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易模式比较

交易模式比较

各种交易模式下特殊机制的操作方式
1.现货延期的延期交收补偿机制和中间仓替代交收机制
1)延期交收补偿机制
现货延期的交收可在当日进行也可以延期进行。

每日交易闭市后,当日有交收需求的买卖双方通过客户端进行交收申报。

卖申报量大于买申报量等时,则未申报的买持仓需缴纳延期补偿费用,反之则由卖方缴纳延期补偿费用。

延期交收费用的目的是补偿交收需求未获满足的交易商的损失和平抑实物交收供需矛盾。

总延期费用的为:
交收申报差×当日结算价×补偿金费率×补偿天数
某个交易商需要支付的延期费用为:
总补偿费÷未申报净订货总量×此交易商未申报净订货量
补偿金率一般高于shibor的隔夜拆借利率。

2)中间仓替代交收机制
中间仓是为了调节每日不对等得买卖交收申报量,获得延期交收补偿费用。

中立仓的交易商本身并不在交易时间参与交易。

中间仓补偿金获得的补偿金为:
中间仓实物交收数量×当日结算价×补偿金费率×补偿天数
中间仓在替代交收后会按照当日结算价对应地反向生成订货合同,在以后的交易日可以选择转让或者交收。

实际上中立仓的作用就是出借货物(或资金),替代交收,出借货物(或资金)得到的权益即为延期补偿费用。

2.期货(中远期)交易中提前交收(期转现,滚动交收),日合约,周合约等
解决不定期交收的机制
在期货交易和中远期交易中为了解决集中交收期短而不能满足交易商多元的交收时间需求的问题,采用了期货转现货,滚动交收,提前交收及创新的合约设计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1)期转现
三家期货交易所都采用了期转现的方式,但是在申请时间和操作上有
一些差别。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转现
申请时间:当前所持合约的期转现需等前一合约下市后才能申报,截止日期是该合约的最后交易日。

所持合约的平仓价格(S):前一交易日的结算价
交收结算价(A):双方协商
卖方实际得到的货款:A+(X
s
-S)
买方实际支付的货款:A+(X
b
-S)
●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转现
申报时间:合约上市交易日期至最后交易日
交收结算价和平仓价格相等且由买卖双方协商(A)。

卖方实际得到的货款:A+(X
s -A)= X
s
买方实际支付的货款:A+(X
b -A) =X
b
●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转现
申报时间:合约上市交易日期至最后交易日
所持合约的平仓价格(S):双方协商
交收结算价(A):未明确
以上三种期转现的方式需要买卖双方私底下协商交收结算价或平仓价格,如果双方的持仓成本不一样的话,很难达成一致。

2)大连商品交易所滚动交收
申报时间:合约交收月进行
交收结算价和平仓价格相等,为当日结算价(S)。

卖方实际得到的货款:S+(X
s -S)= X
s
买方实际支付的货款:S+(X
b -S) =X
b
由于双方的持仓成本不一样,在每日申报时买卖不一定能完全匹配。

但大商所采用了强制匹配制度,对于卖方的交收申报如果没有买方
自愿申报则强制分配至持仓时间最长的买方。

3)LME的日合约
LME设计三月合约为每日都开始一个新的三月合约交易,则每日都有三
月前的合约到期来解决每日交收的问题。

其每日到期合约的结算价是全球的基准现货价格。

4)广西糖网的周合约
广西糖网每周都开始新的一个下月的周合约交易,则每周都有上月的合约到期来解决每周交收的问题。

广西糖网也有提前交收制度,从合同订立日起至最后交易日止都可以申请提前交收,交收结算价(平仓价)为当日结算价。

这与我们的提前交收制度一样。

3.现货专场中的承销机制和交收期交收锁定机制
1)专场交易实行承销商制度,在新合约正式开盘前,主持交易商必须按
照本市场确定的首发量,定向向承销商悉数销售,成功完成首发量的合约销售后,市场才准予正式上市开盘交易。

承销商:必须是市场合格的企业交易商,经过自主申请,获得本市场批准后取得承销商资格的交易商。

只有销商才能够参与首发量的交易。

承销商成为稳定市场价格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的实物采购商。

2)交割周期指买卖双方实物进行交割的时间段;原则上在农产品合约所
指品种(产/销)旺季以及递延期限内。

进入交割周期内,所有成交合同的合同持有交易商可发出交割锁定,与对方共同成为不可转让合同。

4.上海大宗专场交易品种设立的条件
1)最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被地方政府列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3)有规范的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国家标准或农业部、林业部、国家质量
检验检疫总局等省部级标准“三品一标”;
4)申请上市的该特色农产品区域总产量在全国该类产品总产量中占有绝
对的比例;
5.上海大宗现货专场交易品种升级为中远期品种的条件
1)农产品实现年度交易规模达到全国该农产品总流通量的15%;
2)农产品合约对应的交易价格对该行业的市场价格关联度达到 30%;
3)专农产品合约对应的交易促进本产品行业的年度发展增加量达到10%;
4)推动专场交易农产品合约对应的交易品种纳入国家标准系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