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软件测试 (1)1.1软件测试实训平台 (2)1.1.1实训平台的硬件环境 (2)1.1.2实训平台的基本功能 (2)1.2实训平台的使用 (3)1.2.1进入实训平台并创建测试小组 (3)3.软件测试计划 (4)3.1测试目的 (4)3.2测试内容 (4)3.3测试人员 (4)3.4测试方法 (4)4.测试小组的角色分配和权限管理 (5)5.软件测试过程 (8)6.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实际案例 (9)6.1三角形问题测试 (9)7.测试评估 (16)7.1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比较 (16)8.心得体会 (16)9.参考文献 (17)1.软件测试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描述一种用来促进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
换句话说,软件测试是一种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审核或者比较过程。
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
软件测试实训平台的使用和操作步骤1.1软件测试实训平台自动化测试综合实训部分内容是对所有测试内容的总结和集中应用,实训地点位于合作企业与专业共建的IBM软件测试实训中心,实训项目全部基于IBM 企业级实训平台对实训过程进行组织、管理、跟踪和评价,案例全部来源于企业,并精心选取,内容针对以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职业岗位需求,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职业活动环境中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的能力要求,并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
从而实现训练环境与实际环境的“零距离”,训练项目与实际项目的“零距离”,毕业学生工作能力与用人企业要求的“零距离”。
1.1.1实训平台的硬件环境软件测试实训中心于2006年与合作企业共建,该实训中心具有完善健全的综合服务体系,先进完备的计算机教学设备,IBM专业的网络服务器(Web服务器学员管理、数据库服务器、域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企业级的学习资料,视频;采用企业工位模式的环境布局,方便学生实训过程沟通交流,利于团队工作。
1.1.2实训平台的基本功能一、教师首页班级管理:添加删除班级,或者修改班级信息。
可以查看班级的学员。
学员管理:添加删除学员,或者修改学员信息。
可以将学员添加或者退出某个班级。
团队创建导向:团队实训团队的创建。
团队查询列表:查询团队列表。
专项实训案例选择:给学员的分配专项案例任务。
学员专项任务完成检查:给学员的专项任务完成情况打分。
团队实训案例选择:给学员的分配团队实训案例任务。
学员团队任务完成检查:给学员的团队任务完成情况打分。
专项考核任务分配:给学员分配专项考核任务打分。
专项考核任务检查:给学员的专项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打分。
学员成绩报表:查询学员的成绩并形成报表。
二、实训管理功能专项实训案例选择。
学员专项任务实训检查。
团队实训案例选择。
学员团队任务实训检查团队创建导向。
团队查询列表。
三、团队实训案例选择团队实训案例选择为教师调功了案例团队分配的功能。
进入该页面后可以看到多有班级中已分配案例的团队和尚未分配案例的团队数量。
四、班级团队情况五、团队任务检查设定团队内学员的基本分、角色分和团队分。
六、考核任务分配为指定班级内任一或全部学员分配不同的专项考核任务。
七、专项任务检查知道教师对学员设置分数。
1.2实训平台的使用1.2.1进入实训平台并创建测试小组(1)在地址栏输入10.10.143.199admin身份登录:admin,123456。
弹出“安徽理工大学实训平台”主页面,其包含“个人信息”,“权限管理”,“参与管理”,“我的问题”,“其他系统”等选择模块。
(2)点击左下“其他系统”,选择testlinker,进入软件测试模块部分。
(3)测试组员可在用户管理部分添加一个teacher角色的用户然后退出系统,重新登录,创建一个测试小组,点击“权限管理”的主机管理中添加学员,一学生身份登录。
3.软件测试计划3.1测试目的一、练习和掌握软件测试管理的一般过程与步奏。
二、掌握测试管理的人工过程和能够通过相关管理软件实现以下工作:(1)配置软件资产信息、软件需求、软件模型和缺陷数据库;(2)创建和管理多个测试组和用户;(3)配置测试环境、编写详细测试计划、安排测试进度;(4)设计测试脚本、测试用例;(5)实施测试、执行测试和评估测试。
3.2测试内容一、关于三角形问题的测试。
3.3测试人员周秀娟:软件测试计划及相关资料的编写与收集并生成报告书。
周雯:对特定问题编写程序代码,并对其进行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3.4测试方法对于三角形问题,使用白盒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路径覆盖测试;使用黑盒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等价类划分测试、边界值分析测试、决策表方法使用。
