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履行常见问题案例及风险防范
摘要:本文主要就企业日常经营中合同履行的一些常见问题如同时履行合同中违约责任确定、后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通过案例做了解析,并对一些常见风险做了提示。
关键词:企业合同履行;常见问题;案例分析;风险防范
一、同时履行合同中违约责任如何确定?
案例:某食品公司协议向某批发站购买柑桔。双方约定:公司向批发站预付货款20万元,批发站于15号前到货,验收后公司将余款付清,任何一方违约要赔偿损失。后公司预付20万元,批发站如约运货至指定地点。公司验收合格后,因货款不齐,要求延期付款未被同意。一周后因公司仍未筹齐货款,批发站怕柑桔腐烂,将货物运走并转卖他方,同时通知公司解除合同。
问题:到底谁违约?
公司诉至法院,请求判批发站违约,要求返还预付款及利息并赔偿损失。批发站则要求对方承担运费损失15000元。
法理:同时履行抗辩权问题。
同时履行,即合同订立后,在有效期限内,双方当事人不分先后地履行各自的义务。同时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中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给付之前,有权拒绝先行给付。
根据《合同法》第66条规定,要基于同一个双务合同且互负债务。互负债务都已过期,且没有约定履行顺序。对方的债务是可以履行的。对方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不适当。要注意的是当事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致使合同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责任由对方当事人承担[1]。实质上法律赋予双务合同当事人在同时履行时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因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而拒绝向对方履行债务的,不构成违约,而是一种正当的行为。
上述案例中,双方当事人未约定履行顺序,应推定为同时履行。公司支付余款前,批发站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构成违约。公司延期一周已超过合同履行期限后仍未能支付余款,已构成违约。最终判定批发站返还公司预付款20万元,公司赔偿批发站运费损失15000元。
二、后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案例:甲酒店将工程发包给乙建筑公司约定:酒店“三通一平”于6月完成,乙方次年8月交工。但甲方“三通一平”迟至9月才完成。次年8月,乙方根据工程进度,要求顺延3个月交付验收。甲方起诉法院,要求乙方支付迟延履行违约金。
问题:到底是谁违约?
法理:主要涉及先履行抗辩权问题。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届期未履行义务,后履行一方拒绝、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实质是后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对先期违约的一种合法抗辩,反映的是后履行义务人的利益。主要的适用条件是双务合同且互负债务。负债有先后顺序,且后履行一方债务已过期。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当。适用时应当注意:
1、先履行抗辩权是后履行一方享有的法定权利,行使这一权利而不履行,不构成违约。
2、先履行抗辩权是一时抗辩权。后履行方在提出抗辩后对方履行时,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
3、行使抗辩权时,是否需要及时通知对方?应区别不同情况对待:
1)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可不通知对方。
2)当负有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的给付有重大瑕疵,或只履行一部分时,依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行使权利时应通知对方,可给对方解释、改正的机会。
上述案例中乙方不应承担责任。乙方有权顺延工期,它是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一种方式。甲方主张支付迟延履行违约金,乙方有权拒绝。行使抗辩权的当事人,不影响追究对方违约责任的权利。若乙方有损失,可以依法向甲方主张赔偿金。
三、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案例:A公司协议购买B公司价值电脑设备并约定:A公司预付货款后对方10日内供货。后B公司因欠数家银行贷款,办公场所、库存商品、银行账户相继被法院查封、冻结,无法履行供货义务。A公司拒付预付款,要求解除合同。B公司提出A公司违约在先,应偿付违约金。A公司认为拒付预付款、解除合同,系因B公司无法供货,实属自保。
难题:在B公司已实际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A公司交付预付款后,其自身合法权益的确得不到有效保护。
新《合同法》为A公司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武器——不安抗辩权。即: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在对方欠缺资力或欠缺信用等危险情况下可中止履行,直到解除合同。实质上是对先履行义务当事人合法利益的保护。对防范合同欺诈有重要作用。主要适用条件: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合同法第68条)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要注意的是不安抗辩权是一种自助权,只要有证据证明对方履行有现实危险,就可以中止履行合同,而无须经对方同意,或经诉讼、仲裁等程序,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2]。权利人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应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了适当担保或在合理期限内恢复了履行能力,应当恢复履行。对方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解除合同。
本案例中,A公司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暂停支付预付款并通知B公司。如B 公司在合理期限内既未恢复履行能力又未提供适当担保时,A公司可解除合同。
四、实务中行使解除权应注意的问题
1、合同签订后,标的物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如何处理?
(1)在合同中约定价格变动作为解除条件。
(2)协议变更合同价格条款。
(3)履行合同带来的损失超过承担违约金的损失时,可考虑不履行合同(实为强制毁约的一种,注意非物质利益)。
(4)价格波动异常,不能预见,履行显失公平,争取用情势变更原则保护自己。
案例:合同约定:仪表厂供给煤气厂煤气表散件7万套。履行中,因生产煤气表散件的主要原材料铝锭价格飞涨,单价由签约时的4400元,上涨到
16000元,发生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做出明确规定: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原因,作为合同基础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非当事人所能预见的根本性变化,以致按原合同履行显失公平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按情势变更原则变更或解除合同。《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最终)均没做具体规定,最高法院有规定,实务中也处理过,可申请法院强制性调整或解除合同。当事人原则上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四、履行中常见的几种风险提示
1、谨防合同诈骗犯罪。
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要高度关注以下情形: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合同诈骗犯罪之所以能够得逞,大部分是因有关负责人或经办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失职、渎职造成。
2、防范信誉欺诈。
应特别注意长期合作对象的信誉欺诈: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近期出现了迟延付款现象,并增加了订货量,此时应引起重视,很可能对方出现严重资金困难、面临破产等情况。应尽量到其公司实地考察,不能仅听其一面之辞。
3、第三人代为履行和向第三人履行风险防范。
第三人代债务人向我方履行,相当于我方多了一个保障,因此一般应乐于接受。有时债务人要求将其债务全部转让给第三人,转让后又不再承担任何责任,可能是陷阱,应立即充分了解该第三人履约能力,不能草率答应。合作方如要求我方向第三人履行时,应取得债权人的书面通知书。
参考文献:
[1] 李丽.完善合同履行监督深化企业合同管理[J].经济师,2012,07(3):77,135.DOI:10.3969/j.issn.1004-4914.2012.03.033.
[2] 李芊.建筑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24):191-192.DOI:10.3969/j.issn.1009-0592.2012.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