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亦舒作品的风格

亦舒作品的风格

亦舒作品的风格,大体属于飘逸空灵的风格,情感细腻,文字优雅,既娓娓道来,又能紧紧地吸引住读者,让读者的心灵感受到震撼,给读者以美感。

同时,也给予读者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

看亦舒,是一个断然转身,有情枉似无情。

在书里看起来就要成为一对的男女,到了某一个关头,还是会分开。

比如《迷迭香》里面的余芒和爱慕他的两个男子。

总不像琼瑶那样,结局总是天长地久,只拿一些小吵小闹作调剂。

她写起爱情来总是尖锐,并不认为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可以终成眷属。

“爱情原是锦上添花的事,男女互相为对方倾倒,糊里糊涂那么一刻两刻时分,便视为爱情,等到看清楚之后,不外是那么一回事,双方可以容忍的,便相处下来,不能够的,便立刻分开。

”她写起生活来十分犀利,的确有点鲁迅的风采。

“我们都长大了,要得到的东西都拿不到,要什么没什么,诸般的不称意,抬抬手便伤害了别人,有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的寂寞。

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没有多余的日子了,却还忙着互相伤害。

将来的日子是蜡,现在的日子是黄金,为什么要拿黄金去换痛苦。

”犀利如此,甚至带点玩世不恭。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人永远又小又笨,需要怜惜照顾,可是假使你不喜欢她,她立刻变得老谋深算,是只妖精,必须好好提防。

”“假如有人来问姜喜宝:女人应该争取什么?我会答:"让我们争取金钱,然后我才告诉你们,女人应当争取什么。

””亦舒的笔下有无奈,也有无奈下的坚强,受的教训太多了,慢慢演变成冷静的客观。

挑个老实人,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不要追求虚无飘缈的东西。

”“我不喜欢夫妻俩做同一事业,最好谁也不要沾谁的光,女人自己站得住脚,毋须夫唱妇随,拉拉扯扯,互相辉映。

”亦舒的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

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对太执着的悲哀,对看不透的悲哀,对得不到的爱的悲哀,对无可奈何的悲哀。

即使是大团圆的结局,也是含泪的微笑,浸在悲哀的影子里。

有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蕴涵,所以才犀利尖锐,还有张爱玲对待生活的冷静客观。

亦舒简介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

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

现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

亦舒十五岁时,就被报刊编辑追上学校来要稿,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

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杂奇花。

有人称之为奇迹,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

另有笔名梅峰、依莎贝和玫瑰等。

她美丽而豪爽,“有着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说充满幻想色彩——虚无飘渺,却又执着而不肯放弃。

她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纔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泼辣,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换上十个笔名,读者也不难一下子从作品中把她辨认出来。

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七十种,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喜宝》、《朝花夕拾》等。

她走红的时候琼瑶也在走红,于是人家说;“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她却说“那个琼瑶,提了都多余”。

但她承认琼瑶有琼瑶的本事,把“那一路”小说写到了尽乎顶点。

与琼瑶小说中高大完美、给女人带来幸福的男主角相比,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仅《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就有如下数类: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忽然发现了真我,发现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随女演员去过全新生活,全不顾妻儿的感受;在公司踌躇满志而窝窝囊囊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我老婆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旗号向单身女人讨便宜;20多岁的男孩子,大学刚毕业,却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寻找经验及安慰;文雅体贴、热爱艺术、知情识趣的合伙人,却是个同性恋者;试探几招一看不行立即出言不逊、转舵而走的洋鬼子……当然,他们并不坏,正如张爱玲说过的,“不过是个男人”。

“不过是个男人!那你还能有多少指望?所以亦舒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只以自爱自立为本。

她们当中有单身的女强人,虽孤单并不叹怨,有时嘴巴还相当硬,笑话一大箩;也有最终找到另一半的(却是用头脑,不是用心)——稳妥、开明、体贴的男人,是经历沧桑的女人最好的归属,与那种惊天动地、可生可死的爱情相比,这一种亦舒更有把握。

然而,“这是另外一回事,”亦舒反复说着,似乎有一丝凄凉之意。

也许她心中仍有梦想?梦想又如何?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一切都注定充满矛盾,包括爱情。

