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牵着妈妈的手

牵着妈妈的手

牵着妈妈的手,真好!
暑假的时候,在我的极力邀请之下,妈妈终于下决心撇开自己的家,到女儿家过些日子。

妈妈一辈子勤劳、朴实、节俭,几乎很少离开自己的家,我自从有了自己的家以后,妈妈总共就来过四五次。

这次听说妈妈要来,我欢欣雀跃,早早的就开始准备……
妈妈七十一岁了,因为晕车几乎很少出门,这次也不例外,虽然有爸爸陪着,但是一路上很煎熬,车行了一路,妈妈也吐了一路,我的心也随着妈妈纠结了一路。

但就算这样,妈妈一进我家的门,就涩涩的笑了,虽然笑容里有些疲惫,显然妈妈不想让我担心。

爸爸回家的时候,笑着交代我要照顾好妈妈,过马路要牵着妈妈的手,不要把妈妈弄丢了。

呵呵,虽然我知道爸爸是玩笑着说的,但是,我的心里仍然由衷的升腾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看着疲累的妈妈,这个时候我倒像是一位妈妈,而妈妈则变成了一个需要照顾的孩童。

因为要上班,我嘱咐儿子在家照顾好妈妈,不要让妈妈着急了,但是一到单位,我还是忍不住担心起
来。

打了两遍电话,一切都好,儿子陪着外婆在说话、看电视。

终于熬到中午下班,一进家门,就巴巴的叫着:“妈妈、妈妈!”像小时候放学回家进门就找妈妈一样,心里很甜蜜,很幸福……
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竟然说:“半天没有做事,肚子不饿。

”我一听这样下去可不行,决定请假带着妈妈到处走走,活动活动。

一出家门,我便紧紧的把妈妈的手攥在了手里。

妈妈也安然享受,儿子看了很奇怪,问:外婆也是大人,为什么要妈妈牵着?而平常我也都是牵着他的手的。

我耐心的告诉他:外婆是妈妈的妈妈,老了,需要妈妈保护,而且等妈妈老了的时候,妈妈也希望你也能牵着妈妈的手,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牵着妈妈的手,我才发现妈妈的手已不再细腻,而且妈妈的右手因为早年间的一次摔跤大拇指已经
伸不直了,止痛点穴位处的肌肉已经萎缩。

握着妈妈的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我的粗心大意自责;我为至今才第一次牵着妈妈的手散步自责;我还为自己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自责……
因为家在乡镇,妈妈又不常出门,出了门看得出妈妈很高兴,妈妈的眼睛四处张望着,像孩童一样探
寻着她眼前这些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妈妈的腿脚不好,二年前因为静脉曲张腿部做了手术,脚上还有骨刺,我牵着妈妈的手,慢慢的前行,忽然发现,很多美丽的风景都遗失在我们平常匆匆的脚步之中……
真心的告诫朋友们:对于要为妈妈做的事情,永远都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虽然现在我们还感受不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楚,但这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我希望每一个人最好都不要经历。

我那耳聪目明的母亲渐渐老去
母亲属龙,可一辈子就像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一样繁忙劳碌,为了工作,为了家庭任劳任怨。

一个不得不让我想起母亲的日子--我的生日快到了。

很想吃小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母亲给煮的香喷喷的阳春面和热乎乎的鸡蛋。

想到这,忽然很想家,想可亲可爱的妈妈,很想听听母亲温暖如春、阳光般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机按下母亲的号码,可
电话响完了几遍都无人接听,心不免紧张起来,还好,电话那端终于响起了母亲熟悉的声音。

“妈。

”刚叫了一声妈,眼眶就热了起来。

“是小五吗?”
“恩。

”听到我的声音,母亲的语气变得欣喜起来,连声问我下班了吗,孩子呢,上班忙吗……一向木讷的母亲此刻变得侃侃而谈。

我在电话的这端静静的听着母亲的问话,大声的回答着母亲,心里暖暖的。

母亲也不时抬高自己说话的音量,生怕我听不清楚她的话。

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再大,在母亲的眼睛里永远都是孩子!
母亲是个感性的人。

记得以前在外上学的时候,每次假期回家为了能在家多呆点时间,总是一大早摸黑去车站坐车。

而母亲总是在我起床之前就把我的早饭做好了再叫我,然后再大包小包的把我送到车站,等到车开出很远再离开。

每次分别的时候我总是会调皮的和母亲说:“阿姨再见!”而母亲微笑的脸上却写满了不舍,眼眶也总是红红的。

母亲啊,孩子走的再远,也走不出你悠长的思念!
曾经生活的拮据,造就了母亲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孩子母亲却无比慷慨。

每次说回家,人还没有到家,母亲就给准备了一包包的土特产,虽然都不是贵重、稀罕的东西,但这却是再多的金钱都买不到的,一包包装的都是母亲沉甸甸的爱!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总是这样,一辈子为孩子牵肠挂肚,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似乎这就是母亲生命的全部内容。

可一旦老去,不能再为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母亲就再也不愿意连累儿女,给孩子增添一丁点的麻烦,这就是母爱,无私的,宽广的,温暖的母爱!
电话那端的--我曾经也耳聪目明的母亲也渐渐老去。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风霜无情的抹去了母亲曾经美丽的容颜;经年的生活操劳累弯了母亲曾经挺拔的腰杆;儿女的成长蹒跚了母亲曾经矫健的步伐。

此刻,我最心痛的事情就是看着我最亲最爱的母亲正渐渐老去,我却无能为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