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道婆》教学设计

《黄道婆》教学设计

《黄道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理解本课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关于黄道婆的资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1、同学们,时间过得飞快,在快乐的学习旅程中,我们已来到了第3单元,这一单元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昨晚同学们经过预习,相信收获不少,现在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学生介绍黄道婆资料。

(师出示黄道婆像)3、师相机出示陈列于北京博物馆里的塑像和松江布。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刚才同学们在热烈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了黄道婆的经历和事迹。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老师交给你们的任务。

出示:(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查工具书。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事)(3)你认为黄道婆是个怎样的人?(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人)2、检查自学情况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自己对黄道婆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后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虐待憔悴花卉赢得歌谣媳妇效率举目无亲2、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3、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是由一件件事情展现出来的,课文是怎么将黄道婆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眼前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感悟,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找出能体现黄道婆特点的句子。

预设的句子有:(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便决心冲出牢笼......。

......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A 、“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

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一顿,锁地柴房里)B、带点的字告诉我们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儿?(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儿)(2)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

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A、从“常常”一词看出了什么?(特别思念家乡)“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无比)由此看出什么?(黄道婆对家乡的热爱)B、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月是故乡明”,是啊,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拿起纱线纺纱的时候,她更想念,由此你觉得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家乡、热爱人民)2、细读第5自然段,完成表格,想想表现黄道婆的什么精神。

3、小结:正是黄道婆的这种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了家乡的变化,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出示松江棉布)三、说写结合,升华情感1、当黄道婆去世后,人们是怎么纪念她的?(立祠修坟)2、出示各种各样布的图,问:看到这一切,你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畅所欲言)3、出示黄母祠,问:假如同学们去上海的“先棉祠”参观,面对黄道婆的塑像,你又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笔下生辉)4、总结: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令人敬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棉神”。

四、布置作业把黄道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附:板书设计11 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革新棉纺工具《提灯女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3、启发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点:了解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南丁格尔的不朽业绩,知道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她。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南丁格尔的资料教学思路:一、激趣导入,设下悬念1、同学们,世界上有一些奖项是由人物的名字来命名的,如著名的诺贝尔奖,但丁文学奖,而国际护士的最高荣誉奖叫南丁格尔奖,它以“南丁格尔”这个名字来命名。

为了纪念她,国际护士协会和国际红十字会还把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日。

南丁格尔还有个美丽的称呼——提灯女神(板书)并出示南丁格尔图片)2、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呢?她有哪些品质让人们用“女神”这么美的词眼来赞美她?现在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情?2、检查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冲破阻力,立志当一名护士;到贫民窟参加紧急救护;带领护理队到前线护理伤员;创办了世界第一所护士学校)(板书)三、斟酌文句,品味“女神”魅力1、再读课文,自由结组讨论,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她认为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充满爱心的人)(2)有一年夏天,伦敦郊区贫民窟发生霍乱,南丁格尔不顾个人安危,志愿参加紧急救护工作。

(无私奉献的人)(3)她在医院里日夜奔忙,照料生命垂危的病人,不少无法救治的重病患者在她的怀抱中平静地死去。

(热爱护理工作的人)(4)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

(忘我工作、关爱病人的人)(5)后来,她又用公众捐助的资金,创办了世界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倾注毕生精力培养护理人材,并为现代护理学奠定了基础。

(热爱护理事业)2、小结并板书:由此看来,南丁格尔是个热爱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人。

四、再品词句,领悟“女神”真谛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人们为什么用“提灯女神”来赞美南丁格尔?(南丁格尔以高度的责任感,夜以继日地照料病员。

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

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士兵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提灯女神)2、出示此段话(课后题)A 、从带点的字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无私忘我的工作是日复一日的)B 、伤病员看到如此忙碌而疲惫的身影心里会怎么想?总结: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爱”字,正是南丁格尔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对病人的关爱,才使她每到一处,战士用亲吻她身影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的感谢,用“女神”这一神圣的称呼来表达对她的尊敬,她的丰功伟绩让人永世不忘。

五、拓展思考,升华情感(1)1856年,战争结束,南丁格尔启程回国。

英国举国上下,准备以英雄凯旋仪式欢迎她的归来,但她不愿宣扬自己,因此化名为史密斯小姐悄悄返回伦敦。

此时,你想说些什么?(2)按照南丁格尔的杰出贡献,当她去世时,理应实行国葬。

但是,按照遗嘱,只为她举行简朴的告别仪式。

此时,是不是牵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请写一写你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了解我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士的先进事迹板书设计冲破阻力,立志当一名护士到贫民窟参加紧急救护 带领护理队到前线护理伤员创办了世界第一所护士学校《香玉剧社号》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9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准备:有关“香玉剧社号”与常香玉的图片资料,主演《花木兰》片断教学思路: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问:同学们,看着这样的课题,爱发问的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的问题:(1)什么是“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它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真会提问题,随着这节课的学习将一一解开你心中的疑团。

二、交流资料,获取信息1、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谁愿意把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一读?2、出示“常香玉”有关图片,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出示“香玉剧社号”飞机及一小段常香玉主演的《花木兰》,顺便让学生知晓豫剧唱腔。

3、了解了这么多信息,知道常香玉有“爱国艺人”之誉,可能有的同学会迫不急待地发问:“常香玉是怎样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别急,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

三、初读课文,知晓爱国心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一说常香玉为什么要带领剧社为志愿军捐飞机?(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

2、反馈自学要求得出的问题。

3、自学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四、细读文本,感悟爱国情1、常香玉在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汇报后出示句子并读一读。

(1)为了不影响演出,常香玉把三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全部送到保育院。

(2)为了节省开支,常香玉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从不因为自己是社长和名角搞半点儿特殊。

(3)在义演过程中,剧社个别人有些动摇,认为捐一架飞机太难了,就私下劝说常香玉,不如改为捐一辆坦克或几门大炮,这样比较容易些。

常香玉不仅明确反对,还耐心地说服了他。

3、谈一谈读了句子后的感受。

4、常香玉的这一义举有什么意义?由此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五、拓展延伸,换位思考1、总结:课文正是以常香玉为什么要捐飞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为结构编排内容的,表现了常香玉的爱国情怀2、假如你是以下的一种身份,对于常香玉的这一举动,你会怎么想,请选择一种身份说一说。

(1)我是常香玉的孩子,我想说:(2)我是常香玉所在社团的员工,我想说:(3)我是一名抗美援朝军人,我想说:(4)我是常香玉的一位忠实观众,我想说:六、板书设计克服困难认真义演感动观众踊跃捐献《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