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高考试卷地理(全国卷大纲版)

2013年高考试卷地理(全国卷大纲版)

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大纲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图1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C. 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答案】1.A【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工业中的区位选择,以调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立意。

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广阔。

该跨国公司在中国各地区建制造企业,如东北——长春,华南——深圳,西北——酒泉等,主要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A 选项是正确的。

分散投资风险主要是通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而该图只是地域上的分散,况且在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也有分布。

B选项是错误的。

营销网络主要建立在人口较多的大城市的基础上且分布相对分散。

C选项是错误的。

图中制造企业在东部的大城市也有分布,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原料比较少。

D选项是错误的。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答案】2.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工业区位中的导向型工业。

试题难易度: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研发中心是技术导向型,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可根据材料中研发中心所在的城市进行判断,北京、上海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济济。

B选项是正确的。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地区【答案】3.C【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知识立意为主。

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太行山南段东麓位于我国华北地区, 7—8月夏季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选项是正确的。

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处的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

A、B、D选项是错误的。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答案】4.D【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河流流量和补给的因素。

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两水库均在太行山南段东麓,气候类型、雨季和降水类型等自然条件应该相差不大,材料中明确告诉是进入雨季,两地中一个水库有补给水源而另一个水库几乎没有补给,两水库相差甚大,说明是一定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D选项是正确的。

【方法点拨】原因分析问题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全面考虑,重点筛选。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

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答案】5.C【试题立意】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

试题难易度:中等偏难。

【解题思路】海南岛纬度较低,水热充足,西瓜成熟早,上市早,而其他地区西瓜还没上市时,属于反季节销售,海南西瓜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利润高。

C选项是正确的。

海南岛人口较少,本地的市场较小。

D选项是错误的。

【易错点拨】该题容易选错的选项是B。

海南岛水热充足,但经济相对温州来说要落后,所以种植的成本较低,相对于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其种植的成本也不是最低的。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答案】6.D【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农业的区位选择。

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5-8月全国各地的西瓜相继成熟上市,而且北方西瓜由于光照强,日较差大,质量优于海南西瓜。

海南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市场距离较远,运输费用较高,竞争力较弱。

D选项是正确的。

【易错点拨】5-8月是农忙时节,可能误认为瓜农先回温州干农活后再来海南种瓜。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瓜农的主要工作是种瓜,5-8月仅几个月的时间匆忙赶回温州耕地、种瓜、卖瓜是不符合常理的。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7、【答案】B【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和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

试题难易度: 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

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

B选项是正确的。

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

A选项是错误的。

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

C选项是错误的。

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D选项是错误的。

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答案】8.C【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水体条件对赤潮的影响。

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C选项是正确的。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答案】9.C【试题立意】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

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

C选项是正确的。

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

A选项是错误的。

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B、D选项是错误的。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

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的两地是A.H、RB.Q、RC.Q、HD.H、K【答案】10.A【试题立意】考查了等值线图的数值判断问题,并运用了“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

试题立意以能力立意为主。

试题难易度:难。

【解题思路】R的取值范围是160~180,Q是180~200。

K有两种可能:若与K相邻的等值线为160,则K取小于160的数值,即140~160;若与K相邻的等值线为180,则K取大于180的数值,即180~200之间。

H有两种可能:若与H相邻的等值线为180,则H取小于180的数值,即160~180之间;若与H相邻的等值线为200,则H取大于200的数值,即200~220之间。

所以,可能相等的两地是H和R、K和Q,再结合答案,本题只能选A。

【知识拓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在两条相邻等值线间有一闭合等值线,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高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高值还要大,其取值范围是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反之,如果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中的低值相等,那么闭合等值线内的各点数值比低值还要小,其取值范围是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值距。

11.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的地区是A.Q、R之间B.N、M之间C.S、R之间D.S、K之间【答案】11.B【试题立意】无图考查了气温的分布规律。

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一般在无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年均温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图中N到M符合此规律。

答案选B。

二、综合题共2大题共56分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

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

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

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

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14分(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12分(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10分【答案】(1)此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沙漠边缘,)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4分)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

(4分)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

(3分)(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4分)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4分)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

(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

(6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试题立意】该题以中国区域地理作为背景,以新疆轮台的小白杏作为切入点,考查了农业和工业区位。

材料中的信息十分丰富,主要有:新疆、杏核的制作工艺和销售方向、等高线、河流、沙漠、轮台的位置等。

获取了这些信息,再结合题意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题。

试题立意以能力立意为主。

试题难易度: 中等。

【解题思路】(1)此题考查了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

农业区位中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结合图中轮台附近的等高线以及穿过1000和2000m等高线的河流可判断轮台所在的地形为山麓冲积扇上,有泥沙沉积,土壤肥沃。

气候方面可参考新疆的气候特点或者从图中的沙漠判断气候。

该地区对瓜果有利的气候主要是光照、气温日较差等。

不利的条件是降水严重不足,灌溉水源宝贵。

【易错点拨】评价条件要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全面考虑。

农业的自然条件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还要注意自然条件的劣势。

(2)此题考查了工业区位中的区位选择。

农产品加工属于工业的范畴。

工业中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协作等。

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需要保存和运输;从材料“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说明义乌与美国市场联系密切以及义乌加工瓜子的相关产业联系密切;从“”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可推测其劳动力有经验、有技术。

(3)此题对比考查了两个地区各自的农业区位优势。

东部地区比较发达,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有优势;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在农业资源、劳动力价格方面有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