4.测试小组的角色分配和权限管理5.软件测试过程图一(1)单元测试:针对每个单元的测试,以确保每个模块能正常工作为目标。
(2)集成测试:对已测试过的模块进行组装,进行集成测试。
目的在于检验与软件设计相关的程序结构问题。
(3)确认(有效性)测试:是检验所开发的软件能否所有功能和性能需求的最后手段。
(4)系统测试:检验软件产品能否与系统的其他部分(比如,硬件、数据库及操作人员)协调工作。
(5)验收(用户)测试:检验软件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
主要突出用户的作用,同时软件开发人员也应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6.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实际案例6.1三角形问题测试测试内容:三角形问题: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要去输入值为正整数,否则提示“输入与不合法”;要求三边长度都在1~100之间,否则提示“边长超出范围”;如果不构成三角形,则输若三边都不相等,则输出“一般三角形”;。
一、用黑盒测试以及白盒测试的方法对三角形问题进行软件测试。
程序代码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Triangl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doublea,b,c;Scanner input=new 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输入三角形三边:”);a=input.nextDouble();b=input.nextDouble();c=input.nextDouble();input.close();if((a>=1&&a<=100)&&(b>=1&&b<=100)&&(c>=1&&c<=100)){if(a+b<c||a+c<b||b+c<a){System.out.println(“非三角形”);}else{System.out.println(“一般三角形”);}elseif((a==b)&&(a!=c))||(a==c)&&(b!=c))||(b==c)&&(a!=c)){System.out.println(“等腰三角形”);}else{System.out.println(“一般三角形”);}else if(a==c&&a==b){System.out.println(“等边三角形”);}else{System.out.println(“一般三角形”);}}else{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1~100之间的数”);}}}(一)白盒测试(二)使用路径覆盖测试方法图二图三图四(三)黑盒测试使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决策表方法测试用例设计:1.等价类划分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是从输入域划分等价类的,但并非不能从被程序的输出域反过来定义等价类,事实上,这对于三角形问题确实最简单的划分方法。
在三角形问题中,有四种可能输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和非三角形。
利用这些信息能够确定下列输出(值域)等价类。
R1={<a,b,c>:边为a,b,c的等边三角形}R2={<a,b,c>:边为a,b,c的等腰三角形}R3={<a,b,c>:边为a,b,c的一般三角形}R4={<a,b,c>:边为a,b,c的非三角形}图五2.边界值分析方法在三角形问题描述中,三角形每边边长的取值范围值设值为[1,100]。
图六3.决策表方法(1)确定规则个数。
例如,三角形为题的决策表的4个条件:c1:a、b、c构成三角形?c2:a=b?c3:a=c?c4:b=c?每个条件可以取两个值,故有16中规则。
(2)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3)填入输入项。
(4)填入动作项,得到初始决策表。
(5)化简。
合并形似规则后得到三角形问题的决策表。
图七用例列表及其执行结果:图八7.测试评估7.1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比较8.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软件测试的课程设计,深刻学习掌握了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极速,关于黑盒、白盒的测试用例的设计,也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在程序上的编写能力,以及一些之前为触及的问题,为即将踏上社会的自己又做了一份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9.参考文献[1]张新华; 何永前.软件测试方法概述[M].科技视界,2012.[2] 胡静.浅析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M].衡水学院学报.2008.[3] 程庆梅.软件测试实训平台在高职教学中得研究与应用[M].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15[4] 向润.黑盒测试方法探讨[M].软件导刊.2009[5] 洪新峰.浅谈白盒测试技术[M].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