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停车场照明节能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商业中心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地下停车场数量迅速扩张,而且档次越来越高,设施越来越复杂,能耗也越来越大。
单以照明来讲,其能耗占地下停车场运营能耗的80%左右。
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LED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是地下停车场照明的最佳应用,打开功能性照明市场巨大空间。
关键词:地下停车场,节能,LED,智能照明控制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high building, commercial center in institutions and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number is rapid and outspread, and class more and more high, facili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energy consumption is growing. Single to lighting speak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under the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80%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arking lot opera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 LED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i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of lighting best application, open the functional lighting a huge market space.Keywords: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energy saving, LED,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目前很多在建和已建高层住宅大部分都建有地下停车场,这些停车场一般都有多个人员出入口和多个车辆出入口,由于这些停车场面积大、光线差,需要大量的照明设备长期照明。
如果用通常的控制方法则需要的线路较长,而且回路复杂,由于各出人口与行车路线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很难用简单的强电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场内部照明的自动控制,通常只能采用连续照明方式。
有的地方虽然采用红外或声控开关来控制照明,但是只能对某一个小区域(如出入楼梯口处)实现自动控制,而不能对全部停车场照明实现自动控制。
这样不仅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和设备损耗,也给小区的物业管理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几乎所有的地下停车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解决以上的问题。
1地下停车场照明现状1.1地下停车场照明控制的现状停车场是城市中集中停放车辆的场所,目前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激增,机动车辆拥有量迅速上升,城市停车场越来越多地往地下车库发展。
停车场照明能耗是地下停车场运营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照明控制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采用传统照明控制的停车场,主要采用节能灯来减低能耗。
节能光源只是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并没有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 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
1.2客户需求智能便捷,能提供充足照明让车主快速安全地行驶进出停车场。
耐用可靠,性能稳定,日常维护管理简易。
能与安防监控相匹配使用,不会对停车场的安保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节能环保,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停车场管理服务形象,投资回报率高,成效显著。
2停车场LED节能照明控制解决方案2.1万科城地下停车场LED节能照明控制方案使用红外感应器对停车场内每盏照明LED灯具进行控制,没有车辆进出时,所有灯具都处于休眠状态,每盏灯具功耗2W,既满足安保监控照明的要求,又极大限度地节约了用电。
当有车辆进出时,相应区域红外感应器发出信号,休眠灯具被唤醒点亮,功率为16W,亮度达到40W普通日光灯的亮度,方便车主停车,车或人在感应区域内活动时,LED灯一直保持常亮,当车或人离开感应区域约30秒(可调)后,LED灯自动重新进入休眠状态,功率2W。
2.2来力普LED照明控制节能分析若一个地下停车场有100盏灯,传统照明和来力普智能控制节能效果比较:使用传统照明和控制:照明灯具每盏功率数量使用时间每天耗电普通日光灯40W 100 个24小时 96度(kw.h)使用来力普灯具智能照明控制:照明灯具每盏功率数量使用时间每天耗电LED三防灯2W(16W2小时)100 个24小时 7.4度(kw.h)从上表我们可以得知使用了来力普产品后节能90%左右,一年下来节省电费:(96度-7.4度)× 365天×1元/度= 32339 元另外还有另一优势,日光灯的寿命只有3000小时左右,五年维护成本约3000元,而LED节能灯的寿命达50000小时以上,5年的维护成本接近于0。
