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趣味折纸单位:江海第一小学1、小手枪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折手枪。
在每人折一只手枪的基础上,小组美化与组合成火车或虫子等,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能力与创造能力。
活动要求:手枪折得准确、挺刮,同学间合作和谐,手枪组合有新意。
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范作欣赏教师出示一只纸折成的手枪提问:你认识什么枪?教师:今天,我们要折手枪(揭示课题)二、教师出示手枪折叠的过程图1学生尝试:边看过程图,边自己试着折一折,以发现自己不会折的步骤。
2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3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映,问:这一步有没有不会折的?4手枪折叠的最后一步较复杂,教师重点教。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示自学与尝试、教师示范,让学生基本了解折纸盒。
三、学生折叠手枪,教师巡回指导出示作业要求:手枪折得准确、挺刮对折出好作品的学生及时的表扬并进行作品的展示第一遍折得不够熟练的学生,可以进行第二次折手枪。
会折的学生教一教不会折的学生。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把握折叠的方法,解决学生折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学会折叠手枪。
四、作业展评每个学生出示折叠好的手枪。
评一评:谁折的作品准确、挺刮?作品展示2、、折纸风车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享受折纸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加深对风车的认识。
活动重点:能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活动难点:享受折纸的乐趣活动过程:一、学生观察图片内容1、出示小风车“比比”手偶,它给学生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出示一幅完整的全家福,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上面都有谁?它们的样子?(重点耳朵耷着)与“比比”进行对比(引出是用纸折的贴上的)。
二、说观点(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他们在干什么?……)2、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诉学生这张照片上没有“比比”的哥哥、姐姐,他们不高兴了,请学生帮忙想办法,让他们高兴起来(引发学生折纸的兴趣)。
3、出示折纸步骤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步,不明白的进行简单讲解(要提到“倒三角形”)。
4、每人发一个折好的小风车头自己探索发现,再对照步骤图自己折风车头。
5、折完风车头,再提议让孩子把风车的眼睛、鼻子、嘴巴画上。
6、用浆糊把风车头贴到全家福上。
三、学生看图示进行折纸——小风车头。
在学生折纸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折小风车头。
四、活动评价学生能在实物步骤图的引导下,折出完整的风车头。
知道风车的外形特征,拿着折好的风车头,说出风车外形。
五、步骤3、糖果盒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折手枪。
在每人折一只手枪的基础上,小组美化与组合成火车或虫子等,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能力与创造能力。
活动要求:手枪折得准确、挺刮,同学间合作和谐,手枪组合有新意。
活动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范作欣赏教师出示一只纸折成的手枪提问:你认识什么手枪?(方盒,六面纸盒等)手枪有什么用途?教师:今天,我们要改变手枪的用途(揭示课题)出示用手枪组合成的火车等。
环节设计意图:欣赏、了解手枪,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手枪组合的喜爱。
师生互动二、教师出示手枪折叠的过程图1学生尝试:边看过程图,边自己试着折一折,以发现自己不会折的步骤。
2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映,问:这一步有没有不会折的?3手枪折叠的最后一步较复杂,教师重点教。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示自学与尝试、教师示范,让学生基本了解折纸盒。
三、学生折叠手枪,教师巡回指导出示作业要求:手枪折得准确、挺刮对折出好作品的学生及时的表扬并进行作品的展示第一遍折得不够熟练的学生,可以进行第二次折手枪。
会折的学生教一教不会折的学生。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把握折叠的方法,解决学生折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学会折叠手枪。
第二教时活动过程:一、作业展评每个学生出示折叠好的手枪。
评一评:谁折的作品准确、挺刮?二、探究与合作1、怎样把你们的一只只手枪组合成其他东西?可以组合成什么?小组讨论,构思出自己小组的作品摸样。
2、小组合作,把一只只手枪组合起来,并根据需要加以美化。
环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与群体合作精神。
三、作品展示评一评:那组的组合物最漂亮、最创意?环节设计意图:知道折纸可以变化创新,鼓励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4、三角帽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积极地比较帽子不同质地、不同样式,加深对帽子的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帽子的兴趣。
情感与态度:会折帽子,利用剪、贴、画等形式装饰帽子,发展想像力。
活动重点、难点:通过折纸帽、装饰纸帽,提高学生小手的灵活性活动准备:幻灯片纸帽学生搜集的帽子活动过程:一、说帽子出示各种各样的帽子,请学生简单介绍。
小结:告诉学生帽子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欣赏帽子1、播放幻灯片。
2、出示纸帽。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回指导1、请小朋友拿起手中的纸和老师一起做。
2、请小朋友轻轻的打开,按照折痕再折一次。
3、用手中的材料装饰纸帽。
4、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四、评价小朋友的小手可真灵巧,请小朋友互相看一看你最喜欢谁的帽子呢?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和父母一起制作纸帽。
风车5睡莲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折睡莲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重点:折纸睡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步骤较多,共分八步,其中的难点在与第三步双正方形折和第七步向上翻折,需要学生细心、耐心。
