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剪纸艺术--团花》教案

《剪纸艺术--团花》教案

剪纸艺术——团花齐陵一中孙树英教案背景:剪纸源于我国,有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而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在当前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大前提下,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它既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也使学生的剪纸能力和对中国民间的传统美学认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了解剪纸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剪纸独特的民族特色。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去模仿,缺少自己的创意。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设计有创意的作品。

如何让剪纸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是值得教师去思考的。

教学课题:《剪纸艺术——团花》教学时数: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团花剪纸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具有造型简化夸张、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的特点,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

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

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

在剪刻时阳纹要“线线相连”、阴纹“线线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制作方法简便易学,经过几番折叠的纸上不经意地剪上几剪刀,平展开来,意想不到的奇迹之花就在手中绽放,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和方法,增加对民间艺术的认知,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表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体验、欣赏、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团花剪纸的技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继承、发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并结合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欣赏、感受剪纸之美,理解和掌握团花剪纸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把握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来表现自己的创作。

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作品、各色蜡光纸、剪刀、美工剪、固体胶、黑色卡纸。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合作设计完成多个剪纸图样,做到造型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并组合成一幅作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二)讲授新课一:课堂导入:团花剪纸是民间剪纸艺术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组织形式和谐,内容上多以谐音、隐喻象征来表达,生活中常用于人生礼仪,其深刻内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天合之美特征。

人们常用“花好月圆”、“合家团圆”等对圆形作隐喻。

圆形剪纸纹样,在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着圆满完整、十全十美、吉祥如意。

一、造型美。

团花剪纸的造型主要是均衡。

均衡分为对称式均衡和变化式均衡。

团花剪纸最大的特点是以一个或几个“相同元素”对称式均衡。

对称是将各个纹样加以相等相称的均匀分布,多以辐射状对称。

团花剪纸的另一个特点是变化式平衡。

参与平衡的纹样,既有差异变化,又平衡统一,它的特点是中轴线两侧或轴心周围的纹样不必等同,但心理张力相当,简称均衡,它纹样比较自由,富于运动张力和发展美。

这种团花的剪制难度较大,但获得的艺术视觉冲击力却较显著。

在黄河三角洲团花剪纸中,此类团花剪纸较对称式团花剪纸要少得多。

一、造型美。

团花剪纸的造型主要是均衡。

均衡分为对称式均衡和变化式均衡。

团花剪纸最大的特点是以一个或几个“相同元素”对称式均衡。

对称是将各个纹样加以相等相称的均匀分布,多以辐射状对称。

团花剪纸的另一个特点是变化式平衡。

参与平衡的纹样,既有差异变化,又平衡统一,它的特点是中轴线两侧或轴心周围的纹样不必等同,但心理张力相当,简称均衡,它纹样比较自由,富于运动张力和发展美。

这种团花的剪制难度较大,但获得的艺术视觉冲击力却较显著。

在黄河三角洲团花剪纸中,此类团花剪纸较对称式团花剪纸要少得多。

二、内容美。

从古至今,在人生礼仪剪纸中处处都有团花纹样的身影,各种场合的团花剪纸,无不蕴涵着乡土风情的美意,洋溢着劳动人民的审美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神韵,无论是纤细、清丽、婉约,还是粗犷、淳朴、浑厚,无不给人留下无限美好的遐思。

团花剪纸在内容上,多利用谐音象征符号的表现手法。

如把牡丹花安插放在瓶(谐音“平”)内,剪纸纹样叫《富贵平安》。

把五只蝙蝠(谐音“福”)和桃放在一起的纹样,叫《五福捧寿》,把莲花(谐音“连”)和鱼(谐音“余”)放在一起的纹样叫《连年有余》。

三、团花伴人生。

团花剪纸是民间剪纸的一个重要支派,它设计独特、手法灵活。

常用“线线相连”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1、婚礼团花:婚礼剪纸又叫喜花、礼花、嫁妆花。

