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止水带施工方案

隧道止水带施工方案

ZK18+578~ZK18+804银子坝隧道左线洞身止水带安设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银子坝隧道为单洞分离式隧道,左线位于左转圆曲线上。

左洞起讫里程为ZK18+564~ZK18+804,全长240m, 纵坡为-2.95%。

银子坝隧道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区内山势陡峻,沟谷纵横,呈现岭谷相间的自然景观,总体上看,山岭走向为北东—南西走向,隧址区因南、西侧为白龙湖,所以呈现NE高而SW低,地面高程变化在580~1050m间,相对高差470m,洞身围岩为V级,V级围岩衬砌长度共240m,占全长100%。

银子坝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衬砌结构,以锚杆、湿喷混凝土(钢筋挂网)、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大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注浆中空锚杆等为施工辅助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做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银子坝隧道左线洞身二次衬砌的沉降缝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沉降缝设置于明暗交界处以及围岩条件较差的V加强(X)衬砌段落处。

每处环向施工缝及沉降缝均设置背三、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本项目已成立精干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具体主要人员构成见下图:四、工程进度计划ZK18+578~ZK18+659段洞身止水带安设: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06月12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0年07月22日,工期为41天。

ZK18+659~ZK18+740段洞身止水带安设: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07月27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0年08月12日,工期为17天。

ZK18+740~ZK18+804段洞身止水带安设: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08月11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0年08月25日,工期为15天。

五、人员机具设备配置情况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拟安排劳动力、机械设备及材料计划如表1、表2。

进场主要人员表表1主要设备、机具计划表表2六、人员、机具、材料进场情况1、人员进场情况根据隧道洞身止水带安设工程的环境和施工特点,项目经理部决定成立洞身止水带安设工程生产调度小组,选派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万艳龙同志担任组长,该小组负责现场生产调度和管理,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开展工作。

项目经理部具体安排测量工程师钟波、试验室主任汤小刚、质检工程师陈应、安全工程师陈红波、隧道工程师龙禹吉等同志,全过程负责本合同段隧道洞身止水带安设工程的测量、试验、质检、协调、安保、施工现场等工作,详见《进场主要人员表》。

2、机械设备进场情况根据隧道的长度,拟投入1台衬砌模板台车、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切割机各两台,其投入数量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所有设备经过检查合格后投入生产。

洞身止水带安设工程所需的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切割机等各种机械设备进行了安装调试,设备状况良好。

3、材料进场情况工程中使用的止水带、钢筋等主要材料,在业主的指导下与各生产厂家签订了供销合同,部分材料已送到现场。

4、水电供应①水的供应情况:施工区域内水资丰富,采取利用地下水资源作为施工生产及生活用水。

施工及生活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要求。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加强水资源管理,避免由于水质的变化造成混凝土的质量出现波动或引起质量问题。

②电的供应情况:隧道供电采用专用电网供电,其容量满足隧道施工及生活用电全部需求,为保证施工用电正常,项目部采取与供电部门联系,了解供电信息,及时满足施工生产要求,经过前期施工的运行,电力设施及管理能够保证施工的需求。

同时为确保偶然断电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施工配备250KW发电机一台,能够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考虑衬砌施工混凝土浇筑时间长,为保证电力不影响施工生产,造成混凝土施工中断,特对衬砌施工建立供电应急保证措施,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a加强对外联系,对供电系统的供电安排进行详细的了解;b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确保发电机的24小时处于正常待命状态;c加强供电线路的维护,确保线路负荷不超载,线路无隐患;d建立以衬砌和拌和站为主的紧急供电预案。

5、临时设施的修建①施工便道:利用现有奚家沟的进场便道加以硬化拓宽改造;红线内施工便道已修好,材料、机械设备已运抵施工现场;②其它设施:办公生活住房都采用自建的活动板房,在施工现场的红线范围内平整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安设并调试好了柴油机、发电机等设备设施;③标志牌:严格按照招标文件里的要求,制作工程概况标志牌、施工材料标志牌等。

七、施工方案及主要工艺流程(一)、施工工艺1、衬砌模板台车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沿衬砌设计轴线每间隔1m在挡头板上钻一φ12钢筋孔,然后将加工成形的φ10钢筋卡由待模注混凝土一侧向另一侧穿入,钢筋卡内侧卡紧一半止水带,待模注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挡头板,弯曲φ10钢筋卡套上止水带的另一半,模注下一循环混凝土。

2、浇筑二次衬砌砼时,加强砼振捣,排除止水带底部气泡和空隙,使止水带和砼紧密结合。

3、止水带的接头,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冷接或焊接的缝宽不小于5cm。

止水模板保护,固定时只能在止水带的允许部位上穿孔打洞,不得损坏止水带本体部分;⑷止水带定位时,应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不得使橡胶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正。

