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术后护理
主要学习目标
01
了解疾病的特点及规律
02
掌握疾病相关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03
根据个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心脏瓣膜病

概念:是因炎症、粘液样变性、先天性畸行、退行性改变、缺血、 外伤等所致一个或多个瓣膜的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乳头 肌)异常,导致瓣膜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心脏血流动力学

中心静脉臵管护理 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持续或间断静脉输液或给药,快速扩充 血容量;输血或血液制品;中心静脉压监测;完全胃肠外营养; 抽取血标本;血液透析、血液过滤和血浆臵换;特殊用途如心导
并发症

低心排血量
出血 机械瓣功能异常 瓣周漏 栓塞
溶血
并发症--低心排

检测心输出量、心排指数、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等数值变化 及早发现低心排血量,及时报告


并发症--瓣周漏

由于瓣环组织的病理改变,外科缝合技术不当,人造瓣与瓣环大小 不匹配或心内膜炎引起
表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人造瓣膜关闭不全,溶血性贫血。


可手术治疗(瓣周漏口直接修补,再次换瓣)。
并发症--栓塞

早期发生率高,人工机械瓣多见
警惕病人有无突发晕厥,偏瘫或下肢厥冷,疼痛皮肤苍白等血栓形 成或肢体酸涩的现象。

并发症--机械瓣功能障碍

一旦发生则立即血流动力学严重失调,常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循环障碍:如突然晕厥,紫绀,呼吸困难,无脉等现象。 血氧饱和度值急剧下降,听诊人工心脏瓣膜音消失

经心前区重力扣击,胸外心脏按压或电除颤后,卡住的瓣叶可 再度开启,循环障碍可缓解,但可能很快即又重现此种危象,应 抓紧时间送手术室再次手术
二尖瓣狭窄

正常成人二尖瓣口面积为 4-6cm2,当二尖瓣口的面积因某种原因变 小时(当瓣口面积减小一半即对跨瓣血流产生影响),称为二尖瓣 狭窄。约 25% 的病人为单纯二尖瓣狭窄,约40%的病人合并二尖瓣 关闭不全。
病理

瓣膜交界处和基底部炎症水肿和赘生物形成,由于纤维化和(或)钙质 沉着,瓣叶广泛增厚,粘连,腱索融合,缩短,瓣叶僵硬,导致瓣,口 变形和狭窄。 瓣叶钙化进一步加重狭窄并可引起血栓形成和栓塞。

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右心衰竭体征) 颈静脉征

肝脏肿大

下肢水肿
肺动脉高压和右室扩大体征
A B C
肺动脉高压时有肺动脉瓣 区第二心音亢进或伴分裂
肺动脉扩张引起相对性肺动 脉瓣关闭不全时,可闻及 Graham-Steell杂音 右室增大伴相对性三尖瓣关闭 不全时,三尖瓣区可闻及全收 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增强

二尖瓣狭窄(病理生理)
二尖瓣狭窄分级
1 正常二尖瓣口面积4-6cm2
2 轻度二尖瓣口面积1.5-2.0cm2
3 中度二尖瓣口面积1.0-1.5cm2 4 重度二尖瓣口面积小于1.0cm2

常见二尖瓣狭窄类型
二尖瓣狭窄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其血流动力学原理是:左心室在其舒张末期,由于二尖瓣狭窄,左 心房的血液不能迅速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充盈左心室,长时间左心房 过度充盈,导致左心房增大;由于左心房增大,肺静脉回流受阻, 导致肺淤血,进一步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右心室的后负荷增大,继 而右心室增大; 所以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左心房右心室增大。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护理--循环的支持

密切观察病情
补充及调整血容量 遵管药物应用
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术后护理--抗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过缓:小于60次/分可安放临时起搏器,选用提高心率 的药物,654-2 阿托品 异丙嗪 肾上腺素
心房纤颤:应强心药物控制心率80-90次/分左右,并可保持相对 的节律 窦性心律失常:考虑是否低钾血症,首选利多卡因1-2mg/kg静 脉推注,无效时改用乙胺碘呋酮 300-400mg/d,发生室颤时立 即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 室上性心动过速:应补充血容量,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



术后护理--抗凝治疗

同种瓣不需抗凝,机械瓣移植后需终生服用抗凝药物,生物瓣 术后抗凝3-6个月
抗凝时间在术后 24-48h,胸腔或纵膈引流管内血液性渗液减少 后服用华法林 抗凝药物通常用华法林,首次剂量为 3-5mg ,以后根据凝血酶 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调整,一般维持凝血酶原时间在 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 服用抗凝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入=如鼻腔牙龈出 血、血尿,女病人月经量增多等,如有出血倾向首先减用或暂 停抗凝药