グ情是可疑的,友谊——女性间的友谊——却被亦舒推到了至重的位置。

她的女主角大都有至少一个女性挚友,或是姐妹,或是母亲,或是女儿,或是同学、同事,甚至陌生人、情敌,和她站在同一战线,欣赏她、鼓励她、帮助她。

在这里,女性友谊是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尊重与热爱,是感情的需要,甚至是对另一性别的不公正对待的联合反抗。

亦舒写出了这种友谊的温暖和珍贵,也写出了它的脆弱——的确是脆弱的,在男性为主宰、女人们“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的社会里。

《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这样的情节:子君因唐晶与未婚夫同居而倍感失落,甚至的她“无理取闹”,知道往日友情不再,悲叹“无法力挽狂澜”……纵然后来她们言释前嫌,重归于好,那种悲哀却仍然存在。

唐晶远嫁,从此天涯,从前相依为命的日子只能留在回忆中,成为永远的牵挂了。

孩子是亦舒心中的另一种牵挂。

她的小说中常有孩子的角色(大多是单身母亲的伶俐早熟的小孩),她对他们充满感情。

这种感情,甚至化成了对整整年轻一代的爱与欣赏:“他们会享受生活,知道什么是自己所要。

”“他们多么会思考,多么懂得选择。

”“我们那时,越是不切实际越觉着浪漫,跟情不投意不合的男人分手都要分三年才成功,一个人有多少三年?这一代年轻人真正有福,社会风气转变得这样开放活泼,弹性大得多……”而这一切,在另一些作家眼中,也许就是人越来越自私、浅薄、耽于现实享乐的表现,就是古典优美之情不再的忧心感叹。

但亦舒不。

亦舒是开放和务实的。

也许就是因为对孩子的热爱,她愿意相信未来,相信一切的转变是为了生活更美好——所以20多年过去,一代人读过亦舒,另一代人又在读亦舒了。

亦舒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其作品流行(女性主义作为卖点在现阶段,尤其是在中国,是非常不合适的,连杨澜这样的女人接受采访时还要说自己真正的理想是当贤妻良母)。

这其中的秘密,大概是亦舒的那一种女性意识,是以非常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不止一次从内地发行的生活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温馨故事”:女孩子谈恋爱,“失了身”,又没嫁成,自知犯下弥天大罪,痛苦中却遇到了真爱的男人。

几番挣扎后终于决定以诚实为重坦言相告,男人居然原谅了她。

天哪,多大的恩典,多大的幸福,多么的感动……ザ同样的事,在亦舒的《玫瑰的故事》里,男人追着女人,“我会原谅你的”,女人却义正辞严:我有什么要你原谅?我有什么对你不起,要你原谅?每个人都有过去,这过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不满,大可以另觅淑女,可是我为什么要你原谅?你的思想混乱得很,女朋友不是处女身,要经过你的伟大原谅才能重新做人,你以为你是谁?这个女人已经29岁半,竟有这么大的胆子对待未婚夫,这来自于她心理上的自立,更来自她经济上的自立。

“我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女人,我自己双手可以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她有权利要求真正的爱与尊重,若他不给,她不必迁就他。

--这简直是标准的女性主义的姿态了。

然而在另外的一些亦舒小说里,女主角最终却是迁就的——两个人都作一点让步,合作愉快。

也许这是亦舒的局限,也许正是她的聪明所在。

人们说,男女真正平等还要等一千年,我不怀疑这话,因为人们花了几千年来制造它。

那么,与其苦等千年,倒不如抓住点实惠的东西——ニ以,在《她比烟花寂寞》中,女记者尽管年少气盛调子颇高,然而当她在对女演员姚晶死因的采访中发现,所谓女人成功的灿烂背后,竟是如此凄凉不堪,立即去抱男朋友的大腿: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边。

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

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爱不释手,号称是祖母留给她的。

我希望孙儿结婚时与我商量。

我希望我与夫家所有人不和,吵嘴不停。

我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女人,请你帮助我。

很好笑是吗?笑的时候你流泪了吗?这就是亦舒,生于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受过西方教育,骨子里却是中国的,这是我们觉得她最亲切的地方。

