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20分钟,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硕果(shuò) 草率(shuài) 悠然(yōu) 潜心贯注(qián)B.挚友(zhì) 迭起(dié) 咳嗽(sou) 鲜为人知(xiān)C.卓越(zhuó) 校对(xiào) 薪金(xīn) 气冲斗牛(dǒu)D.元勋(xūn)奠基(diàn)澎湃(bài)鞠躬尽瘁(c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选聘深宵至死不懈契而不舍B.谣言昼夜慷慨淋漓目不窥园C.调羹绞肉锋芒毕露妇儒皆知D.小楷吩咐一反即往深恶痛绝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C.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运河》等。
B.《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D.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的、真实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直面他伟大的人格。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B.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他想消化尽、吃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D.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6.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1)《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思乡怀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名著(每空1分,共4分)(1)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祥子开始是一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力车夫。
经过三起三落后,他变成了一个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尸走肉。
8.综合性学习(7分)遂平中学七(1)班举行“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1)本次活动中要办一份“我喜爱的明星”的手抄报,下面是其中的几个小栏目,请你增设两个。
(2分)成长史奋斗史名言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请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一位名人,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一则材料,阅读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青少年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球星迈克尔·乔丹,可有很多人不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有一位歌星到某地演出,有多名中学生竟然在旅馆门口等了三天三夜,等歌星签名留念。
有些中学生能一字不误地记住几百首流行歌曲的歌词,却记不住20多个数学公式。
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做9—13小题。
(13分)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9.概括①—⑥段的大意。
(3分)10.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2分)1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3分)1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3分)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3.读了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做14—17题。
(13分)智者幽默心孙燕华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
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做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
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
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
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
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有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
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
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
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
“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
“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
我们全都大笑起来。
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14.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写出第④段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本来面目。
(2分)1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3分)16.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面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
(4分)(1)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2)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17.结合第⑩段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4分)三、古诗文阅读(一)(16分)(一)阅读《孙权劝学》,做18—21小题。
(12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8.解释文中词语。
(2分)(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19.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0.孙权力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4分)2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做22—23题。
(4分)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的前两句。
(2分)2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2分)三、作文(5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
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
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那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600 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月考答案一、1、A 2、B 3、B 4、C 5、A 6、(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