⑸止水带的长度应根据施工要求事先向生产厂家定制(一环长),尽量避免接头。

如确需接头,应满足下图要求:⑹、止水带粘接前应做好接头表面的清刷与打毛,接头处选在衬砌结构应力较小的部位,粘接可采用热硫化连接的方法,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cm,焊接缝宽不小于50cm。

冷接法应采用专用粘结剂,冷接法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cm。

⑺、在浇捣靠近止水带附近的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浇捣的冲击力,避免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同时还必须充分震捣,保证混凝土与橡胶止水带的紧密结合,施工中如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

⑻、衬砌脱模后,若检查发现施工中有走模现象发生,致使止水带过分偏离中心,则应适当凿除或填补部分混凝土,对止水带进行纠偏。

(三)、止水带施工注意事项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和锐利的钢筋,所以在浇捣和定位止水带时,应注意浇捣的冲击力,以免由于力量过大而刺破橡胶止水带。

如果发现有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否则在接缝变形和受水压时橡胶止水带抵抗外力的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

⑵、固定止水带时,只能在止水带的允许部位上穿孔打洞,不得损坏本体的部分。

⑶、在定位橡胶止水带时,一定要使其在界面部位保持平展,更不能让止水带翻滚、扭结,如发现有扭结不展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整。

⑷、在浇注固定止水带时,应防止止水带偏移,以免单侧缩短,影响止水效果。

⑸、在混凝土浇捣时还必须充分震荡,以免止水带和混凝土结合不良而影响止水效果。

⑹、止水带接头必须粘接良好,如施工现场条件具备,可采用热硫化连接的方法。

不加任何处理的所谓“搭接”是绝对不允许的。

(四)、止水带安装检查⑴、止水带安装的横向位置,用钢卷尺量测内模到止水带的距离,与设计位置相比,偏差不应超过5cm。

⑵、止水带安装的纵向位置,通常止水带以施工缝或伸缩缝为中心两边对称,用钢卷尺检查,要求止水带偏离中心不能超过3cm。

⑶、用角尺检查止水带与衬砌端头模板是否正交,否则会降低止水带的有效长度。

⑷、止水带接头的检查:①检查接头处上下止水带的压茬方向,此方向应以排水畅通、将水外引为正确方向,即上部止水带靠近围岩,下部止水带靠近隧道衬砌。

②接头强度检查:用手轻撕接头。

③观察接头强度和表面打毛情况,接头外观应平整光洁。

抗拉伸强度不低于母材的80%;不合格时重新焊接或粘接。

八、检查项目1、基本要求1) 止水带的材质、规格等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 止水带与衬砌端头模板应正交。

2、实测项目见表表10.15.2止水带实测项目3、外观鉴定1) 发现破裂应及时修补.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2) 衬砌脱模后,若发现因走模致使止水带过分偏离中心,应适当凿除或填补部分混凝土,对止水带进行纠偏。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九、质量、人员、工期保证措施(一)、质量保证措施:项目根据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条件差,工程数量多,施工管理内容多的特点,按照业主对施工质量要求,配备施工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施工技术人员和试验检测人员,建立以项目总工为核心的工程部、试验室、质检部“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和控制施工全过程,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1、进场后项目总工组织技术干部及管理人员对图纸进行复核,并形成审核记录,深刻领会设计意图,结合工程现场考察,对图纸设计疑问上报业主澄清;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水准、导线点的复测、加密,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处等待批复;根据已完成的项目策划和项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的要求及项目制定的工期、质量计划、项目将采取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编制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加强质量跟踪监督检查,实施质量过程动态控制。

根据工程进度和管理跨度变化,适时增加质检人员,实行旁站制度,对主要工序全过程监控。

项目领导及质检人员坚持上工地巡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对检查情况及时召开分析会,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坚持召开质量管理例会制度,项目部定期(每月)或不定期进行质量大检查并召开主要负责人、技术主管、各部室负责人参加的工程质量例会。

通报施工情况,找出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

每周召开一次技术例会,及时解决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建立质量工作台帐,详细记录项目自检工作情况和项目质量工作事件,使质量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可追溯性,根据施工质量工作台帐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研究完善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同时对各分部、各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实施奖优罚劣。

3、完善检测手段,制定质量标准,严格施工工艺。

完善质量检测手段,搞好工序控制,以工序控制过程,以过程控制整体。

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入手,全过程的跟踪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质量标准,实施标准化作业,做到全部工序有标准、有检查,并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运用到各项施工生产中去,切实保证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质量。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捡,不经“三检”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施工,使工程质量在施工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之中,以确保每道工序规范,施工全过程创优。

4、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做好施工技术保证。

发挥质量保证体系职能,做好质量、技术保证工作,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技术人员质量承包责任制,逐级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确保质量技术工作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推行现代化的技术管理,运用统筹方法和网络技术贯彻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资源配置,努力降低成本,并严格按照网络图设计实施,使整个工程随时处于受控状态。

结合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按照部颁最新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制定各项施工工艺和控制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