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许慎与《说文解字》 ppt课件
许慎与《说文解字》 ppt课件
6. 其後諸侯力政(征),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 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畮,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 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六國古文各不盡相同)。
7.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髙作《爰厯篇》,太史令胡毋敬 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8. 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隷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 ,初有隷書(秦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絶矣
第八讲 許慎與《說文解字》
劉冠才
一、《説文解字敘》導讀(1-1)
一、漢字的產生及發展的歷史 1.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庖犧,又作伏戲、伏羲、宓羲、包羲,
傳說是人類的始祖,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生產,並且製作八卦,被 尊為我國古代帝王之一,號太皥,封於陳。實際上是原始社會時期經濟生
活發展的象徵性人物),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洪誠注:象
交之象。垂象以示人,故曰卦),
一、《説文解字敘》導讀(1-2)
以垂憲象(憲象:法象,法定的圖像)。 刑,——对重罪进行处罚,五刑; 罚——对轻罪进行处罚; 惩——由于受罚而受到警戒常法。 刑,條理化,常也,常法; 法,灋;從廌zhì,從法。条文,条例; 律,公布的法令; 憲,典范,憲法,憲兵; 及神農氏結绳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其:綦),飾(巧飾)偽(
一、《説文解字敘》導讀(6)
二、漢字學史 1.《周禮》八嵗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 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 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 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 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 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2.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 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 黄侃:笔意、笔势)。 3. 其後諸侯力政(征),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 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畮,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 語異聲,文字異形。——以上爲先秦時期的文字學。ຫໍສະໝຸດ 一、《説文解字敘》導讀(5)
(徐鍇曰:“王僧虔云:‘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辠,繫雲陽獄。増減大
篆,去其繁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始皇亦重視讀書人,只是不喜歡 有思想的讀書人。名其書曰‘隷書’,班固云:‘謂施之於徒隷也’,即 今之‘隷書’,而無點畫俯仰之勢)。秦有隸書。《漢書·藝文志》:“ 是時始造隸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苟趨簡易,施之於徒隷也。”
辛、帝尧、帝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改易殊體,封于泰山 者七十有二代(除—治地為墠shàn。《史记·封禅shàn书》:“管仲曰
:‘古者封泰山,禅shàn梁父,七十二家。” 桓谭《新论》:“泰山之 上有刻石,千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有二家。”孫詒讓說: “五帝三
王加遠古六十四民,總為七十二代。”),靡有同焉。(以上为第一段
,言周代以前文字之源流)。
一、《説文解字敘》導讀(4)
5.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西土文字,秦系文字)十五篇,與古文
(東土文字。漢人沒有見過甲骨文,也很少見過金文,他們把異于大篆、 小篆的六國文字,也包括孔壁古文、科斗(蝌蚪)文字稱為更早的古文,
《說文》中396個古文。如, 古文禮。)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 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黄侃:笔意、笔势) 。
日月;独体指事——上下。准初文:合体象形——瓜果;合体指事——本
末;省变、兼声——齒)、叠体;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 言孳乳而浸多也(孳乳,本指动物生殖、繁衍,孳生。文字学中的孳乳
,是指在初文的基础上增加形符或声符产生新字,如木—沐;木—植)。
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4.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ù高阳、帝嚳kù高
9. 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史籀篇》十五篇,《說文》中有 223字),二曰小篆,三曰刻符(施於符傳也),四曰蟲書(为虫鸟之
形,施于幡信也。徐鍇曰:“案《漢書注》:‘蟲書,即鳥書以書幡信,
首象鳥形,即下云鳥蟲是也),五曰摹印(施於印壐也。蕭子良以刻符
、摹印合為一體。徐鍇以為符者竹而中剖之,字形半分,理應别為一體;
偽詐)萌生(萌生,段玉裁:“謂多也。”)
一、《説文解字敘》導讀(2)
2.黄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tí、háng)之迹,知分理之可相 别異也,初造書契。百工(1. 各種工匠;2. 衆官;3. 周代主管營建 制造的官)以乂(治,乂字,《五經文字敘》作“理”),萬品(萬物 ,品字,《五經文字敘》作“人”)以察(強調文字的重要性),葢取 諸夬(guài,《说文》:“夬,分决也。”此言百官得到治理,万物因此 区分明白,大概取之于分别)。夬,揚于王庭(此句见于《夬卦》卦辞 ),言文者(書契),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夬,揚于王庭,就是说 ,文字是在国王朝廷宣明教化的工具),君子(王臣百官)所以施禄及 下,居徳(居德之人)則忌也(桂馥云:“则忌,当为明忌。王弼《易
,現象;法,義同“象”。象為天象,日月星辰的運行,風雨陰晴的變幻
。法:萬物消長生息的規律、法則),視鳥獸之文(文:紋,文理;紋
理)與地之宜(宜:猶言“儀”,謂形狀,適宜。洪注:所安也,適也)
,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周禮•太卜》疏曰
:卦之言掛也,掛萬象於上也。六十四卦各有取象,其明顯而易解者,如 《蒙》卦取山下出泉之象;《泰》卦取天地相交之象;《否》卦取天地不
摹印屈曲縝密,則秦璽文也。子良誤合之),六曰署書(門题所用也。
蕭子良云:“署書,漢髙六年蕭何所定,以題蒼龍白虎二闕。”羊欣云:
“何覃思累月,然後題之。”),七曰殳書(銘於戈戟也。徐鍇曰:“ 書於殳也。”殳體八觚,隨其勢而書之),八曰隷書(秦始皇时程邈所 定,以行公府也)。
10. 漢興有艸書(據《說文》則張芝之前已有矣)。
》作‘明忌’故说云‘居德以明禁’”此言“百官凭借它来施加恩惠于庶 民,增修其德,明白禁忌。”段玉裁说:“施禄及下,为能文者则禄加之 ;居德则忌,谓律己则贵德不贵文也。”統治者要求自己“居德以修己, 明忌以新民。”)
一、《説文解字敘》導讀(3)
3. 倉頡之初作書,葢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初文:独体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