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美工区剪纸的教案

小班美工区剪纸的教案

小班美工区剪纸的教案【篇一:乔官镇幼儿园剪纸特色课程实施方案】乔官镇幼儿园剪纸特色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剪纸是山东的传统艺术形式,这些文化艺术为山东奠定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建设。

山东民间剪纸作为一个古老而富于传统的美术式样,不仅表现了人们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山东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和多方面的,它在开发孩子的右脑,锻炼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它通过幼儿的动手动脑,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让幼儿从剪纸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参与创造性游戏,则对于培养幼儿敢想、敢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卓越的创造力大有裨益。

幼儿正处在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倘若能紧紧地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不失时机地进行人类创造精神的早期开发;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和创造民族剪纸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这对培养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重大的作用。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园开设剪纸特色课程,旨在以幼儿剪纸艺术活动为平台,探索剪纸特色艺术教育,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发展幼儿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引领幼儿在传习中华古老民间文化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

二、背景分析1、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

剪纸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

剪纸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著名国内外教育家理论: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

”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

”也就是说,剪纸可以使孩子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2、认知发展教学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从感知、动作开始,在活动中感知动作逐渐内化,构成直觉思维、具体思维,最后达到逻辑思维。

3、人文主义的教学论:主张“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教学的价值不是单纯学习知识,主要是发展创造力,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能适应世界变化。

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在指导要点中也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这些告诉我们,教育所探求的应是如何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性、感官冲击、美感体验和对人格的升华作用,从而使孩子喜欢艺术、乐于表现。

剪纸活动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剪纸活动中,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剪纸艺术对幼儿的影响:幼儿正处于人生求知欲望最强的启蒙阶段,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力。

如果通过学习剪纸紧紧抓住幼儿好奇心的心理特征,就能不失时机地使幼儿的创新精神得到早期开发,对幼儿敢想、敢干及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大有裨益。

同时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体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还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剪纸特色教育是时代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要求。

我园确立了以剪纸艺术为我园艺术特色后。

我们购买了大量剪纸艺术书籍和光盘,使全园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剪纸技能。

有了师资力量,我们首先在大班尝试开展剪纸艺术教学活动,探索幼儿园剪纸教学的方法,开发剪纸园本课程。

学校多次举行各种形式的剪纸活动,并在幼儿园创设了剪纸特色教学的环境,营造剪纸的艺术氛围,为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目标使幼儿掌握相关的剪纸知识,掌握相关的剪纸技能。

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剪纸活动持久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坚持幼儿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幼儿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各年龄阶段的幼儿剪纸具体目标大班:1、了解剪纸艺术的传统文化,知道中国剪纸的历史文化等内容。

2、进一步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造型能力和坚持性。

3、能对多种形式表现的剪纸活动感兴趣,并大胆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4、在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积极创作,充分体现自主性和合作性,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5、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剪纸教学内容,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6、发扬民俗文化剪纸蕴涵的财富,培养幼儿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弘扬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班:1、初步感受剪纸艺术的美,乐意参加并尝试剪纸活动。

2、能基本上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大胆操作、大胆表现。

3、学习结合多种方法,积极参与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充分发扬剪纸艺术传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5、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

小班:1、初步感受剪纸艺术的美,并对各种表现形式感兴趣。

2、初步开展剪纸活动,会大胆地撕、折、剪等基本的方法。

3、乐意、喜欢参加剪纸活动。

4、欣赏、剪纸作品。

5、培养幼儿初步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实施方法1、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动手,从而积极探索,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所以,我们在课程实施初始阶段注重创设环境,让幼儿在安静、明亮、充满艺术色彩的环境中专心剪纸,感受和模仿别人的剪纸;一方面在班里设立剪纸活动区角,让幼儿可以随时剪纸。

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

一方面在园区设立“剪纸专用教室”,发展幼儿的剪纸兴趣和良好心态。

在环境创设中渲染我园的剪纸艺术氛围,让幼儿不断接触剪纸艺术文化,从艺术欣赏和氛围感染中提高幼儿的剪纸兴趣。

2.在游戏中学习剪纸的方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在民间艺术剪纸活动教学中,枯燥的练剪技能活动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如何将枯燥的练剪培训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活动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如在剪纸教学选材时,首先要注意游戏性、简易性。

设置一些游戏情节,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

其次注重让幼儿掌握剪纸的五种基本技法:圆、缺、方、线。

知道在剪圆时,要达到如秋月,不但要饱满还要圆润;剪尖要如麦尖,尖而挺拔;剪方要如瓷砖,整齐有力;剪缺要如锯齿,排列有序;剪线如发丝,粗细均匀。

按这五种基本技法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3.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4.展示幼儿剪纸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我园一方面用幼儿的剪纸作品来装饰教室,美化环境。

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一方面建立“幼儿剪纸作品展览”,集中展示幼儿剪纸艺术活动成果,使幼儿在体验个人劳动艺术成果的同时感受了中国民族剪纸的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幼儿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5、积极做好家园沟通取得社区认可与支持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努力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亲子系列活动中的剪纸生日贺卡,参观剪纸展览,共同收集剪纸资料,得到了幼儿家庭的认可和支持,【篇二: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初探—薛川.doc】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初探民间美术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有益课程,它是民俗文化的载体。

民间美术与民俗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所以,我们将民间美术作为弘扬民族艺术教育的一个切入点,通过美术这一幼儿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使幼儿在民间美术的感染、熏陶下,去欣赏它,认识它,激发起幼儿对民族艺术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建立起了最初的民族文化艺术经验,为孩子们今后的学习创造奠定扎实基础。

在幼儿所熟知的春节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窗花、年画、脸谱、面具、泥人、面人等,为幼儿的民间美术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剪纸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古老的民族记忆。

一把小小的剪刀,几张普普通通的纸,就能剪出飞禽走兽、植物、建筑、人物故事,就能剪出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正如鲁迅所说的,剪纸始终是伴随着人民生活的民间美术形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

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中我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剪纸这一幼儿所喜爱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想法,引导幼儿在感受节日快乐的同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动手能力、表现力,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艺术的情感体验和最初的民族文化艺术经验。

一、家园互动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及已有经验中国传统节日许多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要发挥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必须家园双方共同从孩子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入手,互相沟通,家园一致,才能使节日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成效。

在开展春节主题活动时,我们把主题活动的预设内容贴在家长园地,并给每个孩子发放家长信,主动和每位家长联系,使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共同和孩子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春节前夕,家长和孩子共同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带孩子在串亲戚时,引导幼儿观察过节时人们是怎样布臵家里环境的;亲自带孩子逛庙会等等;回园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有主题的谈话活动,从谈话中了解到大部分孩子们对环境中的贴“春联”、“福”字、“窗花”、“挂件”和挂灯笼印象深刻,对庙会中的风味小吃、游艺项目、民间工艺品和各种玩具非常感兴趣,了解到幼儿的关注点及已有经验,我们帮助幼儿将零散的经验加以归纳梳理后,有重点的引导幼儿欣赏节日环境中的窗花、挂件等剪纸作品,激发幼儿对剪窗花的兴趣。

二、创设欣赏、操作及展示的教育环境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开展节日教育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效教育途径,根据幼儿的关注点和已有经验为幼儿创设相适应的环境,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一)观察欣赏不同层次的剪纸作品我们有意识的投放不同层次、不同样式的剪纸作品,如:有技艺精湛的民间手工艺人剪的窗花、有老师剪的窗花、有哥哥姐姐剪的窗花、还有班上小朋友尝试剪的窗花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