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含-”取”-字的成语

包含-”取”-字的成语

1▲阿谀取容△ēyúqǔrïng △典故: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

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出处:《汉书·匡衡传》:“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汉书·张释之传》:“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2▲暴取豪夺△bàoqǔháoduï△典故:豪:强横。

用暴力劫夺。

△出处:宋·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世矣。

”3▲成仁取义△chãngrãnqǔyì△典故: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例子: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

~之理,略知一二。

(姚雪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4▲尺寸可取△chǐcùnkěqǔ△典故:比喻有些许长处。

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5▲断章取义△duànzhāngqǔyì△典故: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例子: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华的一日》)6▲分文不取△fēnwãnbùqǔ△典故:一个钱也不要。

比喻不计报酬。

7▲丰取刻与△fēngqǔkâyǔ△典故:丰:多;刻:刻薄;与:给予。

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

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出处:《荀子·君道》:“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千民。

”8▲俯拾仰取△fǔshíyǎngqǔ△典故: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

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9▲各取所长△gâqǔsuǒcháng △典故:指要善于运用事物或人本身所具有的长处。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0▲攻无不取,战无不胜△gōngwúbùqǔ,zhànwúbùshâng △典故:没有攻占不下来的。

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例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

11▲苟合取容△gǒuhãqǔān △典故: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

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12▲哗众取宠△huázhîngqǔchǒng △典故: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出处:《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例子:~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

13▲火中取栗△huǒzhōngqǔlì△典故: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例子: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

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14▲见之不取,思之千里△jiànzhībùqǔ,sīzhīqiānlǐ△典故: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例子:呀,道兄差矣!岂不闻~,既遇明主,何必远去?(明·张风翼《红拂记·俊杰知时》)1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jiāngyùqǔzhī,bìxiānyǔzhī△典故: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

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例子: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的原则。

(《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6▲咎由自取△jiùyïuzìqǔ△典故: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

指自作自受。

△出处:《三国志·刘封等传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例子:然而据我看来,他实在是~。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17▲就地取材△jiùdìqǔcái △典故: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

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例子:噫,岂其娶妻必齐之姜,~,但不失立言之大意而已矣。

(清·李渔《笠翁偶集·三·手足》)18▲举如鸿毛,取如拾遗△jǔrúhïngmáo,qǔrúshíyí△典故: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

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出处:《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19▲开科取士△kāikēqǔshì△典故:科:科举考试。

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例子:你只想朝廷~,为国求贤,这是何等大典。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20▲灭虢取虞△miâguïqǔyú△典故: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出处:虢、虞:周朝国名。

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假道虞国,出师伐虢国。

灭虢后,又回师灭掉虞。

△例子: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之道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21▲能近取譬△nãngjìnqǔpì△典故: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例子:独夫为我,即曰贪贼;~,即曰仁义。

(章炳麟《菌说》)22▲逆取顺守△nìqǔshùnshǒu △典故:逆:背叛;顺:合理。

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出处:《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例子:且“兼弱攻昧”、“~”,汤武之道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23▲巧取豪夺△qiǎoqǔháoduï△典故:巧取:软骗;豪夺:强抢。

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

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出处: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例子:“~”这成语,不正好用韩非的名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来说明吗?(闻一多《关于儒、道、土匪》)24▲取长补短△qǔchángbǔduǎn △典故: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例子: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才能有进步。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25▲取而代之△qǔãdàizhī△典故: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例子:清帝方今玩于彼股掌之上,及其时则~耳。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六回)26▲取精用弘△qǔjīngyînghïng △典故: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

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27▲取巧图便△qǔqiǎotúbiàn △典故:使用手段谋取好处,图得便宜。

28▲取辖投井△qǔxiátïujǐng △典故:比喻挽留客人极坚决。

△出处:《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得去。

”29▲取信于民△qǔxìnyúmín △典故:取得人民的信任。

30▲取予有节△qǔyùyǒujiã△典故: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出处:《淮南子·本经训》:“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31▲取之不尽,用之不竭△qǔzhībùjìn,yîngzhībùjiã△典故:竭:尽,完。

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例子:水资源并不是~,因此我们要珍惜用水。

32▲去粗取精△qùcūqǔjīng △典故: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例子:对于古典文学,我们要~,辩证对待。

33▲人弃我取△rãnqìwǒqǔ△典故: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

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34▲人取我与△rãnqǔwǒyǔ△典故:取:拿;与:给。

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35▲杀鸡取卵△shājīqǔluǎn △典故:卵:蛋。

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

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出处:《伊索寓言》△例子: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为小民留一线生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36▲舍短取长△shěduǎnqǔcháng △典故: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

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