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设计研究■刘云玲摘要海报又称招贴,是以印刷为主张,贴在公共场所传播活动信息或理念的视觉艺术形式。
由于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
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心,应力求新颖、单纯,还必须具有独特地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
极简主义主张把视觉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
这种表现手法不仅满足了观众的视觉感受,而且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度。
它的设计原理和表现技法广泛而全面,最能体现海报设计的形式特征,其设计理念,表现手段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更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
关键词:极简主义;电影海报;艺术感染力引言当今社会,海报作为沟通、交流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设计中占有极高的地位。
视觉冲击力强的海报,总能够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设计中极简主义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应根据表现的主题的内涵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
海报设计中极简主义的运用,丰富了画面视觉效果,使画面和谐有跳跃。
通常主题深刻,形式贴切,能够抓住人们的视觉,使画面产生视觉张力和冲击力。
电影海报是海报设计的一个种类,但是比一般的海报更富有情节性,具有传递电影信息、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
电影海报设计是一种自我形式的推广,更是电影灵魂的直接表达,这种直观的信息传达有时甚至比电影更有说服力。
而根据电影海报简洁概括的特点,极简主义恰好与其贴合,形成完美的搭配。
一、概述(一)极简主义的概述1.极简主义的起源极简主义(Minimalism)又称微模主义,并不是现今所称的简约主义,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
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的极简主义,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根据艺术史上的介绍,极简主义用来称谓六十年代美国艺术家的一项艺术活动,包括绘画和雕塑,其主要影响还在于雕塑方面。
包括,阿伯斯(Albers1888-1976)、艾尔·赫尔德(Al Held1928-)、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1936-)、安东尼·卡罗(Anthone Caro1924-)、卡尔·安德烈(Cart Andre1935-)、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1912)、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1931-)和里查德·塔特尔(Richard Tuttle1941-)。
极简主义可以直接追溯到抽象主义艺术家蒙德里安和俄国构成主义等一些前辈艺术家,甚至还可以联想到包豪斯的美学观。
Less is more——是现代派大师、德国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关于极简主义风格的诠释。
他最先倡导了这种以少成就多、以简取代繁的设计理念。
但是do more with less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less”或者单纯的一切从简,在选择简约产品时还必须满足一些“more”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实现简约风格的品位与品质。
2.极简主义的特点极简主义设计已经被描述为最基本的设计,别除了多余元素、色彩、形状和纹理。
它的目的是使内容被突出出来并成为焦点。
一个视觉元素的角度来说,极简主义设计意味着平静和思想带回本真。
极简主义在设计中体现的特点是做减法,尽可能地把一切多余的东西拿走。
当然,提倡简洁的设计思潮其实质不像包豪斯那样“非常理性”,其中包含了强烈的感性因素,正如东方哲学中所认为朴素的白贲是复归于平淡,是最高境界的美,平淡素净比华丽繁缛更为崇高。
江南才子郑板桥有诗云,“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疏疏落落,何必重重叠叠”,体现了“少就是多”、“少能胜多”的高雅审美价值观。
极简主义20世纪90年代设计的重要特征,极简主义强调的是人本主义,其本意在于简洁而不简单。
它是精致的,它的简洁背后却凝聚着好料费时的过程。
所以极简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的简朴自然迥然不同,与20世纪90年代追求奢华的时尚在骨子里也并不相悖。
极简主义以色彩的自然属性平涂构成,简单明了,排除引起幻觉的艺术手法。
数学体系作为它们的组合基础,把作品减缩到基本的几何形状。
减少到最后,结果是取消物质转为概念。
这与功能主义时期的功能性设计思潮似乎有些相近。
在“形式”与“功能”之间,形式的魅力始终是无法抗拒的,但是,形式只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
正式由于极简主义在形式上的优势,避免了对形式过多关注所带来的方向上的迷失。
当然,形式的极简并不意味着省略了人们没有心理感受的需求,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对视觉语言的把握更具策略性。
(二)海报的概述1.海报的设计定义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
海报又称招贴画。
是贴在街头墙上,挂在橱窗里的大幅画作,以其醒目的画面吸引路人的注意。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海报设计创意更加独特、简洁、易于记忆。
2.海报的分类海报按其应用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商业、文化、电影和公益海报等1.1商业海报:商业海报是指宣传商品或商业服务的商业广告性海报。
商业海报的设计,要恰当地配合产品的格调和受众对象。
1.2文化海报:文化海报是指各种社会文娱活动及各类展览的宣传海报。
展览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展览都有它各自的特点,设计师需要了解展览和活动的内容才能运用恰当的方法表现其内容和风格。