大红的剪纸、喜气洋洋,烛台上的“喜烛花”、镜子上的“镜子花”、铜盆里的“面盆花”——团花剪纸比比皆是。

《狮子滚绣球》是黄河三角洲一带最常见的婚礼剪纸题材之一。

人们把狮子当成瑞兽,有祛病、镇邪、保护生命的功能。

剪纸狮子已经完全人格化,个个天真,形象可爱,常与绣球剪在一起,组成《狮子滚绣球》。

俗传,雄雌狮子相戏,它们纠缠在一起,滚而成球,在滚动中孵出幼狮,所以绣球是象征繁殖的吉祥物。

老百姓有说法:“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预示吉祥喜庆。

“狮”与“事”谐音,常象征“事事如意”,是喜庆吉祥的象征符号。

2、诞生团花:生日在过去单指给十二日、满月或周岁的幼儿庆贺所用,现在也多用于圆锁——十二岁生日庆贺。

在黄河三角洲一带,生了孩子以后在大门上缠系红布条或系挂红辣椒,以示辟邪,以求孩子平安健康。

室内贴张《榴开百子》、《双福长命》的大红团花,祝愿新生儿长命百岁。

有俗语云:“妖魔鬼怪全不怕,就怕俺家的大团花”,说明团花有镇邪保佑的功能。

3、寿礼团花:有蝴蝶围着牡丹的《富贵长寿》;有长在瓶里的牡丹《富贵平安》;有五只蝙蝠围着寿字的《五福捧寿》;有生生不息的生命符号——“圆寿字”等等。

但更多的是用大红纸剪团花蝙蝠、桃,用红(谐音“洪”)色和蝙蝠(谐音“福”),表示老人洪福无量,晚年身体健康,家庭和睦美满。

4、丧葬团花:在黄河三角洲一带,人们对于高寿的老人平安去世,俗称喜丧或白事。

把丧事当作喜事办,人们要让死者灵魂升天,这是对生命回归“天”(自然)的祈祷。

于是,纸钱、纸魂幡大量出现。

常用的团花剪纸是“奠”字和纸钱。

纸的用料多是黄表纸和白纸,也采用金银色、蓝色和紫色的纸剪成团花,贴在丧帐上,在下葬时烧之,是人生最后的伴随品。

作为生命终结的符号,它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回归自然的祝福。

民间团花剪纸具有“天”(自然)美、“地”(万物)美、人美三大特点,它出于使用的目的,“以象寓意,以意构象”。

它天地融合,万物包容,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形与意的和谐,是生命意识、繁衍意识、生生不息的隐喻符号,是经过历代劳动人民对美和善的积淀逐步升华形成的生命赞歌。

民间团花剪纸,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传统本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载体,且具有明显的“天合”之美的美好寓意。

l、教师出示若干剪纸作品,问学生:这些幅作品的表现形式一样吗?可请学生上台触摸、回答。

教师分析、归纳,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眼中,剪纸是一项非常有趣的艺术活动,但是对具体的关于剪纸的知识又是非常模糊,所以在课的开始有必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观察剪纸和绘画的不同之处。

培养细心耐心的行为习惯。

2、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述:①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剪纸的样式很多,有窗花、墙花、喜花、枕花、礼花等。

表现题材大多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

②特点: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③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④剪纸的表现方式:阳刻: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刻(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一幅漂亮、完整的剪纸作品往往是阴刻、阳刻相结合的,它们互相连接,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

分别展示阴刻、阳刻方法剪出来的剪纸作品,阴刻、阳刻效果相结合的剪纸作品。

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

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

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也拓宽了知识面。

通过比较学习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教授本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团花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制作方法简便易学,在正方形的纸上多次折叠、可剪出重复造型的图案。

教师给学生做团花剪纸示范。

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在美术教学中是不可省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花简短的时间先做一个现场示范,以精彩示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对剪纸技法的理解,为下环节做好教学铺垫。

4、团花剪纸的制作步骤: 折——剪——贴即:“折”(纸的多种折法)、“剪”(把图形之外部分剪掉)、“贴”(贴在对比强烈的纸上)等四个操作过程。

强调在剪刻时,组成各部位的线条要互相连接不能断开。

折的基本方法:(常见的几种折法)①对称折法②连续折法:③三瓣花折法:④四瓣花折法:⑤五瓣花折法:【设计意图】在本节课中,教师先在实物投影机上,对不同的折法分步骤示范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流程及技法。

再从简单常用的、趣味性强、装饰味浓的范品中着手,一一示范,让每位学生都看清剪纸的方法技巧,并一环扣一环地跟着画剪,这些方法既直观又简练,学生看得见,印象深,产生较强的感受与共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分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教师辅导出示参考图形,先让学生以动物、花卉等为素材画好草图。

尽量用大块面,图形要概括,力求简单。

把剪好的作品用固体胶粘贴在底卡纸上,注意布局要均衡。

【设计意图】在剪纸教学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创作作品,在创作中做到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事情可做,而且还要做到兼顾大局和其它同学之间创作作品的联系,这样他们既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作品及表现意图【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师的评价以适当鼓励为主,在鼓励的基础上把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来,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让学生在感受剪纸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懂得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应该避免发生的错误,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铺垫。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欣赏不同表现手法的剪纸的作品,课后以不同的题材创作剪纸作品。

2、剪刻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参考图形】(六)教学反思在教学团花剪纸时,我先通过剪纸作品展示,激起学生兴趣并引入课题----团花,让学生知道团花是剪纸的一种,了解团花图案的寓意,讨论团花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然后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折、剪团花,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强感性认识,积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师再进行示范剪,学生跟剪,归纳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功和问题,提升学生将感性的上升为理性的;学生经过再次的实践,就明白了剪法,积累和总结了剪的经验,虽然经验可能还太少,但是,已经对学生的剪纸大有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