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幼儿常见的传染病

二、幼儿常见得传染病(一)病毒性传染病1、水痘(1)病因水痘就是由水痘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得浆液中。

从病人发病日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很强.发病初期,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得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染。

此病多在冬春季流行,传染性很强。

(2)症状发病初期1~2天低烧,以后逐渐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

最初得皮疹为红色得小点;1天后转为水疱,水疱奇痒;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并逐渐脱落。

干痂脱落后,皮肤上不留疤痕。

因此,在病儿皮肤上可见到3种皮疹:红色得丘疹、水疱、结痂三者同时并存。

出疹期间,皮肤瘙痒、睡眠不安。

(3)护理发热时病人要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新鲜。

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

为了防止水疱被抓破,引起继发性感染,要给患儿剪指甲,也可用炉甘石洗剂擦在皮肤上止痒。

水疱上可涂龙胆紫,使疱疹尽快干燥、结痂.(4)预防早发现、早隔离病人。

隔离期限就是从发现时起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时止。

病人停留过得房间应开窗通风3小时。

2、麻疹(1)病因麻疹就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病毒存在于患儿得口、鼻及眼得分泌物中,主要经飞沫传染。

病毒在流通得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即被杀灭。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2)症状发病初期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症状。

2~3天后,在口腔内两侧颊粘膜上,出现灰白色针尖大小得小点,外周有红晕,此为麻疹粘膜斑,就是早期诊断麻诊得重要依据.3~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得顺序出皮疹。

出疹时,热度更高,症状加重,常伴有呕吐、腹泻,时间3~5天。

随后皮疹开始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一切症状随之减轻。

病儿得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但要避免风直吹病儿,室温不能忽冷忽热,空气要湿润,空气污浊易并发肺炎。

注意眼部、鼻腔、口腔得清洁。

出疹时,眼、口、鼻等分泌物增多,要经常用温开水洗净眼屎;用棉棍蘸温开水清除鼻涕;多喝开水清洁口腔。

饮食要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但不必过于忌荤油。

因麻疹病程较长,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多.过于忌荤会使体内缺乏优质蛋白质等,不利于疾病得痊愈。

出疹发烧时,要多喝温开水,若高烧持续不退,可适当吃些退烧药,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抽风。

但药得剂量应比平时小。

出疹期间,喝芦根水,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皮疹出透.如果皮疹刚露出就色泽淡白或发紫,突然消失或疹子出不透,一般就是有了并发症,应及时诊治。

(4)预防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岁以下或有慢性病得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与胎盘球蛋白。

做好患儿得隔离消毒.病人停留过得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

护理过患儿后,要晒太阳后再接触健康孩子。

3、风疹(1)病因风疹就是由风疹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存在于病人得口、鼻、眼等分泌物中,可直接或通过飞沫传播.多见于5个月到5岁得幼儿。

该病传染性较小,多发于冬春季节。

(2)症状发病初期可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在39℃以下。

发烧当天或第二天就出现皮疹,并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无皮疹,以后皮疹很快消退,不留痕迹。

出疹期间常伴有耳后及枕部得淋巴结肿大。

(3)护理风疹病情轻,很少有并发症。

发烧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孕妇在怀孕早期染上风疹,易使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病。

(4)预防给易感儿注射风疹减毒活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

4、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就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

病儿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沫传播。

该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在儿童集体机构中,极易发生暴发性流行。

发病急,可有发烧、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表现.1~2天后腮腺肿大,可先见一侧,再波及另一侧。

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

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吃硬或酸得东西时疼痛加剧。

在上颌第二臼齿旁得颊粘膜上,可瞧到红肿得腮腺管口。

4~5天肿胀逐渐消退.幼儿患此病时,可并发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青春期及成人患者,可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

(3)护理多用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得清洁.吃流质或半流质得食物,以减轻咀嚼时得疼痛。

腮腺肿痛可用湿毛巾做冷敷,也可外敷清热解毒得中药,还可将马齿苋、蒲公英等捣烂外敷.病人可采用板兰根等中药治疗.(4)预防将病儿或可疑病儿隔离。

隔离期限到腮腺肿胀完全消肿后三天.可服板兰根冲剂预防。

患者食具分开使用,并作好消毒工作。

5、流行性感冒(1)病因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就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

由于流感病毒常发生变异,在变异初期,人们对变异得病毒尚无免疫力,再加之此病传染力极强,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因而极易暴发大流行,且常见于冬末春初。

(2)症状发病急。

起初有咽痛、头痛、乏力等症状,继而高烧、寒战.有得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得出现咳嗽、气促、喘等肺炎症状;还有得病儿出现嗜睡、惊厥等精神症状。

婴幼儿常并发中耳炎。

(3)护理病儿得居室要有阳光,并保证空气流通。

高烧时要卧床休息、多喝水,并采用适当得方法降温。

饮食要有营养、易消化。

选用板兰根、紫草、金银花、黄连、连翘、黄苓等药物治疗。

(4)预防流感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

护理患儿后要洗手.可服用板兰根冲剂预防。

6、流行性乙型脑炎(1)病因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就是由乙脑病毒引起得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人与动物,特别就是家畜、家禽均可成为传染源。

蚊虫叮咬被感染动物得血则带上乙脑病毒,再叮咬健康人时,就把乙脑病毒注入人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得脑组织发生变化.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流行于夏秋季节。

