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 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 答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练习题答案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司图空.3、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4、自羲浓;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皇是指、和.5、;.五霸强;七雄出.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7、近乡情更怯;.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朝诗人的《》.9、东汉之后;、、三国争夺汉朝的天下.10、“唐高祖;起义师.”中的唐高祖是指.11、;.至孝平;王莽篡.12、“;.;称三王.”其中的三王是指、、.13、;国号商.六百载.14、;.为南朝;都金陵.15、北元魏;分东西.;.16、辽与金;.;宋犹存.17、;.四百年;终于献.18、嬴秦氏;始兼并.;.19、周武王;始诛纣.;.20、王朝的每一代帝王都把王位直接传给儿子1、昔去雪如花; .雪如花指花似雪指 .2、此地别燕丹; .昔时人已没; .这是一首著名的3、山中相送罢;;这首诗的题目是4、至元兴; .有宋世; .并中国;5、明太祖; .传建文; .迁北京6、读史者; .通古今; .口而诵;朝于斯; .朝指;夕指 .7、;师项橐. ;尚勤学. ;读鲁论. ;学且勤.8、牧竖持蓑笠; .9、牧童见客拜; .昼日驱牛归;10、牧童归去横牛背; .这首诗的作者是11、披蒲编; .彼无书; .12、如囊萤; .家虽贫; .13、如负薪;如挂角. ; .14、苏老泉;二十七. ; .15、彼既成; .尔小生;.告诉我们应该16、莹八岁; .泌七岁; .17、彼颖悟;人称奇. ; .18、我们应该学习孙敬和苏秦的和19、《牧童》的作者是代的诗人 .20、北宋文学家;二十七岁才开始下定决心;努力读书.选择题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A、唐朝B、明朝C、宋朝5、《独望》中“绿树连村暗”中“暗”的指的是()A、阴暗B、绿树荫浓C、偷偷的6、《出郊》中“高田如楼梯”中“高田”的指的是()A、山上的梯田B、高高的田地C、在高处的地7、《出郊》中“点破秧针绿”中“秧针”的指的是()A、细细的针B、水稻的幼苗C、一种草8、《出郊》这首诗写的是()季郊外的景色.A、春B、夏C、秋9、“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中“三皇”指的是()A、王羲之、神农、皇上B、伏羲、农民、皇帝C、伏羲、神农、皇帝10、“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A、尧、禹B、尧、舜C、舜、禹1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被称为()A、三皇B、三帝C、三王1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五霸”指的是()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A、齐桓公、晋文公B、齐桓公、周武王C、周武王、晋文公13、“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A、齐国、楚国、燕国B、齐国、楚国、宋国C、齐国、鲁国、燕国14、“高祖兴;汉建业”中“高祖”指的是汉高祖()A、刘邦B、项羽C、秦始皇15、东汉和西汉一共延续了()年.A、300B、400C、35016、《赠范晔》这首诗是在()季所写.A、春B、夏C、秋17、《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中“驿使”指的是()A、驿站的人B、送信的人C、骑马的人18、《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宋之问C、司空图19、《渡汉江》中“不敢问来人”中“来人”的指的是()A、对面走过来的人B、外面来的人C、从家乡来的人20、《杂诗》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维21、《杂诗》中“君自故乡来”中“君”的指的是()A、君子B、有文化的人C、您22、《杂诗》中“寒梅著花未”中“著花”的指的是()A、开花B、有名的花C、落23《三字经》中“三国”的指的是()A、奇、鲁、赵B、魏、蜀、吴C、唐、元、明24、结束三国鼎立格局;统一中国的是()王朝.A、宋B、夏C、晋25、“南朝”包含几个朝代()A、5B、3C、426、“唐高祖”是()A、李渊B、李白C、李世民27、唐朝皇帝一共传了()代.A、17B、20C、2428、“五代”分别指的是()后晋、后汉和后周.A、后秦、后梁B、后梁、后唐C、后唐、后隋29、宋朝一共有()代皇帝.A、18B、20C、2330、宋朝和金国联手消灭了()A、唐朝B、隋朝C、辽国1、《绝句二首》中“今春看又过”中“看”的意思是()A、看见B、眼看着C、看一看2、《独望》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杜甫C、司空图3、《独望》中“黄花入麦稀”中“黄花”的指的是()A、菜花B、黄色的花C、小黄花4、《出郊》的作者杨慎是()朝的.A、唐朝B、明朝C、宋朝5、《独望》中“绿树连村暗”中“暗”的指的是()A、阴暗B、绿树荫浓C、偷偷的6、《出郊》中“高田如楼梯”中“高田”的指的是()A、山上的梯田B、高高的田地C、在高处的地7、《出郊》中“点破秧针绿”中“秧针”的指的是()A、细细的针B、水稻的幼苗C、一种草8、《出郊》这首诗写的是()季郊外的景色.A、春B、夏C、秋9、“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中“三皇”指的是()A、王羲之、神农、皇上B、伏羲、农民、皇帝C、伏羲、神农、皇帝10、“唐有虞;号二帝”中“二帝”指的是()A、尧、禹B、尧、舜C、舜、禹1