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1) 训诂学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2) 词典,在中国传统语言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和艺术的一个大发展时期。
以(3)曹操 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4) 陶渊明 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刘勰的(5) )《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都说明当时文学领域的盛况。
而(6) 敦煌、(石窟、(7) 云岗石窟、(8) 龙门石窟则是一座座巨大的艺术宝库。
3.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沉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
自然地理环境、(9)人文地理环境和(10)人类是人文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三大要素。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南方楚文化
指以洞庭湖、鄱阳湖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文化。
2.宗法制度
指源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公社成员间的亲族血缘联系,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作为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中医的四诊法是什么?
中医四诊法是望、闻、问、切,其中主要是切脉方法的应用,使医生能够更多地了解人体内部的变化,进行脉象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性分析,摸索出人体的脉气循环系统,创立了中国独特的脉学理论。
2.简述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汇有何特点?
(1)交汇对象起了变化:主要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以及后来的美国、日本文化。
(2)交汇的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表现出莫大的冷漠,而对天文、数学、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
(3)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开始已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继续之中。
(4)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四、论述题:(共40分)
论述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西方的影响?
(1)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
很大的影响,起到推动作用。
(2)从马可波罗到胡安恭沙雪思的著作中,对中国科举选
士推崇备至,做了详细介绍。
根据统计,1570—1870年的
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
的书籍竟达70多种。
(3)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给欧洲启蒙思想家留下深刻
印象,他们纷纷撰文表示赞扬。
(4)中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度对西方的议院制、考试制产
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有力的促进了现代行政管理格局的形
成。
(5)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试题
一、填空题(空2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先秦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诸子(1)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言其多,主要的有(2) 十家,即阴阳、儒、名、法、道以及纵横、杂农、小说等,而最有影响的当属 (3) 儒、(4) 道、(5) 墨、(6) 法四家。
2.魏晋玄学就是指研究(7)《老子》、(8)《庄子》和(9)《周易》的学说,他们把这三本书总称为(10)“ 三玄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历法
就是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订记时方式的方法。
主要分阳历、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2. 传统算学
我国古代算术是计算知识,研究轻重、长短、形体、多少等以及记数方法和算术、代数等知识。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汉代察举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他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其区别主要在于: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由察举而来的士人没有落选的忧虑,对策、射策等考试只对任职等级发生作用。
士族通过把持察举方式,从而维持了士族的政治特权。
2.简述什么是“中和之美”?在艺术里是如何表现的?
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
美原则。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中和之美突出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音乐思想中。
1、论述题:(共40分)
试论述火药技术是如何发展和传播的?
1)火药的发明至迟在唐朝。
唐朝的末年已经能够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时期已经能够制造用于军事的霹雳炮。
南宋发明了管型火器,即近代枪炮的雏形。
(2)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和阿拉伯人陆续学会了使用火药火器,13世纪以后,火药传入欧洲。
火药在欧洲近代政治和商业发展史发挥了极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