临床表现

症状 (1)呼吸困难: 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病人首次呼吸困难发作常 以运动、精神紧张、感染、妊娠或心房颤动为诱因,并先有劳力性 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静息时呼吸困难、端 坐呼吸,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

(2)咯血: 突然咯大量鲜血,可为首发症状,支气管静脉同时回 流入人体循环静脉,当静脉压突然升高时,粘膜下淤血、扩张而壁 薄的支气管静脉破裂引起大咯血,咯血后静脉压降低,咯血可自行 停止



心理护理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焦 虑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治疗的方 法和目的,缓解病人或家属因不了解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效果和 顾虑费用产生的压力 休息与活动 术后心肺功能恢复一般需要6个月到1年,因此一般术后 休息6~8个月后才考虑工作,劳动强度与工作量逐渐增加。保持室内 空气流通、温暖、干燥、阳光充足,避免居住环境潮湿、阴暗等不 良条件。帮助病人根据心功能情况协调好活动与休息,避免重体力 劳动和剧烈运动。教育家属理解病人并给予支持;预防感染 防止链 球菌感染,避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应立即用药治疗。行拔 牙、内镜检查、导尿术、分娩、人工流产等手术操作要预防性使用 抗生素。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术后早期高血压的处理

若病人术前就有高血压病,术后早期应参考术前血压值进行调整, 不可将血压降至过低,以防影响心脑肾的供血。 病人术前无高血压史,而术后发生高血压,应控制输液量和应用 扩血管的药物,还可以给予利尿剂适量减少血容量,可使血压下 降,但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尿量。 因紧张躁动等所致的血压增高,应给予镇静剂控制血压


健康教育

病情预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护理计划, 与其共同制定长期的防治计划
用药指导 遵医嘱臵换机械瓣的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常用华法 林),定期到依云复查PT,对抗凝效果进行监测;臵换生物瓣膜的患 者服用抗凝药3~6个月后逐渐减量,与1~2周内停用 抗凝期间如出现 黑便、血尿、咯血、牙龈出血、晕厥、偏瘫或突发心前区闷痛,应立 即就诊 饮食 病情稳定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心 力衰竭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 通畅


介入治疗: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优点 :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 不开胸、不全麻、住院时间
不需长期服用抗凝剂短
人工瓣膜置换术

常用的两种臵换术
手术适应症

心功能2级以上且瓣膜病变严重者
心功能4级、急性肺水肿、风湿热活动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情况,先 内科或无效再手术治疗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成形困难者;二尖瓣闭式扩张或球囊扩张 术后再狭窄

(3)咳嗽、声音嘶哑 :左心房极度增大压迫左主支气管或喉返神 经引起

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心脏外体征)
二尖瓣面容
重度二尖瓣狭窄常有二尖瓣 面容 双颧绀红 口唇发绀 面色晦 暗 心慌气短

二尖瓣狭窄的体征(心脏体征) 1、心尖搏动正常或不明显 2、心尖区可闻及第一心音亢进



3、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伴震颤为特征性体征。轻度二尖瓣 狭窄的病人杂音可不明显,需活动后左侧卧位时才能听到。严重狭 窄的病人可五杂音,称为哑型二尖瓣狭窄
已出现房颤,心功能进行性减退,易发生血栓应及时早手术 术者对成形手术无把握,而对瓣膜臵换熟练者

术后护理

按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加强呼吸系统管理,维持有效通气 检测心功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抗凝治疗 引流管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预防、护理
术后护理--呼吸系统

密切观察



术后护理--引流管护理

心包引流管、纵膈引流管
瓣膜臵换术后32-5h内渗血可能较多,注意保暖,维持引流通 畅, 避免心包填塞间断挤压引流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 量。若持续2小时超过4ml/kg.h或有较多血凝块,血压下降,心 率快,躁动,出冷汗等低血容量表现,考虑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 告,开胸止血。
特殊检查

心电图 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


重度二尖瓣狭窄可有“二尖瓣P波”
可表现为心房纤颤

MS-辅助检查

X线检查
↓正常
左心房增大、右心房扩大、肺淤血
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心输出量减少 与心脏瓣膜病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淤血、肺动脉高压或急性肺水肿有关 营养不良 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家属经济状况有关 潜在并发症 上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

谢谢 观赏!


主要为抗凝治疗开始过晚,药物或剂量不当所造成。
血栓脱落造成的酸涩,应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处理方法。
并发症--溶血

体外循环转流,可发生血红蛋白尿,因采用多补液体和多出液体方 法,使体内的游离血红蛋白排出体外,可有效地疏通肾小管。 静脉输注百分之五的碳酸氢钠,五到十毫升的每千克,以碱化尿液 防止肾小管内血红蛋白凝聚有效的保护肾功能。 加强利尿,保持肾小管的通畅 应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以保护红细胞膜,以减少红细胞损害的 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