(2)症状发病急。

病起即有发烧、头痛、嗜唾、喷射性呕吐(就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引起得,没有感到恶心即喷吐出来)等症状。

1~2天后病情加剧,体温可达40℃以上,出现惊厥、神态不清或昏睡、肢体瘫痪等症状。

体温增高5~6天后,即逐渐转为正常,病人也逐渐清醒。

若体温持续下降,多于1月内死亡。

少数病人可留下不能说话、肢体瘫痪、智力减退等后遗症。

(3)预防应于流行期前1~2月接种“乙脑”疫苗。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

在流行季节充分做好防蚊、驱蚊工作。

7、传染性肝炎(1)病因传染性肝炎就是由病毒引起得传染病。

病毒主要侵犯肝脏,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

肝炎病毒有许多种,其中以甲型、乙型最为常见。

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得粪便中,粪便污染了食物、饮水,经口造成传染。

多数预后良好,在幼儿集体机构中易流行;乙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得血液、唾液、鼻涕、乳汁中,可通过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得密切接触,共用牙刷、食具等传播。

(2)症状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以后,约经一个月得潜伏期发病,有黄疸型肝炎与无黄疸型肝炎之分;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约经2~6个月得潜伏期发病,多为无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较少。

黄疸型肝炎:发病初期类似感冒。

相继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厌油腻食物等症状。

精神不好、乏力、好发脾气、烦、爱哭。

大约1周左右,巩膜、皮肤出现黄疸,尿色加深,肝功能不正常。

黄疸持续时间约2~6周,随后开始消退,食欲、精神也随之好转,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无黄疸型肝炎:病情轻,在病程中始终不出现黄疸。

一般可有发烧、乏力、恶心、头晕等症状.(3)护理急性肝炎要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有轻微活动,但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饮食上要适当增加蛋白质与糖得量,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脂肪.(4)预防病儿要隔离.病儿得食具、水杯、牙刷等要专用,并坚持每日煮沸消毒;衣服、被褥常晒(曝晒4~6小时);便盆用消毒液浸泡;玩具用消毒液擦试。

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预防接种用一次性注射器。

护理患儿后,要用肥皂洗净手。

认真做好产前检查,避免母婴传播。

(二)细菌性传染病1、猩红热(1)病因猩红热就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细菌存在于病人或健康带菌者得鼻咽部,通过飞沫或被细菌污染食物、玩具、书等间接传播.病菌在人体外生命力很强。

多发生于2~10岁得儿童。

此病常见于冬春季节.(2)症状发病急,并伴有发热、咽痛等。

发病1~2天从耳后、颈部、腋下出现皮疹,并迅速波及躯干、四肢。

皮疹密密麻麻,为一片猩红色,抚摸有沙纸感,用手按压红色可暂退。

在肘弯、腋窝、大腿根等处皮肤得皱褶处,皮疹十分密集,呈一条条红线。

脸部两颊发红,但口唇周围明显苍白。

病后2~3天,舌乳头红肿,似成熟得杨梅果,称为“杨梅舌”.1周左右,皮疹消退,逐渐恢复正常。

(3)护理病儿要卧床休息,吃稀软、清淡得食物.注意口腔清洁,常用盐水漱口。

疹退后有皮肤脱屑,不要用手撕剥。

因少数病儿可在患猩红热后发生急性肾炎,因此,病后2~3周,应检查尿.(4)预防发现症状,尽早隔离病儿。

病人住过得房间,用食醋蒸气消毒。

2、百日咳(1)病因百日咳就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

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咳嗽时带出得飞沫传播.百日咳杆菌离开人体后生存力不强。

(2)症状发病初期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尤其就是夜间咳嗽重。

2周后出现典型得阵发性咳嗽,表现为咳声短促,连咳十多声无吸气间隙,面红耳赤,鼻涕、眼泪流出,最后有一深长得吸气,发出“呜呜”样吼叫,常将食物吐出。

往往夜间发作频繁。

2~6周后进入恢复期,恢复期约2~3周.(3)护理病儿住室要空气新鲜,减少刺激病儿咳嗽得因素。

病儿可在户外轻微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减少阵咳得发作.因咳引起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并及时补给少量得食物。

百日咳病程长,阵咳又使孩子痛苦,家长要有耐心;阵咳时要有专人守候,以免发生阵发性呼吸暂停。

(4)预防出生后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尽早隔离病人;密切观察接触者,一旦出现咳嗽症状,也应予以隔离、确诊.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就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得呼吸道传染病。

病菌存在于病人得鼻咽部,主要经飞沫传播.冬春季节,室内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流脑得流行。

(2)症状病初类似感冒,发热、寒战,但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不明显。

在此时期,多数患儿接受磺胺药或抗生素治疗者,感染可终止于此.后发高热,伴恶心、喷射状呕吐、头疼与关节疼痛,颈项强直。

病儿神志恍惚.发病后数小时,皮肤上可出现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不高出皮肤。

(3)预防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菌苗.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冬春季节,少去人多得公共场所。

流脑流行季节,可口服生大蒜,应盐水漱口.4、细菌性痢疾(1)病因细菌性痢疾就是由痢疾杆菌引起得肠道传染病。

病菌存在于病儿得粪便中,经口传染。

此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2)症状发病急,发烧(39℃左右)、腹痛、腹泻。

每日大便几十次.有明显得里急后重感觉,即刚拉完了又想拉,总觉得大便没排净。

大便中有粘液与脓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