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

人教《先秦诸子选读》名言名句整理(含解释)《论语》名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5E2R。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为以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地方法了.)p1Ean。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地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地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地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几个方面地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DXDiT。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忧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RTCrp。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道不同,不相为谋.”“小不忍,则乱大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人家地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PCzV。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jLBHr。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独乐(üè)乐(è),与人乐乐,孰乐?(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xHAQX。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地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地样子)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地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LDAYt。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荀子》名句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天而歌颂它,哪里比得上掌握它地规律而利用它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指眼睛因为不能同时盯着两个东西(或两种事物),所以能看清一切事物(是因为专注所致);耳朵因为不能同时听取两种人地意见,所以能明辨是非.)Zzz6Z。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老子》名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地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地存在.)dvzfv。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指能担当重任地人物要经过长期地锻炼,所以成就较晚;最大地声音我们往往听不见;最大地形象我们往往看不见.)rqyn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正直地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指真正聪明地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真正有口才地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地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Emxvx。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吃地好,穿地好,安居乐业,风俗礼仪高尚文明,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市场贸易繁荣,人民从老到死都没有战争冲突.)SixE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庄子》名句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人生活在天与地之间,生命地历程犹如一只小马驹在一道细小地门缝前一闪而过一样,很快地样子这样.它形容人生地短暂,叫我们好好珍惜,不要轻易放弃,努力作出一番事业来.)6ewMy。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山木》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竹笱是用来捕鱼地,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地,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地人而跟他谈一谈呢!)kavU4。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地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地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地彭祖却是短命地.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y6v3A。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外篇·秋水》
《礼记》名句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口惠而实不至,怨及其身.(漫许诺言而不付诸实现,必然招致怒恨和灾害)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