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题
(12 x 3 ) 2 u 2 ( x) ( 12 x 3 u ( x) 3 2 2 2 y ) u ( y) 2
1 2
B. u ( N )
(12 x 3 ) 2 u ( x) (
3 2 2 y ) u( y) 2
3 2 y u( y) 2
D. u ( N ) 12 x 6 u 2 ( x) 3 y 4 u 2 ( y )
2
12.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自变量等间隔变化且误差远小于因变量误差的测量,可使用 处理实验数据。 13. 进行单位变换时,有效数字的位数 该比其它参与运算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14. λ= 5.893×10 (nm)的有效数字是
2
;在进行有效数字运算时,常数的有效数字位数至少应 。
位;
h = 0.0230(m)的有效数字是 。
六、绘制实验曲线图 35. 表中给出电阻阻值 R 随温度 t 变化的数据,请绘出实验曲线。 t(℃) R(Ω) 15.5 2.807 26.5 2.919 35.0 3.003 45.0 3.107 54.9 3.155 60.0 3.261
位。
15. 测量值是 3.8275,不确定度是 0.006,测量结果应为
表示测量结果应为: km。
16. 测量一段道路的长度为 108.23 km ,测量不确定度为 50m,如果以“km”为单位,用科学记数法
17. 按教材中约定的数字修约法则,对以下数据进行数字修约,均取四位有效数字。 14.735 修约为 ;25.0058 修约为 ;560.149 修约为 。 18. 某测量列的算数平均值为 X ,标准偏差 的概率含义是:测量列中任一次测量值落在 X 到
24. R = 3.489×103 (40)Ω
25. 26. I = 0.836(3.3×10 )A 3060 m = 306000 cm = 3060000 mm
-3
四、用科学记数法表达下列测量结果 27. 0.005060kg =
28. 15030(25)cm = 29. 5158(3)Ω = 30. 675.5(0.8 )g = 五、计算题 31. 170.50 - 2.5 = 32. 76.000 ÷ (40.00 – 2.0) = 33. x = 8.49 , lnx = 34. 已测得一个长方体的长:a = 4.35(0.05)cm,宽:b= 2.64(0.05)cm,高:c =3.50(0.05)cm, 该长方体体积的测量结果 V(u) = ?
物理实验绪论练习题( 2011 级)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 将所选结果的标号(字母)填入下表
题 号 选择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 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 间接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决定。 B. 间接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计算器数码显示位数的多少决定。 C. 间接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所用计算公式的形式决定。 D. 间接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由其不确定度决定。 2. 某物理量的测量结果为 n=1.6532(0.0007) ,对该测量结果的正确解释是: A. 该结果表明被测物理量的真值有两种可能,即 n=1.6525 或 n=1.6539 。 B. 该结果表明被测物理量的真值一定在(1.6525 ~ 1.6539)区间内。 C. 该结果表明被测物理量的真值有较大的概率位于(1.6525 ~ 1.6539)区间内。 D. 该结果表明被测物理量的真值不在(1.6525 ~ 1.6539)区间内。 3. 如果在下面的几组数据修约中取四位有效数字,那么完全正确的是哪一组? A.9.53163 修约为 9.532 B.62.5149 修约为 62.51 C.25.0600 修约为 25.06 D.310.458 修约为 310.5 4.76952 修约为 4.769 8.21947 修约为 8.219 5.73258 修约为 5.733 1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两种表示方式,下面哪一条是我们教材中的约定? A.约定在表达测量结果时可用“标准不确定度”或“扩展不确定度” 。 B.约定在表达测量结果时只用“扩展不确定度” 。 C.约定在表达测量结果时只用“标准不确定度” 。 D.约定在表达测量结果时不用“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 9. 测量误差定义为△X=X-X0 (X0 :物理量的真值,X:物理量的测量值) ,△X 又被称为“绝对误差”, 怎样理解绝对误差? A. 绝对误差是指误差的绝对值。 B. 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相对于真值的差。 C. 绝对误差表明误差总是正的。 D. 绝对误差表明误差的大小是确定的。 10. N 3x 4 y 3 ,已知 x和y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 u ( x)和u ( y) ,哪个是计算 u ( N ) 的正确公式? A. u ( N ) C. u ( N ) 二、填空题 11. 下列情况产生的误差属于哪类误差?(填写“系统误差”或“随机误差” ) 测量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因素对被测工件的影响产生的误差属于 光学实验中由于存在“视差”对被测量的影响产生的误差属于 测量中受到周围电磁场的干扰而产生的误差属于 透镜有一定的厚度,它的影响对测量焦距 f 产生的误差属于 水银温度计毛细管粗细不均匀产生的误差属于 。 。 。 。 。
X 之间的可能性为
是 位有效数字。
。 位有效数字;五位有效数字除以一位有效数字时,其结果
19. 对一个三位有效数字开方,其结果是
20. 在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式中,本教材约定包含因子 k 采用 100%情况下的数值,k = 。
分布、概率接近(或等于)
三、改正表达式中的错误,写出正确的结果 21. 22. 23. P = 5158(30)g H = 29.05×104 (1500)km T = 21.75 (0.6)s
4. 用同一秒表测量单摆周期,第一次测量了一个周期的时间,测量值为 T1 ;第二次测量了连续 10 个周 期的时间, 测量值为 T 2 ; 第三次测量了连续 100 个周期的时间, 测量值为 T3 ; 下面的哪种判断正确? A.由于用的是同一块表,且每次的测量都是单次测量,因此三次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相同。 B.第三次连续测量的周期数多,因此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大。 C.第一次只是测量了一个周期,因此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小。 D.以上的说法都不对。 5. 在实验中经常会对某个物理量进行多次的重复测量,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A.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不变。 B.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减小,随机误差不变。 C.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减小。 D.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测量结果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增大。 6. 下面的哪个说法正确? A. 有效数字就是指测量数字。 B. 有效数字的可疑位一定与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值所在位对齐。 C. 对同一测量结果,用小单位表示时有效数字位数多,用大单位表示时有效数字位数少。 D. 有效数字是由可靠数字加一位可疑数字组成的。 7. 以下关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系统误差是有规律的误差;随机误差是没有规律的误差。 B. 系统误差是指来源于测量仪器的误差;随机误差是指来源于测量人员的误差。 C. 系统误差可以消除或消减;随机误差不能消除。 D. 系统误差都是正性误差;随机误差是可正可负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