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文读懂各国医疗器械法规框架

一文读懂各国医疗器械法规框架

一文读懂各国医疗器械法规框架1. 入门:各国GMP法规综述1)中国医疗器械监管历程CFDA负责负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监督管理。

2013年3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改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历任领导局长杨寿山1978.7-1979.8局长胡昭衡1979.8-1982.9局长郑筱萸(1944-2007) 1994.5--2005.6死刑副局长张敬礼2003.10--2010.6 有期徒刑17年局长邵明立2005.6--2012.2局长尹力2012.2--2013.3局长张勇2013.3--2015.1局长毕井泉2015.1至今CFDA在2014年之前并没有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思路,而是有点无面零散地发布了一些法规。

在国务院650号令之后,开始系统性地按照GxP的架构发布法规。

所发布的法规分为以下几个层级:条例:650号令国务院办法:7号令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范:64号令GMP/附录原则: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监管已进入4G时代,还缺一个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 Good Supply Practice|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UP: Good Use Practice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规范与ISO13485相比,国内器械GMP的主要差异有•GMP是法规具有强制性,ISO是标准•GMP不强调“以客户关注为焦点”,不强调客户抱怨的处理要求•GMP要求生产和质量负责人不得兼任•GMP强调生产/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当掌握法规,有能力对实际问题作出处理•GMP里没有关于顾客财产的要求•GMP不强调对内部审核的要求•GMP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要求比ISO更具体•GMP里要求产品必须有合格证•GMP强调供应商审核制度,ISO偏重外包控制要求2)新版ISO13485:2016简介ISO13485名称:Medical devices-Quality managementsystems-Requirements for regulatory purposes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适用对象:医疗器械设计和制造商/经营商/供应商发布单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通用要求技术委员会即ISO/TC 210ISO13485的历史第一版ISO13485:1996(必须与ISO9001:1994一同使用)第二版ISO13485:2003(等同于YY/T0287)第三版ISO13485:2016(3月1日发布,国内YY/T0287还未更新)变化要点•增加以下条款:4.2.3 医疗器械文档、7.3.8 设计和开发转换、7.3.10 设计和开发文档、8.2.2 抱怨处理、8.2.3 向监管机构报告。

•删除了2003 版标准的“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和“有源医疗器械”术语•增加了13个术语,有“授权代表”、“临床评价”、“经销商”、“进口商”、“生命周期”、“制造商”、“医疗器械族”、“性能评价”、“上市后监督”、“采购产品”、“风险”、“风险管理”、“无菌屏障系统”•加强风险管理的要求(不仅限于设计开发,增加采购/供方控制/培训策划/反馈信息)•新增对采购及供方控制的要求(明确对供方评价的标准)•新增抱怨处理条款(应建立程序文件,保留抱怨处理记录)•新增向监管沟通报告的要求(应建立程序文件,保留报告记录)•明确上市后监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从已经上市的医疗器械获得经验的系统过程)•新增对可用性Usability的要求•细化对变更控制的要求•新增计算机软件确认的要求•增强对文件损失和丢失处理的要求•新增对无菌器械环境控制的要求•明确可追述性的要求和目的3)美国FDA 法规介绍全称: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隶属于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职能:FDA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隶属于HHS美国人类与健康服务部。

FDA的历史沿革机构组成FDA驻华办公室FDA驻华办公室位于北京,成立于2008年,是FDA首个海外办公室,主要职能为监管对美出口企业的合规。

目前有约18名正式员工(包括几位美籍华人)。

古丽Leigh Verbois 博士为主任,著名的杀手级检察官彼得贝克Peter Baker为负责药品的助理主任,Nicole Smith为负责器械的助理主任,Patrick Bowen为负责食品和饲料的助理主任。

FDA的根本大法美国国会是法律的制定机构·其制定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是美国关于医疗器械管理的最高法律性文件。

美国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常缩写为FFDCA,FDCA,或FD&C)是美国国会在1938年通过的一系列法案的总称,赋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督监管食品安全、药品、及化妆品的权力。