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被称为()A、三皇B、三帝C、三王12、“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五霸”指的是()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A、齐桓公、晋文公B、齐桓公、周武王C、周武王、晋文公13、“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七雄”指的是()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A、齐国、楚国、燕国B、齐国、楚国、宋国C、齐国、鲁国、燕国14、“高祖兴;汉建业”中“高祖”指的是汉高祖()A、刘邦B、项羽C、秦始皇15、东汉和西汉一共延续了()年.A、300B、400C、35016、《赠范晔》这首诗是在()季所写.A、春B、夏C、秋17、《赠范晔》中“折梅逢驿使”中“驿使”指的是()A、驿站的人B、送信的人C、骑马的人18、《渡汉江》的作者是唐朝的()A、李白B、宋之问C、司空图19、《渡汉江》中“不敢问来人”中“来人”的指的是()A、对面走过来的人B、外面来的人C、从家乡来的人20、《杂诗》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维21、《杂诗》中“君自故乡来”中“君”的指的是()A、君子B、有文化的人C、您22、《杂诗》中“寒梅著花未”中“著花”的指的是()A、开花B、有名的花C、落23《三字经》中“三国”的指的是()A、奇、鲁、赵B、魏、蜀、吴C、唐、元、明24、结束三国鼎立格局;统一中国的是()王朝.A、宋B、夏C、晋25、“南朝”包含几个朝代()A、5B、3C、426、“唐高祖”是()A、李渊B、李白C、李世民27、唐朝皇帝一共传了()代.A、17B、20C、2428、“五代”分别指的是()后晋、后汉和后周.A、后秦、后梁B、后梁、后唐C、后唐、后隋29、宋朝一共有()代皇帝.A、18B、20C、2330、宋朝和金国联手消灭了()A、唐朝B、隋朝C、辽国三、四单元选择题:1、《别诗》中的“洛阳城东西;常作经时别”经时..是指()A、经常B、经过时C、经历的时间很长D、一个时刻2、《别诗》“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中描写了两个季节分别是()A、春、夏B、秋、冬C、春、冬D、秋、冬3、《于易水送人一别》作者是()A、(唐)骆宾王B、(唐)李白C、(明)杨慎D、(唐)杜甫4、《于易水送人一别》这是一首描写()的诗A、送别诗B、山水田园诗C、边塞诗D、咏物诗5、《山中送别》一诗中“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中的“柴扉”是指()A、柴火B、柴门C、森林D、人名6、《山中送别》中的“王孙”是什么意思()A、叫王孙的人B、贵族子孙C、国王和臣民D、姓王的孙子7、“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后一句是什么()A、煤山逝B、久亲师C、十二世D、兼戎狄8、“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中哪个朝代统一了中国()A、春秋B、战国C、元D、金9、“明太祖”是谁()A、朱元璋B、周武王C、新觉罗努尔哈赤D、嬴政10、明太祖;久亲师;();方四祀.A、迁北京B、永乐嗣C、传建文D、煤山逝11、明朝一共有()位皇帝.A、15B、16C17、D、1812、朱元璋去逝后把帝位传给了谁()A、朱允炆B、朱棣C、朱由检D、李自成13、();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A、由康雍;B、历乾嘉;C、民安富;D、清太祖14、“清太祖”是()A、朱元璋B、周武王C、努尔哈赤D、嬴政15、‘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中清世祖顺治统一了全国;传了()代帝王;清王朝结束16、‘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中的实录是()A、记录B、事实C、是常活动和历史大事的如实记载D、历史大事17、我们在读史书时有三点分别是()A、开口、用心、专一B、动手、动口、动头C、动脑、动手、动口D、用眼;用心;动手18、口而诵;心而惟.();夕于斯A、朝于斯B、考实录.C、通古今;D、若亲目1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中的仲尼是()A、孔子B、僧人C、老子D、墨子20、“赵中令;读鲁论;”.中的“中令”是()A、人名B、官职C、命令21、赵中令;读鲁论;();学且勤A、彼既仕B、师项橐;C、古圣贤;D、尚勤学22、《牧童》的作者是()A、刘驾B、崔道融C、雷震D、柳宗元23、《牧竖》中耕却傍溪田中‘傍’的含义()A、傍晚B、靠近C、陪伴D、依靠24、通过《村晚》我们看到了()A、山村的美丽清早景象B、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C、描写的是盛夏.25、头悬梁;是写()的故事A、车胤B、孙敬C、朱买臣D、李密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中()借萤火虫来看书.A、车胤B、孙康C、朱买臣D、李密27、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把书借来抄在编起来的蒲草上.A、路温舒B、公孙弘C、孙敬D、苏秦28、《村晚》第三句是()A、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B、山衔落日浸寒漪(yī)C、短笛无腔信口吹D、牧童归去横牛背29、“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这句话中说明什么道理()A、让我们懂礼貌B、让们刻苦学习C、让我们早点觉悟;及早学习D、让我们热爱读书30、“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中“泌”是()A、祖莹B、李泌C、梁灏D、赵中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