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爱情心理学理论
爱情的现像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写、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在心理学的眼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理论,不过,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笔者认为有两个: 一、约翰 . 阿兰 . 李的爱情观类型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约翰.阿兰.李(John Alan Lee)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游戏之爱”视爱情为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
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依附之爱”者对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以对方为重点而不是自己。
有些研究者使用(瑞斌)Rubin的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阿兰.李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约翰.阿兰.李的理论。
后来,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二、爱情三角理论
罗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
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分;“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份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份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分。
史坦伯格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分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一)无爱∶三种成分俱无
(二)喜欢∶只包括亲密部分
(三)迷恋∶只存在激情成分
(四)空爱∶只有承诺的成分
(五)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六)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七)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八)完整的爱∶三种成分结合在一个关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