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的分析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的分析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的分析在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电力体制2002年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央电力资产)分拆组建为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大辅业公司。

这次电力体制改革,基本打破了垄断,实现了厂网分开,在发电环节引入了竞争机制,极大地解放了电力生产力,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是成功的。

下面就我国目前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与世界电力发展水平做点对比分析,并对当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欢迎各位领导和业内人士提出批评和意见。

一、我国电力发展水平及结构分析(一)装机容量水平及结构分析。

2002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为35657万千瓦,经过五年发展建设,2007年我国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7100万千瓦,五年实现了翻番。

每年平均增长25%,创造了我国电力发展乃至世界电力发展的奇迹。

我国人均装机也从2002年的0.3个千瓦,增加到2007年的人均0.54个千瓦。

五年内人均装机增加了80%,比1980年电力改革开放之初的0.05个千瓦增长了11倍。

目前,我国电力装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据查询,2006年美国装机容量为10.76亿千瓦,人均装机3.6个千瓦,而我国尽管总装机达到了7.13亿千瓦,但人均装机还不到1个千瓦,美国是我国人均装机的近7倍。

日本2006年装机2.6亿千瓦,人均装机2个千瓦,日本人均装机是我国的近4倍(3.79倍)。

韩国2006年装机约为6500万千瓦,人均装机1.33个千瓦,韩国人均装机是我国的2.4倍。

我国的电力装机中,火电装机5.54亿千瓦,占77.70%,水电装机1.45亿千瓦,占20.40%,核电装机885万千瓦,占1.2%,风电及其他新能源600万千瓦,占0.7%。

表一: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分布一览表(至2007年末)(二)发电量水平及结构分析。

2002年我国发电量16542亿千瓦时,历时五年,到2007年,我国发电量增加到32559亿千瓦时,每年平均增速为19%。

2007年发电量中,水电486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4.95%,火电2698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83%,核电626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92%。

2002年我国人均发电量为1474千瓦时,2007年增加到人均2449千瓦时,五年人均发电量增加了975千瓦时,平均每年每人新增发电量近200千瓦时。

看看美国等发达国家,2006年美国发电量达到40650亿千瓦时,人均发电量13550千瓦时,美国人均发电量是我国的5.5倍。

日本2006年总发电量是10772亿千瓦时,人均发电量8451千瓦时,是我国的3.5倍。

韩国2006年总发电量3906亿千瓦时,人均发电量7995亿千瓦时,是我国的3.3倍。

再对比分析一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与电能消耗的情况。

2006年,我单 位装机容量(万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比例(%) 1.五大发电集团29943 41.9 (1)华能集团7140 10 (2)大唐集团6482 9.1 (3)华电集团6021 8.4 (4)国电集团6006 8.4 (5)中电投集团4294 6 2.其他中央发电企业7110.6 10 (1)国华电力1891 2.7 (2)国投电力1436.6 2 (3)华润电力2100 2.9 (4)中国三峡公司1683 2.4 3.自备电厂5000 7 4.地方发电企业及其他 29276 41国全社会发电量28344亿千瓦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折合成美元为26971.64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的电量为10508千瓦时。

而美国2006年全社会发电量40699亿千瓦时,国内生产总值为132216.85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的电量是3078千瓦时。

万美元GDP电能消耗,我国是美国的3.4倍,是日本的4.79倍,是韩国的2.07倍。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无论是人均占有电力,还是万元GDP消耗的电能,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的电力开发与节约,同样任重道远。

(三)电力结构分析。

1.煤电。

我国电力结构中,利用燃煤发电一直是我国电源的主力,其装机容量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目前,一直维持在70%以上,2007年达到78%,个别年代甚至达到80%。

而世界平均水平,燃煤发电比例为38%,美国为31.7%(不含石油和天然气),日本为63%(含石油和天然气),韩国为62%(也含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燃煤发电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

显而易见,我国电源结构中煤电比例偏高。

2.水电。

我国水电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到6.9亿千瓦。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电综合开发和利用,陆续建设一大批具有世界水平超大规模的水电站,如西南有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三峡水电站、龙滩水电站,西北有龙羊峡、李家峡等一批有代表性的水电站。

