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中学教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题-中学教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题练习三
中学教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传授知识
C.发展智力
D.陶冶情操
@
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工作。

A.唯一
B.中心
C.必要
D.辅助
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把( )等内容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A.学习方法
B.学习过程
C.知识技能
D.应考策略
5.关于教学的任务,“实质教育论”( )
.
A.重视实用知识的传授,忽视智力的发展
B.重视智力发展,忽视知识的传授
C.既强调智力发展,又重视知识传授
D.主张在发展智力的基础上传授知识
6.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8.在如何认识问接经验的问题上,现代教育理论比较强调( )
A.用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间接经验
|
B.用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直接经验
C.用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间接经验
D.用间接认识的方式认识直接经验
9.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 )教材。

A.熟悉
B.分析
C.概括
D.理解

10.( )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必经阶段。

A.激发学习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运用知识
11.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
C.巩固性
D.启发性
1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即在教学中要贯彻( )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巩固性
13.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4.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
D.巩固性
1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6.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权威树立
%
B.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获得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单个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17.( )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
^
18.读书指导法是一种( )的方法。

A.以直觉感知为主
B.以引导探究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为主
19.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 )的运用。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22.备课是教师根据( )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A.教学目标
B.学科课程标准
C.培养目标
]
D.学校教学计划
23.在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
A.清末
B.明朝
C.秦朝
D.辛亥革命以后
2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了解学生
?
B.和谐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好课
25.教师上课的必要补充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
26.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二、辨析题
27.教学即教育,二者是相同的。

~
三、简答题
28.简述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29.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3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

四、材料分析题
31.一位数学教师在教长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先跟学生讲这节课要教的是长方形的面
积,将若干正方形分给学生,让学生拼出长方形,并要求学生可以参考课本公式求出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请学生起来回答,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求的原因。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小结,板书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请分析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