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绪言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体验探究活动及学习化学的乐趣。

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的培养。

实验准备:澄清石灰水,试管、玻璃管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回顾旧识:1、在九年级以前,你所了解的哪些知识是与化学有关的?2、你知道的化学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是研究什么的?引入新课:(情景设计)1、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2、小猫为什么不怕热?结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交流讨论: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2、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利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用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化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后你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知道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如食盐(氯化钠)调味品——防腐氢氧化钠、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食制盐酸氯气塑料、农药化工原料漂白粉盐有机合成盐酸氢气金属冶炼化肥有机合成4、化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二课时:回顾旧识:1、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引入新课(情景设计)探究实验: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

把一块旧手绢浸入配好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的拧干,用镊子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地抖动手绢,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湿透的手绢有没有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讲授新课:三、人类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简史第一阶段:发现和使用火第二阶段:很漫长,发现了一些应用产品:1、冶金工业:(1)铜的冶炼孔雀石铜(翠绿色)(红色)(2)铁的冶炼铁矿石铁2、陶瓷工业3、酿造业:酒、醋4、黑火药:硝(硝酸钾)、磺(硫磺)、炭(木炭)比例:一硫二硝三木炭5、纸、染料出示:我国古代在化学领域的成就图第三阶段: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学科。

第四阶段: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现阶段: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探索纳米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

展示图片: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四、如何学好化学:1.树立信心。

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

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

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

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

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

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结: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总结:略作业:练习课后反思: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实验准备:1、澄清石灰水,水2、蜡烛、小刀、火柴、烧杯(干燥、洁净)、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回顾旧识: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思维联想:怎样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实验探究: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指导:观察方法:运用味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对蜡烛燃烧前、燃烧时和熄灭后进行详细的、客观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记录方法:课本第九页探究实验报告。

探究观察提示:1、点燃前:观察色、味、状态,形状,硬度,溶于水的性质,是否浮在水面,水里或沉入水底。

2、点燃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的层次怎样,亮度怎能样,温度高低怎样?怎样证明它的生成物是什么?3、熄灭时:有何现象?迅速用火柴点刚熄灭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探究参考:1、点燃前: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半透明,有轻微的气味,质地柔软。

用小刀可切割,指甲可划出痕迹,中心由细线拧成的烛芯,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不溶于水且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蜡烛能被点燃,燃烧时较安静,并能持续燃烧,有火焰产生,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晃,火焰上有黑烟向上冲,火焰分层次,上层火焰黄色且明亮,中层较暗,内层底部淡蓝色,把火柴梗放入烛火中,外层火焰处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物体时应用外焰。

3、熄灭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迅速用火柴点燃白烟,火会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点燃蜡烛时要仔细观察前、中、后的所有现象。

2、火柴梗放入火焰中时间为2S左右。

3、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时,最好选粗蜡烛且速度要快。

小结:略作业:探究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回顾旧识:人的呼吸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思维猜想: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是否一样?作出猜想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提问:如何收集呼出的气体?演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探究参考: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多此,说明探究参考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步骤3、呼出气体中浑浊更多些,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

步骤4、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大,不利于燃烧。

步骤5、呵气的玻璃片上有较多水珠,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高。

结论:跟空气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含量增加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呼气导管应用饮料吸管,不要用实验室中的玻璃管。

2、呼气换气时不要把集气瓶中的水吸入口中。

3、实验中倒入瓶中的石灰水应相同(同体积同浓度),且量要足。

4、伸入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情况应相同。

5、探究参考步骤1:瓶内无水且瓶口向外冒气泡。

步骤2、两个干燥的集气瓶中就有空气。

交流讨论:1、与其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相同?分析其他可能的结论,并再讨论如何证明你的推断。

2、从生物的角度,分析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的原因。

反思评价:1、学完本课题你的收获是什么?受到哪些启发?2、你明白了什么是科学探究?作业:科学探究报告册课后反思课题三走进化学实验室(实验基本操作)【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验练习基本操作,通过讨论或探究,自己总结某些实验操作要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准备:1、锌粒、碳酸钠粉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2、试管、试管架、药匙、量筒、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试管刷。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药品的取用一、学生实验要求(板书)1、复习、预习,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明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时,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桌上实验用品应摆放整齐有序。

做实验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

注意安全,并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3、实验完毕,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介绍实验报告册的格式)4、实验完毕,拆开实验装置,把仪器中废弃的物质倒入废液缸,把需要回收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然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

经老师检查、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板书)展示常用仪器,逐一介绍其名称、性能和用途。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板书)1、药品的取用(板书)强调:(1)取用时,应注意的“三不”(2)节约药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