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达到14526万千瓦,居世界第一。

在我国电力结构中,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0.36%,2006年世界平均水平为19%,我国水电装机比例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

据了解,美国2006年水电装机(不包括抽水蓄能)为7742万千瓦,仅为我国的一半,水电在美国电力结构中仅占7.9%,比我国低12个百分点。

因此,水电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生力军,也是我国电力的优势所在。

3.核电。

我国的核电建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

浙江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施工的核电站,一期装机一台28.8万千瓦机组(压水堆型),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首次成套从国外引进的压水堆型核电站,装机容量2×98.4万千瓦,该电站于1994年投产运行。

截至2007年底,我国核电装机达到88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量的1.2%。

至2006年,全球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42台,总装机容量3.7亿千瓦,占世界总装机容量的16%,我国核电装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

因此,加快我国核电建设刻不容缓,这也是调整我国电力结构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表二: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现役核电站装机数量及发电量比例4.风电及其他新能源。

为优化电力结构,节能减排,节约化石能源,增加能源供应,2005年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以鼓励各市场主体积极投资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国家还专门出台了价格政策,在销售电价中建立了风电价格补贴基金,以支持我国风电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较大的发展,至2007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已达到403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0.56%,其中2007年当年投产风电容量216万千瓦,增长了77%。

我国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也在起步,估计“十一五”末期将有较大发展。

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国风电装机“十一五”要达到500万千瓦,要建成30个10万千瓦及以上的大型风电项目,在内蒙古、河北、江苏、甘肃等地区形成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可能提前两年实现。

从世界范围来看,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为了减少化石能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优化能源结构,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一股以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和建设热潮。

以美国为例,近两年美国风力发电装机以3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6年底,美国风电装机已达到1680万千瓦,已经占美国总装机容量的1.7%。

另据有关信息报道,2007年美国又有超过500万千瓦的风电投入运营。

预计到2009年底,美国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市场。

随着美国风电的规模化、产业化,其风电价格也国 家 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台) 核电电量及所占比例电量(亿千瓦时)比例(%) 美国 104 787219.3 法国 59 428778.1 日本 55 301228 俄罗斯 31 ---- 英国 23 69218 韩国 20 141236 中国 9543 1.92由上世纪的38美分下降到现在的4-6美分。

(四)我国电网发展情况分析。

2003年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均在10%以上,全社会用电量2007年达到3.25万亿千瓦时,比2002年增加1.61万亿千瓦时,五年增长了98%,接近翻番。

“十五”以来,电网建设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2007年电网建设投资完成2451亿元,同比增长20.67%。

截止2007年底,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32.7万公里,变电容量11.44亿千伏安,跨区输电量从2002年的207亿千瓦时增加到2007年的1207亿千瓦时,跨省交换电量从2002年的804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1445亿千瓦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以上四大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启示:一是我国电力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发电量均居全球第二位,已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

这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大大解放了电力生产力,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

二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电力尽管总量较大,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装机和发电量仍然较低,万元GDP能耗、电耗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部分边远山区没有享受到电力服务,建设和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电力健康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电源结构不合理,煤电比例偏高。

2006年世界电力的装机结构,其比例,煤电为39%,水电19%,核电16%,天然气15%,油电16%,其他1%。

而我国煤电比例从建国以来一直高居70%以上,2007年达到了78%,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

而我国的核电、天然气发电和新能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过高的煤电比例一是给电煤供应造成紧张。

据煤炭行业测算,2008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27.3亿吨,比2007年增加2亿吨,增长8%,而社会对煤炭的需求为27.28亿吨,供大于求仅200万吨。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供求关系的“紧平衡”必然拉动电煤价格大幅上涨。

再分析一下电力用煤,2006年全国发电用煤为11.43亿吨,2007年为12.8亿吨,2007年比2006年增加1.37亿吨,增长12%,超过8%的煤炭产量增长。

去年原煤产量仅增加1.43亿吨,而发电用煤就增加了1.37亿吨,煤炭一年新增加的产量几乎为电力一家所用。

如果加上钢铁、石化、煤炭深加工、煤炭出口对煤炭需求的增长,煤炭的供需形势岂不紧张?二是煤炭发电生产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破坏和影响生态环境,给我国能源减排、环境保护增加压力。

三是给电煤运输带来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