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作业模板
建议更换,改善硬件环境,提高电脑配制,使程序更快,更准确的运行。
3)、对实验的自我评价:
编程语句复杂不够简练,for循环语句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
指导老师评语及得分:
签名:年月日
2)根据模型设计算法。
3)创建M函数文件格式文件,并注意要求。
4)在M文件里写出算法并运行程序。
程序如下:
A=(5,5*sqrt(3));t=20;dt=0.02;v=1;n=t/dt;
x(1,1,1)=5;x(1,1,2)=5*sqrt(3);x(2,1,1)=10;x(2,1,2)=0;
x(3,1,1)=0;x(3,1,2)=0;
通过运行程序得出三人追逐的轨迹图,并得出三人汇合时的坐标
5、参考文献数学建摸与数学建模陈汝栋于延荣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6、指导老师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设备与材料、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步骤见实验设计方案
2、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
程序运行结果为一个按螺旋状曲线汇合于中心点O的图象。
指导教师及职称____崔利宏教授_____
开课学期2011至_2012学年_第二_学期
上课时间2012年2月20日
辽宁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三人追逐轨迹问题
实验时间:2012-5-29
小组合作:是●否○
小组成员:王颖楠,石佳佳,张逸群,曹庆蕊
1、实验目的:
a):锻炼同学的分析问题能力。
b):锻炼学生的MATLAB编程的能力。
c):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熟悉的掌握MATLAB的程序流控制结构。
d):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e):使学生掌握M文件结构。
2、实验设备与材料:
a):微型计算机。
b):数学软件MATLAB6.5
3、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方法步骤:
1)分析问题并建立模型。
5、实验总结
1)、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本实验最终成功运行,并得出三人的运动轨迹图。三人最终按螺旋状曲线汇合。运动轨迹为螺旋状。
2)、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For循环语句的正确书写。
较强的MATLAB编程的能力。
熟悉的掌握MATLAB的程序流控制结构。
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姓名王颖楠学号__**************_
姓名石佳佳学号__**************_
姓名张逸群学号__**************
姓名曹庆蕊学号__**************_
专业_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班级_10级2班_
实验课程名称_____三人追逐轨迹问题___
yy1=yy1+(v*dt*(yy2-yy1))/dd;
x(i,j+1,1)=xx1;
x(i,j+1,2)=yy1;
plot(x(i,j+1,1),x(i,j+1,2),’b’);
hold on;
end
end
注意事项:
注意for循环语句的书写
设计算法时要严谨,以免算法设计不完整
4、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初始数据v,t,dt,A的出值不同,最后图象汇合于中心点O的坐标也不同。
三人行走的路向与v,t,dt,A无关,都是以螺旋状曲线运动的。
3、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三人进行螺旋状曲线运动,最终汇合于中心点O。
O的坐标随初值的变化而变化。
4、结论:
三人最终按螺旋状曲线汇合。运动轨迹为螺旋状。
for j=1:n
for i=1:3
xx1=x(i,j,1);
yy1=x(i,j,2);
if(i~=3)
xx2=x(i+1,j,1);
yy2=x(i+1,j,2);
else
xx2=x(1,j,1);
yy2=x(1,j,2);
end
dd=sqrt((xx2-xx1)^2+(yy2-yy1)^2);
xx1=xx1+(v*dt*(xx2-xx1))/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