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中医药学概论》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A. 甘草与西洋参B. 白术与黄芪C. 黄芪与甘草D. 甘草与白术正确答案:B2. 川芎:A. 治脏器下垂B. 缩尿固精、摄唾C. 治惊悸失眠D. 治各种眩晕头痛正确答案:D3. 都能治疗胸痹、疼痛的药物是:A. 甘草、桂枝B. 山楂、麦芽C. 瓜蒌、枳实D. 陈皮、木香正确答案:C4. 阿胶能:A. 止血B. 止痛C. 截疟D. 止汗正确答案:A5.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A. 后下B. 布包煎C. 单煎2h以上D. 先煎正确答案:C6. 长于解暑热、退虚热的药物是:A. 大青叶B. 板蓝根C. 地骨皮D. 青蒿正确答案:D7. 生首乌炮制为制首乌的目的是:A. 消除毒性B. 改变性能C. 便于储藏D. 利于服用正确答案:B8. 麝香具有的功效:A.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B. 开窍醒神,祛痰辟秽C. 开窍醒神,清心化痰D.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正确答案:A9. 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是:A. 枳实B. 陈皮C. 香附D. 木香正确答案:C10. 桑寄生可主治的病证是: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正确答案:D11. 薤白的功效是: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正确答案:C12. 下列药物中,除哪味药外,均为兼行气、止痛作用的活血化瘀药:A. 川芎B. 丹参C. 延胡索D. 郁金正确答案:B13. 咸味药的作用是:A. 发散行气B. 收敛固涩C. 软坚泻下D. 燥湿通泄正确答案:C14.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 祛风止痛B. 利水消肿C. 引火(血)下行D. 解毒消痈正确答案:A15. 《本草纲目》全书共收载药物:A. 844种B. 365种C. 300种D. 1892种正确答案:D16.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正确答案:A17. 小蓟能主治的病证是:A. 虚寒性痛经B. 血热性出血C. 收敛止血D. 跌打损伤正确答案:B18. 五加皮可主治的病证是: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正确答案:A19. 一味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味药物降低或消除,其配伍关系是:A. 相须B. 相使C. 相杀D. 相畏正确答案:D20. 下列哪项是猪苓的功效:A. 利水渗湿B. 利水渗湿,除痹C. 利水渗湿,健脾D. 利水通淋,止咳正确答案:A二、名词解释(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配伍禁忌参考答案:药物合用后,使治疗效果降低或消除,使原有毒性增强或产生新的毒副反应,不能合用的,属配伍禁忌。
2. 道地药材参考答案:是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栽培(养殖)加工合理,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且质量优于其它产地的中药材3. 中药学参考答案: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以及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4. 四气参考答案: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是反映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是中药的重要性能之一。
5. 七情参考答案:指单行以及其余六种配伍关系的总和。
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首乌藤与枸杞子为同一植物来源的药物。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2. 麝香可治一切神昏。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3. 被称为“血中气药”,兼治头痛要药的是川芎。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4. 金银花既能清解里热,又能疏散表热。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5. 芒硝是攻下药,也可治咽喉肿痛。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酸枣仁既能养血安神,又能润肠通便。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7. 被称为“止血而不留瘀”的药物是三七。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8. 朱砂是入药忌火煅的药物。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9. 具有引药下行,多治下部病证的药物是莪术。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0. 钩藤入汤剂不宜久煎。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四、主观填空题(共 11 道试题,共 20 分。
)1. 治黄疸要药为参考答案:茵陈2. 治湿痰咳漱,呕吐要药是。
参考答案:半夏3. 治阳性疮疡要药参考答案:金银花4. 血证良药兼伤科要药是。
参考答案:三七5. 补火助阳要药为参考答案:肉桂6. 芳化湿浊要药为参考答案:广藿香7. 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是参考答案:附子8. 治便秘、胃肠积滞证,兼泻火凉血止血的药是:参考答案:大黄9. 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常用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以及。
参考答案: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10. 清热药根据功效和适应范围的不同,常分为、、、及五类。
参考答案: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11. 化湿药多具有气味,常用以治疗证。