活动难点:学生能通过拆看教师准备的范例,自主探索睡莲的折法。
活动准备:活动前通过在活动区折别的东西,复习、练习双正方形的折法。
活动过程:一、组织活动: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风光片,萌发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渴望。
(2)出示荷塘背景图,提出让学生学习折“睡莲”,布置到背景图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睡莲花开的美景。
(3)提出具体学习要求:老师不教折法,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自己通过按步骤拆看范例,找到正确折法。
(4)学生开始自由探索。
教师细心观察。
发现哪组知道分工,及时表扬,以帮助别组学习运用这一方法。
(5)在有某个小组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时,请学生暂停。
请其他组学生帮助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说说自己组是怎么做的。
学生确实解决不了,教师再作指导。
(6)请成功完成任务、找到正确折法的学生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学生掌握折法。
(7)学生每人折一朵睡莲粘贴到背景图上,并相互介绍、参观、欣赏。
三、步骤6、向日葵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折纸(向日葵)让学生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学会看图谱折向日葵,掌握基本技能。
情感与态度:能合理添画向日葵。
活动重点:会看图谱,学会折向日葵活动难点:合理添画其他部位。
活动准备:1、儿歌:向日葵2、折纸图谱一张、向日葵实物图3、正方形纸若干、图画纸、剪刀、蜡笔、胶水、抹布活动过程一、引出活动内容,了解向日葵基本特征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想听吗?(想)但是在听完之后要告诉我它的名字。
(教师朗诵儿歌)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向日葵”)2、教师:你们见过“向日葵”吗?在哪见过?“向日葵”的花是什么颜色的,中间有什么?(葵花籽)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它“向日葵”?(花朵朝着太阳的方向)。
这么漂亮的“向日葵”,你们想不想用“纸”把它变出来?二、看步骤图折“向日葵”并添画1、(出示步骤图)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张折“向日葵”的图谱,请小朋友看一看折“向日葵”一共需要几步?(7步)在这7步中哪几步比较难,你可以和好朋友讨论一下。
(学生相互讨论)2、谁来说说看你有什么困难?(请几名学生说出有困难的地方,其他学生帮助解决)3、介绍材料及交代折纸要求。
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真能干。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正方形纸,图画纸、剪刀、蜡笔等材料,要求小朋友看着图谱折出向日葵并给向日葵进行装饰。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巡回指导时注意添画的合理性。
同时将完成的作品放置在作品栏中。
三、评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四、步骤图7、七星瓢虫活动目的:会折七星瓢虫,表现出立体的七星瓢虫,进行适当的涂色。
在表现好了七星瓢虫的基础上,进行画面的创造。
活动要求:折出、表现出不同动态的七星瓢虫,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富有故事情节的作品并积极探究与交流。
活动时间:二教时第一教时活动过程:一、自学与探究出示七星瓢虫制作过程图提问:怎样折叠出七星瓢虫?学生自学并尝试,发现难点互相讨论共同解决。
示范与拓展教师示范,针对学生认为比较难的步骤进行重点示范与讲解(如:七星瓢虫头部的半圆形要与之相对应)环节设计意图:了解七星瓢虫的折叠方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与美化1、七星瓢虫动态如何变化?怎样使七星瓢虫飞起来?学生小组探究,尝试。
你是怎样使七星瓢虫飞起来的?请小组代表介绍经验。
色彩探究七星瓢虫是什么色彩的?怎样表现?(用油画棒、用彩纸)3、学生美化七星瓢虫教师及时表扬或及时作品展示。
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与美化,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出不同动态的七星瓢虫。
第二教时活动过程:一欣赏范作教师启发学生欣赏:在这些范作中,七星瓢虫在哪里干什么?你可以表现七星瓢虫在哪里干什么?(学生叙述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教师加以表扬。
)环节设计意图:欣赏以启发学生想象,并让学生产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的意识。
二学生创作色彩选择:深色边上是淡色,淡色边上是深色。
教师稍加示范(先把“七星瓢虫”粘贴在适当的位置,再进行简单的添画)三学生完成作品作业要求:色彩漂亮,动态各异,想象丰富,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四作业展评:说说你的小故事。
谁的作品色彩漂亮,动态各异,想象丰富?8蝉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尝试用看图示的方法折蝉。
2.培养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初步的空间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花灯片:折纸步骤图示。
2.课件-声音:蝉的叫声,图片:蝉2.正方形彩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一、导入1.播放声音:蝉的叫声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在叫?(蝉)2.出示图片:蝉引导学生观察蝉的外形特征二、展开课件:步骤示意图1.引导学生学看步骤示意图,认识折纸符号。
看看折纸步骤图上有什么符号?(箭头)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2.帮助学生掌握折叠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观察折纸示意图,请学生讲讲折法。
3.教师逐步演示折法(1)对折成三角形(2)再对折成三角形,在中间形成一道折痕线(3)沿着折痕把一角向上折(4)用同样的方法折另一边(5)把上折的一角向下折(6)用同样的方法折另一边(7)翻过来把,把第一层纸的角往下折(8)把剩下的一个角向下折(9)把两个末端向后折(10)把两个小角向前这一点(头)一只蝉就折好了4.你认为蝉的哪一步分最难折?让学生讲讲还不清楚的地方,老师再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