2.3来力普深圳华强地下车库智能照明实景无人无车时,低亮(2瓦)状态下,停车场过道场景有人有车时,全亮(16瓦)状态下,停车场过道场景3 LED实现地下停车场按需照明地下停车场曾经由直管荧光灯“一统天下”,由于缺乏有效的照明节能技术手段和管理思路,这个场所一直处于标准化照明与高能耗、减少电耗与昏暗环境、节约费用与业主物业纠纷等诸多矛盾中。
迫于经济压力,人们曾经采用多种办法,例如,减少照明灯具安装数量(照明验收不达标)、减少亮灯数量(照度不足,均匀度不良,增加管理成本)、人工控制亮灯时间(增加管理成本)等达到节能的目的,但这些都是以降低照明品质为代价来换取电能的节约,改造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地下停车场作为需要24小时全天候人工光源照明的场所,在满足照度标准要求前提下,人们对其照明舒适度要求低于一般通用照明,且人员或车辆在此类场所的活动频度有明显的时段性差异。
如果能将LED智能化控制引入,在照明灯具的工作模式上寻求突破,即实现“人来灯亮,人去转暗,自动休眠,按需照明”,那么将充分发挥LED的节能优势。
通过试验对比发现,在相同照明效果下, LED灯比传统照明灯具节电80%以上。
如果用智能装置控制灯具开启时间,就实现了“按需照明”。
例如一盏额定功率12W~18W的LED灯在无人无车时维持基本亮度,功率仅2W;当人或车靠近灯一定距离时(一般为5米左右),LED灯即满负荷工作。
这样,总的节电率可达90%左右。
某地下停车场现有灯具为T8双头荧光灯具120盏,按单头核算,光源功率36W,加上镇流器后约为44W,总功率为44W×120盏/1000=5.28kW,全天24小时点亮。
因此,改造前:年电费5.28kW×24小时×365天×1元/kWh=46253元;年维护费10元/支×{24时×365天/3000时/支}×120支=3504元;年总费用46253元+3504元=49757元;5年运行费用49757元/年×5年=248785元。
改造工程共用120盏LED智能灯,全功率时的总功率为16W×120盏/1000=1.92kW,休眠状态总功率为2W×120盏/1000=0.24kW。
由于具有智能化功能,无人无车时保持休眠状态低照度,有人有车时自动转为全功率状态高照度。
根据既有工程现场实际测算,地下停车场全天约有2/3时间处于休眠状态。
改造后:每天休眠状态用电0.24kW×16h=3.84kWh;每天全功率状态用电1.92kW×8h=15.36kWh;年电费(3.84+15.36)kWh×365天×1元/kWh=7008元;年总耗费用7008元(寿命期内基本维护费用为0);5年运行费用7008元/年×5年=35040元。
可见,地下停车场采用LED智能灯,在同等照度和舒适度的条件下,大幅度减少了无效照明,改造后消耗费用相当于改造前费用的14.08%。
从上文案例分析,利用LED可智能控制的特性研发的LED智能灯并将分布式动态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引入了地下停车场,可带来明显的节电效果。
从目前来看,LED智能照明应用于地下停车场极具潜力,其主要优势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节电率高。
通过众多的案例证明,将LED智能照明引入地下停车场可获得90%左右的节电率。
这主要是因为地下停车场照明需求存在明显的“潮汐现象”,即高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的差异明显,传统的“长明灯”模式就是节能的“金矿”,应根据不同的时段需求,提供不同的照明亮度;而且半导体照明本身属于绿色光源,耗能低,其高效率将带来的设施层面的节电率;此外,“按需照明”用电模式也将带来的工作制度层面的节电率。
2),改造方式简单。
目前成熟的LED智能灯,已充分考虑了地下停车场的实际情况与改造施工的简易化,一般电工即可以完成灯具更换,用户无需改变使用习惯,也不增加用户的管理成本。
3),有利的政策环境。
在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人们日益关注LED 及其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日益接近实用化,也将会加快这一技术及产品的普及速度。
4LED照明发展方向那么未来,LED照明应用于地下停车场应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价格。
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标准化。
2)、寻求合理的商业模式。
目前由于LED照明产品的价格高,很多用户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
所以寻求一种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对于未来的发展非常必要。
3),标准的及时合理制定。
在《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对地下停车场照明有照度要求,其中要求一般为75lx。
但现在大多数运行中的地下停车场照度普遍偏低。
地下停车场照明的运行情况与标准存在事实上的背离以求达到节能。
如果将按需照明的理念引入到地下停车场并广泛得到推广应用,就将大大改善上述情况。
那么相关的标准也应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在标准修订时,可以通过对人们行为模式的科学测量,确认对上述公用场所照明的不同需求,使得在所谓灯具“休眠状态”下人们的实际需求得以确认并量化,就可以使“按需照明”超越个别工程实践的局限,达到表达的清晰和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更好地指导建筑照明的设计、施工和运行,使之更为规范、科学、经济。
4)、注意地下停车场灯具的布局及灯具的设计。
对于以较快速度进出地下停车场的情形来说,照度的瞬间变化,容易引起短时间的不适应,造成视野不良,导致对物体的体量、距离、速度误判,酿成事故,引发纠纷。
因此要特别注意在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段的灯具布局和状态确定。
建议在入口段,灯具密度逐渐降低,但灯具为恒定额定功率状态,不引入智能控制,使地面照度由高到低逐渐变化;出口段,灯具密度逐渐提高,但灯具也为恒定额定功率状态,不引入智能控制,使地面照度由低到高逐渐变化;多层地下停车场的层间坡道上也参考此原则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