参考答案:芳香、湿浊中阻证五、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 40 分。
)1. 使用驱虫剂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参考答案:1.服药时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为宜,尤以临睡前服用为妥。
2.有些驱虫药含有毒性,因此在运用时要注意剂量,用量过大,易伤正气或中毒;用量不足,则难生效。
3.有些驱虫药具有攻伐作用,对年老体弱、孕妇等,使用宜慎重,或禁用。
4.服驱虫剂之后,见有脾胃虚弱者,宜适当内服调补脾胃之剂,以善其后。
5.凡见有寄生虫病症状,可以先作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再结合辨证使用驱虫剂,这样可以达到安全、准确的目的。
2. 试述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范围、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概念:凡以消食化积、增进食欲为主要作用,主治饮食积滞的药物。
适应范围: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的脘腹胀满、暧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证。
配伍原则:食积者多兼气滞,常配伍理气药;兼积滞化热者,配伍清热或轻下之药;兼湿浊中阻者,配伍化湿药;兼中焦虚寒者,配伍温中健脾药;脾虚而食积者,配伍健脾益气药。
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的饮食积滞,针对性地选择消食药;2、本类药物药效多缓,但过服或久服仍有耗气之弊,故气虚而无积滞者慎用。
3. 清热剂适用于哪些证候?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参考答案:热剂按治疗法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等五类。
分别适用于热在气分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热邪偏盛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侯和阴虚发热证。
各以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导赤散、青蒿鳖甲汤为代表方剂。
注意事项:使用清热剂,首先要辨清里热的部位何程度,掌握好使用的时机,一般在表证已解,里热正盛,尚未结实时使用。
邪热在表,当先解表,里热结实,则应攻下;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可酌情表里双解。
至于在脏腑,在气在血,更应辨查明细。
其次要辨清热证的虚实、真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第三,清热药一般具有苦寒之性,有伤阳之弊,要注意用量不宜过大,服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诛伐太过,成为“始为热中,继为寒中”之证;治疗阴虚热证,常用滋阴药,而滋阴药多滋腻碍胃,应配些醒脾和胃药,最后热盛而拒药不纳者,可稍加反佐药,剂量宜轻。
4. 简述温里药的定义、适应证、分类及每类都有哪些主要药物。
参考答案:定义: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适应证:温里药性偏温热,具有温中祛寒及益火扶阳等作用,适用于里寒之症。
根据功效的不同,温里药可分为温中散寒药、温肾回阳药、暖肝散寒药和温肺化饮药4类。
①温中散寒药。
主要用于寒邪内侵、阳气被困,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脏寒证。
常用药有干姜、高良姜、红豆蔻、花椒、胡椒、丁香、荜茇、荜澄茄、山柰等。
②温肾回阳药。
主要用于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阳厥脱证;或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五更泄泻等证。
常用药有附子、川乌头、草乌头、肉桂、九香虫等。
③暖肝散寒药。
主要用于寒犯肝经、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证。
常用药有吴茱萸、小茴香等。
④温肺化饮药。
主要用于寒痰停饮犯肺、喘咳痰稀等证。
常用药有干姜、细辛等。
5. 简述泻下药的使用注意。
参考答案:泻下药应用注意事项:一、泻下药可因其性能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不同药物,在应用上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奏效,病轻药重,又易伤正。
二、泻下药每因兼夹病症而配合其它药物同用,如里实兼有表症者,可与解表药配合应用,采用表里双解的治法;里实而正虚者,采用攻补兼施之法,使泻下而不伤正。
三、攻下药,药性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且多具毒性,此两类药物内服,易于耗伤正气,故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多服;体质虚弱及妇女胎前产后,均当慎用。
四、部份攻下药和润下药,服后往往有腹痛等反应,可事前告知病患,以免疑惧。
6. 说明药物配伍的定义。
何谓“七情”?“七情”的含义与内容有哪些?参考答案: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七情”包括:1.单行:指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它药辅助.如清金散用一味黄苓治轻度的肺热咳血。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大黄和芒硝合用,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合用,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合用,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行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行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为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恶只是两药的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而不是二药的各种功能全部相恶。
7.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