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数学:多角度分类(集合)

大班数学:多角度分类(集合)

大班数学活动:多角度分类(集合)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记录分类标准。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积木,分类盒,记录纸,笔。

(二)环境创设:在地上设置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方框内可以容纳10~20名幼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学习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多角度分类。

(一)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引导语:过几天我们要去郊游,一辆车坐不下,要分坐在两辆车上,可以怎么分呢?
(二)引发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之间的异同,讨论分组的方法。

1.引导语:要把我们班的小朋友分成两组,坐在两辆车上,可以怎么分呢?用什么标志表示呢?(如按男孩、女孩分,按穿运动鞋、没穿运动鞋分等。

)
2.引导幼儿按男孩、女孩分别站在不同的方框里,提问:可以用什么标志表示?(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记录表上画上表示男孩、女孩的标志。

)
3.引导幼儿按穿运动鞋和没穿运动鞋分别站在不同的方框里,提问:可以用什么标志表示?(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记录表上画上表示穿运动鞋和没穿运动鞋的标志。

)
4.小结:同样的一群人可以按男孩、女孩来分,这是按性别的特征来分;按穿运动鞋帮没穿运动鞋来分,这是按鞋子的特征分;还可以按服装的特征来分……把同样的一群人分成两个部分,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二、幼儿分组操作练习,巩固按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

(一)第一组"整理积木":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积木,分类盒,记录纸。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积木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然后动手把积木分到分类盒的格子里,并把分类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二)第二组"整理餐具":引导幼儿先选择一种餐具 (碗、盘、杯、勺)卡纸,观察餐具的不同特征,再按照某个特征分一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每分完一次要记录一次。

(三)第三组"分组游戏":场地上设置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提供记录表。

6~8名幼儿参与游戏,自主协商、讨论,按照参加游戏幼儿的不同特征进行多次分组。

每完成一次分组要用符号记录分组的标准和每一组的人数。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记录符号的多样性与适宜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