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国演义之吴国主要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之吴国主要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之吴国主要人物介绍顾雍顾雍,字元叹。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幼时拜蔡雍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

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雍喜爱。

蔡雍赠之以名。

故顾雍与老师蔡雍同名。

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字元叹。

顾氏为吴郡望族,顾雍以门第、才德见重于世。

十几岁受郡吏表荐和推举,任合肥(安徽合肥)县令,后转为娄(今江苏昆山)、曲阿(今江苏丹徒)、上虞(今浙江上虞)等县令。

孙权领会稽太守,以顾雍为郡丞。

孙权因军事屯吴,未即任,便令顾雍代行太守。

孙权封为吴王,顾雍历任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黄初四年(225年),继孙邵为丞相。

赤乌六年(234年),顾雍染病,是年十一月病故,孙权着素装亲自吊丧,谥曰肃侯。

顾雍是三国时期有影响的政治家,东吴重臣。

他仕东吴为相19年,以德辅政,多进良言,使东吴邦内清肃,国富兵强。

顾雍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

公孙渊背魏臣吴时,顾雍同张昭一样竭力谏阻孙权遣使封赏公孙渊,孙权不听,他追至宫中伏地叩首不起,继续进谏,“以死争之”。

孙权令左右扶他出宫,他陈说不止。

他以国事为重,忠心辅政,深得孙权及朝臣的信任和敬重。

顾雍淡于爵禄,廉洁自奉。

孙权为吴王后,顾雍连连升迁,但他从不告诉家人属下。

事后得知,都惊叹不已。

孙权曾以堂女嫁顾家外甥,孙权请顾雍父子及顾雍长孙、选曹尚书顾谭欢宴以贺。

顾谭大醉失态,不能自持。

次日,顾雍厉声斥责之:你谦恭不足,日后必将毁我顾氏家族。

顾雍贵为国相而谦恭克己,给吴国以很大影响。

他死后十多年(258年),景帝孙休下诏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并封其次子承袭爵位为醴陵侯。

吴国末年,陆凯称“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步(骘)之相”,比之汉萧何、曹参,可见顾雍之德在东吴历史上的影响。

周泰周泰,吴国名将。

勇猛有名,一生打仗伤痕累累,曾多次冒死救护孙权,很受孙权敬重。

徐盛徐盛,吴国名将。

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战功不凡。

诸葛恪诸葛恪,生于公元二○三年,死于公元二五三年。

字元逊,诸葛瑾的儿子,从小就因聪明而知名。

孙权很器重,曾任丹阳太守,封都乡侯。

孙权死后由他辅立孙亮,任大将军,太子太傅。

后因领兵攻魏失败,被孙峻所杀。

韩当韩当,吴国名将。

武艺高强,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

韩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

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韩当被孙坚赏识,追隨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攻陷敌人、擒拿俘虏。

勤奋辛苦有功劳﹝注引《吴书》『以军旅陪隶,分于英豪,故爵位不加』段待译),成为别部司马。

等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为先登校尉,孙策授兵二千,马五十匹。

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的太守刘勋,在荊州江夏郡的沙羨县击破黄祖,回师讨平了扬州豫章郡的鄱阳县,兼領乐安县长,山越畏惧心服。

后来以中郎将身分,与周瑜等抵抗攻破曹操。

又与虎威将军吕蒙奇袭拔取了荊州的南郡(州治、郡治江陵),升迁为偏将军,遥领益州永昌郡太守。

222年夷陵之役,与大都督镇西将军陆逊、昭武将军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乡攻击并大破蜀军。

转任为威烈将军,封都亭侯。

曹魏的上军大将军曹真攻击南郡,韩当保守东南方,在边境身为将帅,激厉将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孙权称善。

223年,封石城侯,升迁为昭武将军,遥领荊州冠军郡太守,后来又加都督的称号。

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讨伐丹阳郡贼寇,击破。

旋即病逝。

儿子韩综承袭侯爵、统领兵马。

程普程普,吴国大将。

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

早年曾随孙坚剿灭黄巾军,讨伐董卓军。

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周瑜为右都督,他为左都督。

周瑜死后,代领南郡太守,拜荡寇将军。

丁奉丁奉,字承渊,庐江郡安丰人,吴国名将。

智勇双全,武艺高强,身经百战,功绩卓著。

晚年,吴王孙休为帝,孙楙图谋不轨,丁奉设计在腊日大会上诛杀了孙楙。

太史慈太史慈,东吴名将。

东莱黄县人,字子义。

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与曹魏交战时战死,死时才四十一岁。

后人有诗称赞太史慈说: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

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甘宁甘宁,吴国大将。

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

起初跟随刘表、黄祖。

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

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

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

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时树上有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也不飞走。

