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1)练习缩句
(2)讨论交流:绿色流进心胸是什么感觉?
五、语言训练点 3
文本内容:雨后(8、9、10 自然段)
1、雨后景?听到了什么?
风停了,雨住了,鸟儿欢快地唱起了歌。


1、作者写这些,表达了什么心情?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 感受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 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课时 1 课时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课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到李汉荣这位作家的
是如何细心观察大自然,有哪些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
这些独特感受。
二、字词教学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朗读,组织交流: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自由读课文后,师出示几组词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依然如旧 汩汩 瀑布
栀子花 犬吠 恩泽
细数 唱和
旋转
①自由读——指生读,正音——齐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反思 8
课题
4*、索溪峪的“野”
教师:张清凤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1、认识“仞、亘、淑、撅、蹚”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我的目光追
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
(2)省略号表示什么?
(3)用不同的节奏读读雨声:沙啦 啦 沙啦 啦
沙 啦啦 沙 啦啦
(4)一起齐唱,不停地唱
这就是音乐
出示句子: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
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反复朗读入情境。

3、 还从哪里感受到雨声如音乐?

4、出示: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
4、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雨的描写片段。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5
课题
3、草虫的村落
教师:张清凤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读鉴赏文中的优美句子。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独特情怀。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从这两段的哪些词语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
归鸟的环境衬托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四、语言训练点 1 文本内容: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引入: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
来到树林,(
);伤心时,我来到树林,(
)。
作者真的变成树了吗?你是怎么认为?
六、语言训练点 3
文本内容:第 5 自然段
1、 自由读。
2、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给句子换个说法吗?
3、 作者是怎么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
4、 你从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读出了什么?
5、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说一说。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
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墨绿的(
) 翠绿的(
) 淡青的(

金黄的(
) 火红的(

4、这所有的一切,都因有雨而变了色彩,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4
(1)说说“融化”。
(2)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5、这样的绿给“我”怎样的感受?
出示句子: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读,做标注)
三、语言训练点 1
文本内容:雨声(第 2-5 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找“雨的声音”。 2、出示“沙啦啦,沙啦啦……”
3
(1)“沙啦啦”的声音好似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


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6
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
—草丛中的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发现了草丛中的
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一片快乐天地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归来的游侠、草虫
于走出一条路。
从中你感受到了这只游侠有着怎样的精神?(勇敢)
教师小结:在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
b 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于远归者……一齐欢跃地
走回洞穴里去。
教师小结:此时此刻,面对同伴的热情迎接,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它是快乐的。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感受虫儿们的快乐。(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


琴键。
(1)把什么比作琴键?
(2)雨敲打着岩石,发出(
);
雨拍打着树叶,发出(
);
雨滴落在绿草上,发出(
)。
5、一起在各种美妙的雨声中自由读读喜欢的句子。
四、语言训练点 2
文本内容:雨色(第 6、7 自然段) 1、以朗读诗歌的方式多人对读。
2、交流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这么多的颜色是山林的颜色:
②引导理解词语“恩泽”,谁来给它找个近义词?
③你能结合课文将成语补充完整吗?
德高望重的( ) 津津乐道地( ) 依然如旧的( )
三、引入
作者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访友,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回来的?
1、指名读第 2 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回答。
2、从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

1、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本课生字词掌握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4、默读课文,想一想, 在这个“草虫的村落”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课文
的主要内容)
A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B 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看到了:归来的游侠、草虫们的和谐生活、音乐演奏会、勤勉劳动的草虫们)
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 画一画。
1
2、 反馈交流。作者形象地把桥比做什么?什么叫“德高望重”,为什么把桥
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
3、 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桥的“德高望重”? 4、 读着这些词句,想象一下,古桥在几百年历程中,都驮过哪些人,在他
的身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
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你能用你的朗读带大家走进这片熟悉的树林吗?

2、 怎么样可以称为“知己”?联系第4自然段说说。

3、 既然树是我的知己,那树了解我什么?

4、 我又是怎样和树成为知己的?想象说话:早晨,我沐浴着阳光,路过树林,


);傍晚,夕阳西下,来到树林,我(
)。高兴时,我
6、小组合作朗读,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
7、想象写话:
我和山中的( )打招呼:
教学反思
2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2* 山 雨
教师:张清凤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
5、 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可是古桥依然屹立着。这正是“岁月悠悠,波光
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齐读)
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