1.3电影海报:电脑海报是海报的分支,电影海报主要是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刺激电影票房收入的作用,与戏剧海报、文化海报等有几分类似。
1.4公益海报:社会海报是带有一定思想性的。
这类海报具有特定的对公众的教育意义,其海报主题包括各种社会公益、道德宣传,或政治思想宣传,弘扬爱心奉献、共同进步的精神等。
二、极简主义电影海报的设计(一)图形设计图形应该包括插图和辅助图形。
插图应该更多的考虑文字和大小,辅助图形应该考虑衬托、美化的作用。
相信大家对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并不陌生,在经济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论是文化类海报还是商业类海报的设计都可谓是无处不在。
人类很早就懂得如何利用图形符号来进行信息交流。
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简单的图形语言可算是人类最早的结绳、刻树、堆石以及东方的象形文字等。
随着人类思维、社会活动的复杂,图形也变得复杂起来。
虽然除了图形语言,人类还创造了其他的语言形式,如肢体语言、口头语言来交流思想,但图形语言其特殊的属性,至今仍发挥其明显的优势。
世界上人类所使用的语言有上千种,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在沟通时会存在语言上的障碍,而图形语言可以打破这种障碍,有利于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在人类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图形语言的地位便显得尤其重要了。
德国当代国际著名视觉设计大师沃尔戈·马蒂斯教授曾经这样说:“一副好的海报,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
”极简主义就是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解释复杂的概念或理念。
风格遵循极简主义,以设计美为追求,突出电影中最核心的最标志性的概念。
海报一向是剧集与电影的宣传点睛之笔,也一向是以主要人物或者场景作为图片主打,但当我们用抽象图形来构成海报,又会形成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极简主义的电影海报通常以简单的圆形、菱形、线条等来表达突出的电影主题。
或者是单一图形的出现,也可能是两种图形或更多图形的组合,个性鲜明,容易吸引读者眼球,从而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奥地利维也纳设计师Albert Exergian就自己很喜欢的50部欧美剧集设计了极简海报,海报多是使用线条和形状构成,最复杂的也无非是一只小鸟。
例如图(一)这张《越狱》海报,几根线条言简意赅的代表了监牢,而中间被撬弯的铁栏,也直指“越狱”一词的主旨。
图(一)图(二)《两个半男人》用黑白矩形拼凑出一个钢琴的图形,和他们的剧名一样顾名思义,这张极简海报真是非常有神采,两个办的按键弹奏出的依然是一曲好笑动听的浪漫喜剧之曲,而最可爱的是也迎合了查理老师放在海边豪宅里用以赚钱的钢琴。
如图(二)(二)文字设计文字是文明的衍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在今天的平面设计中文字图形化手法的应用日益广泛,也就是说,文字除了准确传递信息之外,还作为画面构成的要素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审美功能。
极简主义电影海报的中的文字占很少部分,但又是必不可缺的。
一方面文字能明确点出电影的片名及其他重要的信息;另一方面文字字体设计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作品,将影片的主题升华。
虽然极简主义能够简单明了的将电影主题点明,但对于还没看过影片的观者,文字的点题至关重要。
在现代设计中,为了引起人们视觉注意,或体现某一涉及内容的特质特点,设计者会运用到图片与文字这两大设计元素。
在进行海报设计尤其是电影海报设计必然会涉及这两大元素。
图片元素对于一张电影海报的成功与否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儿文字在这里所占的地位更是不容小觑,因为拙劣的文字设计常常会被称为海报设计的“隐形杀手”。
因此,但凡比较成功的电影海报设计我们常常会欣赏到比较精彩的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
一个时尚海报设计要是没有文字,那将是枯燥乏味的。
文字的特别设计,在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所占的份量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现代美术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说明了具备文字艺术的学识和修养,对于设计才智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说明文字再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途。
时尚海报设计通过特殊的艺术的字体表现出来时,必然会以一定的方式来展现自身的商业和艺术价值。
图(三)图(三)是电影《24小时》的海报,每一个小时里都有事情发生,每一个小时都会有枪林弹雨,这仿佛是一个子弹盒,放满了24颗子弹,终于构成了货真价实的24小时,不到最后一颗(刻),你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整个海报中左上角的“24”是主要的文字,如果单单看海报,观者还需要花费一点时间计算图中究竟有颗子弹,而简单的文字标明能够清楚的给观者解释并最终点题到《24个小时》。
文字用白色责更加显眼并且能够和谐整个画面。
(三)色彩设计我们所见到的电影海报作品,虽然是由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共同组成的,但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海报的第一时间,最先感受到的还是色彩效果。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电影海报设计的形式构成要素之一。
完美的色彩能影响人们的感知、记忆、联想、情感等,并产生特定的心理作用,它不仅仅起到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而且直接传达着电影信息,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
电影海报中的色彩,十分讲究时代性和时效性,强化大色块的纯度和刺激,强调色彩的对比和构成、逼真和虚幻,在静态的色彩中突出它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