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野生菌中毒教案

防野生菌中毒教案

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采摘野菇食用的习惯,其因是采摘蘑菇的快乐和诱人的
美味。

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有80余种,民间虽总结了一些简易鉴别方法,但因毒菇与食用蘑菇形态相近,这些方法难以奏效。

现今唯一公认的鉴别方法是根据
形态学特征分类鉴定。

在北方地区常引起中毒的蘑菇之一为褐鳞环柄菇,其特点为赭黄色带粉红色,初凸圆形,后扁平,表面呈红褐色或褐色豹纹样鳞片,边沿内卷有棉絮样纤毛。

菌肉色白,菌摺初白色,后稍带黄色,边沿有纤毛。

菌柄白色,中空,基部
稍膨大,菌环白,易脱落。

有淡蘑菇香味。

今年河北发生的中毒事件即为肉褐鳞
环柄菇引起。

致命白毒伞是另一种在我国常引起中毒的蘑菇,其菌体呈白色,幼时呈椭圆形或钟形,老后平展,表面光滑。

菌柄光滑,基部膨大。

菌环生在柄的上部,菌托肥厚成苞状。

近年河南、云南的两起大规模蘑菇中毒均为致命白毒伞引起。

其它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有:鳞柄白毒伞、毒伞、包脚黑摺伞、角鳞灰伞、
毒红菇等。

毒蘑菇引起人们中毒的物质是其中含有的毒素,常引起中毒的蘑菇含有以下毒素:(1)毒肽,主要为肝毒,毒性强,作用缓慢。

(2)毒伞肽,肝肾毒性,作用强。

(3)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

(4)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

(5)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简单的鉴别方法:可以在煮蘑菇的时候,在锅内放进几粒白米饭。

如果白米饭变黑,说明那就是毒蘑菇,不可食用。

如果米饭没有变黑,那就是无毒蘑菇,可以食用。

有毒野生菌。

教育学生不要采食野生菌,防止中毒。

同时要求学生回去告知家长也不能采食野生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