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的答题思路

文化生活的答题思路

《文化生活》答题思路第一单元挖坑型(注意“点多面广” )(如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北京国庆晚会等)某某事件体现的(反映的)社会意义,作用、产生的影响等等,一般会用到:1、文化的实质(精神力量),对国家民族和个人都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反作用(双重作用要有所取舍地写),与经济、政治的交融(视材料决定要写的原理或要求),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3、文化对人的影响,(简写)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步骤:原理+ 材料分析挖井型(细化要点,逐层展开)1、某事件是否是文化现象?——文化的含义、内容、形式;;2、如何认识文化产业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文化的实质,与经济的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3、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评价某文化活动——来源、表现、特点,实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三句;4、如何体现文化的某个作用的?——看清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 ;细化知识点,逐层展开说明。

5、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除了讲“促进作用”外,还要写上“能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how?国家P11 ;个人:第二单元答题思路:知识脉络:第三课的主题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尊重文化多样性,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者” 。

注意区分2 个意义(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2个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P32与做文化交流的使者P37,且往往2个都要写),2个地位(民族文化P29\P32与文化多样性P31)第四课的主题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特点——因为有双重作用——所以有正确态度24 字” 第五课的主题是“ 文化创新”,围绕展开(略)。

但是与前两课有密切联系:基本途径之一,即第四课对待传统文化的24 字,且进一步说明了原因,即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P53);基本途径之二,即第三课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交流、借鉴、融合),且进一步说明了要求,或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

挖坑型:1、材料如何体现“文化多样性”?(如广州亚运会闭幕式上亚洲各个民族的表演)①挂钩——将材料与文化多样性联系起来;②原因(P31最后一段的“文化是民族的”);③意义(地位P31 )基本特征、重要动力、必不可少、文化繁荣的前提④客观必然性(P32)2 个⑤正确态度(P32),原则(P33)2、传统文化是“财富” ,还是“包袱” ?(变式提问: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对两个相悖的观点如何评析?)①、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P42)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或说意义(P42-43)③、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4 字)(凡是涉及“传统文化”的题目必定会用到这24 字,不能只停留在评价上)3、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结合企业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现实热点)(变式提问:如何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如何重新焕发生机?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自救?为某地的“文化创新”提出建议)(以下为最全的答案,具体答案的取舍和强调点要视材料来定)(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2)基本途径之一:(纵向)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基本途径之二:(横向)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4)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5)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⑹(正确发展方向)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挖井型:1、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结合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地位为什么要开发?——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2、在世博宣传期间,如何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2 个正确态度+1 个原则(P32,P33,P37)3、大众传媒的作用。

——P36-374、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一注意看清材料,主要的答案点:含义P41,特点P42, 结合材料谈谈中华文化的作用(正面的)5、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3-446、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那些?一一P44-46, 一定记得是4点,别漏点了“教育”(亦可以单独考“教育”的作用)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个角度谈(源泉、动力;推动)。

P48-49 注意结合材料8、为什么要文化创新?——P48-50 实质,必要性,意义2句9、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P52-5310、外来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P53-54第三单元挖坑型: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变式提问: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3 点:汉字、史书典籍、包容性)2、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的?(如亚运会开幕式或中外文化交流等)——两大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分别对应材料谈;最后表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3、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P65-66 4 点)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变式提问:“ 双百人物评选”有什么现实意义?为什么要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P71重要性;P76两个体现;P78-79一总三分;必要性;;P80 “强基固本”)5、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变式提问:如何挺起中国人的“脊梁”?)(P79立足实践;P81-4点;P80成为三“者”)6、某某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知识?(这种问法一定要根据材料来取舍,往往要从多角度回答,而不能只局限于某个知识点。

)挖井型: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结合我国的民族政策,特别强调对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变式提问: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何联系?)(P70 往往不止涉及这一个内容,且包括了P70 的另2段内容。

如:中华文化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能。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变式提问:文明应该弘扬和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请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理解。

)(5 句,千万不要忘记“爱国主义为核心”,如需要的话,就与材料一一对应写出相应的民族精神内涵。

)3、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P81)4、某某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某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某某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P77)“标志”类:1、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主要标志。

P29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304、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P365、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P6、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7、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8、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9、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P67“特点”类: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2、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态度”类: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对待中外文化交流的态度:①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第八课答题思路:挖坑型:1、针对某种不良文化现象,应如何解决?(如整顿互联网低俗之风、整治手机色情问题)2、(变式提问: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①国家(政府部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③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④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⑤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⑦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

挖井型:1、只涉及网络文化,该怎么认识?怎么办?(变式提问:面对互联网低俗之风怎么办?)认识方面:简要阐述“喜” 、“忧”的原因(注意辩证分析)措施方面:国家(政府部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网络经营者:德、法、社会责任;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2、如何看待当代文化市场、大众传媒带来的影响?(变式提问:只看到“喜” 或只看到“忧”,发表你的观点,评析一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