FDA基于FD&C法案及其他法律制定了FDA相关法规。

FDA法规同样是联邦的法律,不过它们不属于FD&C法案的一部分。

FDA法规可以在21CFR中查看。

FDA对医疗器械的分类FDA 把所有的医疗器械分成1,700个类型,每个类型根据其对病人造成伤害可能性高低设定监管程度,从第一类控制到第三类控制不等。

FDA又把这1,700个类别按医学专科分成16个大类,以便于管理。

这样等于建立了一个表格式的分类系统,横向为监管程度,纵向为产品专科和类型分类。

每一个大类下再分亚类。

比如在870心血管科大类下又分5个亚类BCDEF,这5个亚类下又分有不同数量的类型,每个类型就是1,700个类型的一种。

B、C、D、E、F亚类下各有34、36、26、31、12个,共139个类型器械。

21CFR划分的16大类医疗器械21 CFR862-892QSR820是质量体系管理的依据21CFR820是FDA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501、502、510、513、514、515、518、519、520、522、701、704、801、803条款的授权而制定的规范医疗器械企业质量体系要求的法规,即Quality System Regulation,简称QSR或QSR820。

谁要遵守QSR820?21QSR820.1规定,所有在美国和波多黎各境内的,或者有产品出口到美国和波多黎各境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必须按QSR820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

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满足QSR中与自己活动相关的条款。

QSR820不适用于医疗器械零件生产商,但FDA鼓励这类企业以QSR820中适用的条款为指导。

QSR820不适用于人血和血制品生产商,这类企业应遵循21CFR606的规定。

谁来检查企业是否符合QSR820FDA下属的CDRH(器械与放射健康中心)是专职负责医疗器械企业管理的政府机构,其根据FDA的授权安排检查员到个企业进行工厂检查。

对美国境内企业一般每两年检查一次,境外企业不定期检查。

所有检查费用由FDA承担,检查只是一个符合性检查,不颁发任何证,不属于认证活动。

美国FDA 510(K)医疗器械到美国上市有两条路:510(K)和PMA少量I、III类,多数II类的医疗器械,在美国销售,需要做“产品上市登记”(PMN : Premarket Notification)的认证。

做“产品上市登记”所需提交的文件需满足美国法规FD&C Act第510章节。

故通常称做“产品上市登记”这类的认证为510(K)认证。

510(k):510(k)文件是向FDA递交的上市前申请文件,目的是证明申请上市的器械与不受上市前批准(PMA)影响的合法上市器械同样安全有效,即为等价器械PMA:要求合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明《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的513节(FD&C ACT section 513)中,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三个管理类别,采取不同程度的控制措施。

FDA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Ⅰ,Ⅱ,Ⅲ)Ⅲ类风险等级最高。

对于任何产品,企业都需进行企业注册(Registration)和产品列名(Listing)。

Ⅰ类产品(占47%左右),实行的是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绝大部分产品只需进行注册、列名和实施GMP规范,产品即可进入美国市场(其中极少数产品连GMP也豁免,极少数保留产品则需向FDA递交510(K)申请即PMN(Premarket Notification));Ⅱ类产品(占46%左右),实行的是特殊控制(Special Control),企业在进行注册和列名后,还需实施GMP和递交510(K)申请(极少产品是510(K)豁免);Ⅲ类产品(占7%左右),实施的是上市前许可,企业在进行注册和列名后,须实施GMP 并向FDA递交PMA(Premarket Application)申请(部分Ⅲ类产品还是PMN)。

某些Ⅰ类或Ⅱ类器械在第一次上市时可以不递交510(k)。

Ⅰ类和Ⅱ类赦免器械的规范可以在医疗器械赦免中找到。

4)欧盟CE marking (MDD)CE标志,又称CE标记,英文为CE Marking,是一个30个欧洲国家强制性地要求产品必须携带的安全标志。

字母"CE"是法文句子“CONFORMITE EUROPEENNE”的缩写。

其意为“符合欧洲(标准)”。

欧盟曾先后颁发了3个有关医疗器械产品的指令,以此协调欧洲各国的医疗器械产品的管理规范。

1.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指令(AIMDD,90/385/EEC),适用于心脏起搏器,可植入的胰岛素泵等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

AIMDD于1993年1月1日生效。

过渡截止期为1994年12月31日,1995年1月1日起强制实施。

2.活体外诊断器械指令(IVDD,98/79/EC),适用于血细胞计数器,妊娠检测装置等活体外诊断用医疗器械。

已于2000年6月7日生效,2005年12月7日强制实施。

体外诊断器械是指对采集自人体的标本在体外进行检查以提供医疗所需信息的试剂盒、校准标准品、仪器、工具、系统。

3.医疗器械CE认证指令(MDD,93/42/EEC),适用范围很广,包括除有源植入性和体外诊断器械之外的几乎所有的医疗器械,如无源性医疗器械(敷料、一次性使用产品、接触镜、血袋、导管等);以及有源性医疗器械,如核磁共振仪、超声诊断和治疗仪、输液泵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