孙权得到甘宁已死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并立庙祭祀他。

后人有诗叹道: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

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神鸦能显圣,香火永千秋。

黄盖黄盖,吴国著名将领。

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零陵)人。

能征善战,有谋有勇,擅长使铁鞭,作战极为勇猛,一生立过无数战功。

最初任乡间小官,后被推荐为“孝廉”,追隨孙坚打天下;孙坚死后,便追隨孙策;孙策死后,便追隨孙权。

赤壁大战时,建议用火攻,配合周瑜,行使苦肉计,并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赤壁大战后不久,黄盖被拜为武锋中郎将。

后来,长沙郡益阳遭山贼攻打,孙权加封他为偏将军,前去讨伐。

就在这次出征中,黄盖病死。

诸葛瑾诸葛瑾,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吴国大臣。

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孙权的主要谋士之一。

曾多次前往蜀国为使,向刘备索讨荆州。

孙权称帝后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张昭张昭,字子布,东汉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年二十被举孝廉,辞不就。

徐州刺史陶谦举以为茂(秀)才,仍不接受。

陶谦认为他轻视自己,就收押了他。

后经友人营救得释。

张昭遂去徐州而避乱江东,得为孙策谋士。

孙策拜为长史、抚军中即将。

公元200年,孙策临终托弟孙权于张昭。

孙权以为长史,待以师礼。

公元221年,孙权封吴王,封张昭为拳侯。

公元229年,孙权即东吴皇帝位,拜以为辅吴将军,改封娄候,邑万户。

公元236年,张昭因病逝世,谥文侯。

张昭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

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

作为东吴谋士,张昭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忠直敢谏,刚正不屈。

张昭性情直爽,敢于犯颜谏诤,从不偷容取合。

孙权好田猎,常冒险射虎。

张昭谏曰:作为君主应“驾御英雄,驱使群贤”,而不应驰逐于原野,校武于猛兽。

又孙权嗜饮酒,在武昌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

张昭愤而离席,孙权使人召,张昭正言谏曰:从前殷纣王,“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你和他没有二致。

孙权创业之时尚能从谏如流,即东吴皇帝位后,就对张昭冷眼相看。

但张昭依然故我。

赤壁战前张昭主和,孙权当时只批评他“几误孤大事”,却一直耿耿于怀。

孙权称帝后大会群臣,盛赞周瑜、鲁肃力主抗曹之功。

张昭不失时机地举笏致贺,未及出言,孙权就说:“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可见,孙权早就对张昭不满。

但张昭忠诚未减,刚正如初。

他对孙权说:“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志在忠益,俾命而已。

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君臣冲突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32年10月,辽东太守公孙渊叛魏臣吴,孙权大喜,遣使大加封赏。

张昭等认为其降有诈,谏阻孙权。

孙权不能忍受,按刀大怒说:“吴国之士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张昭泪流满面,重念太后、孙策遗诏顾命之言,据理力争。

孙权当时虽“掷刀致地,与昭对泣”,但仍拒谏不纳。

张昭称疾不朝。

孙权知其所以,益“恨之,土塞其门”。

张昭更为气愤,便从里面也以土封门,表示决不再出。

不久,公孙渊杀吴使。

事实证明张昭判断准确,孙权后悔不纳张昭之言,故“数慰谢昭”。

张昭不出,孙权“过其门呼昭”。

张昭辞以疾笃。

孙权放大火烧其门逼他出来,张昭仍不出,孙权急忙救火,久候门外。

张昭终被儿子扶出,“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

”晚年的孙权志衰昏愦,猜忌群臣,宠信佞人,刚愎自用,残杀忠良,张昭不会不知。

但他屡屡犯颜谏诤,置性命于度外,这固然因其地位特殊。

但这只是客观原因。

更主要的还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和刚正不阿的性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陆逊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

陆逊年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公元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

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

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

因巧夺荆州有功,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

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

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获胜。

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

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城)。

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个声望颇高、功绩卓著的将领。

他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治国,并且品质高尚。

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尚。

陆逊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多建部队番号,乘夜进入山谷,到处鸣起军号鼓角之声,造成有干军万马的声势,从心理上瓦解了叛军。

然后一鼓作气勇猛进击,终于用很少的兵力平息了几万人的山越暴乱。

巧夺荆州一战,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

使关羽完全丧失警惕,全力对付曹操。

这样,吕蒙才得以兵不血刃轻取荆州。

夷陵之战时,陆逊则又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诱敌深入、疲敌师志的战略方钎。

刘备十万之众来势凶猛。

陆逊则主动放弃大片土地和战略要地,把五、六百里的山区让给蜀军。

待蜀军锐气顿减之时,陆逊巧用火攻大获胜利。

从指挥艺术上说,作为一军之帅,陆逊的确是善于审时度势,做到了知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陆逊虽置身行伍,却还有一套治国安民的谋略。

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政绩明显,深受百姓拥戴。

他从当地土地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称他为“神君”(《世说新语.方正》注引《吴书》)。

他还曾上书孙权,对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指出:“峻法严刑,非常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他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这些主张说明陆逊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