放一本亦舒在背包里,犹如放一盒珍爱的胭脂——亦舒说:一个女人,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身份,都少不了这一盒胭脂——胭脂是一种象征,过去的女人,现在的女人,这种女人,那种女人,都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美。

亦舒作品集爱情小说:《无缘》《如今都是错》《莫失莫忘》《阿修罗》《异乡人》《开到荼蘼》《天若有情》《最心爱的歌》《真男人不哭泣》《没有季节的都会》《心扉的信》《红尘》《纵横四海》《绝对是个梦》《如果墙会说话》《玫瑰的故事》《绮色佳》《蔷薇泡沫》《迷迭香》《紫薇愿》《小玩意》《假如苏西堕落》《喜宝》《要多美丽就多美丽》《痴情司》《直至海枯石烂》《生活之旅》《心慌的周末》《绮惑》《银女》《绮色佳》《夙世情缘》短篇小说——《随笔集《自得之场》》《传说中的女人》《能见到爱吗》《金环蚀》《工作》《怀念》《风中孩子》《单性生活》《传奇》《意外》《心之色》《水彩画》《夏之诱惑》《玫瑰园》《露与女朋友》《临走》《老师》《酒吧》《毕业日》散文——《花好月圆》《做人》现代小说——《一点旧一点新》《铃兰》《访问》《红鞋儿》《涟漪》《刹那芳华》《做梦的女人》《《偶遇》短篇集》《旧欢如梦短篇集》《《三小无猜》短篇集》《等待》《《年轻的心》短篇集》《流光短篇集》《只有眼睛最真》《老房子短篇集》《晚儿短篇集》《琉璃世界短篇小说集》《寻找失猫短篇集》《《月亮背面》短篇集》《仕女图短篇集》《紧些再紧些短篇集》《璧人短篇集》《请勿收回》《秘》《母女》《新爱》《挫折》《到处睡的男人》《变迁短篇小说集》《无名女》《贼美人》《第九台》《背包》《姐妹》《敏感》《我浪费所有的眼泪浪费了这些年》《小朋友》《回忆》《哀绿绮思》《同事》《十八寂寞》《俘虏》《余波》《芳邻》《选美皇后》《请留言》《幼婴》《成长》《女记者》《伤健》《分手》《兰花》《小人儿》《Fortune Cookies》《钟情》《红手套》《结尾》《空间》《神医》《灵感》《未来之星》《灯》《回家》《愿望》《失夜》《会所》《蝴蝶》《粉红色新大衣》《温情》《淤》《存稿》《原宥》《不怕》《表哥》《节目》《停车》《冶游》《乖儿》《黑羊》《香芍药的婚事》《请辞》《老友的女友》《细沙》《红鞋》《祖母》《破碎的心》《温哥华事件》《水晶花》《沉湎》《有过去的女人》《我的故事》《小火焰》《夏季之梦》《喜剧》《偷窥》《三小无猜》《一百万元本票》《蓝这个颜色》《旧事》喜宝----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读亦舒<<喜宝>>有感(其一)昨天又重看了亦舒的<<喜宝>>,喜欢喜宝说的一句话:"我渴望得到许多爱.如果得不到爱,我渴望得到许多钱.如果得不到钱,我渴望得到健康."此宣言曾在年轻女子中流传甚广.喜宝出身不好.父母在一家航空公司上班任普通职员,父亲风流成性,从来不管妻儿,喜宝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异,并归母亲独立抚养.成长于一个在风雨飘摇的单亲家庭,喜宝学会独立,学会一切都要靠自己争取.学会为了生存,高贵的尊严可以弃之一旁.喜宝聪明好学.她是英国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攻读法学.她能倒背<<徐志摩的诗歌全集>>,熟悉<<红楼梦>>的每个章节.喜宝美丽丰满.关于这一点文中并无直接描写.这也是亦舒的一种独特写作方式,亦舒不喜欢用铺排的方式直接刻画人物外貌,而是采用间接描写烘托人物外形.喜宝绝对是美丽丰满的,她的高昂学费都由异性甘愿出资支付.每个与喜宝度过良宵的男人都无法忘记喜宝的美胸.正是这样一个天之骄子人间尤物不得不屈尊做一位六十旬大富豪勖存姿的小情妇,他们各有所求.她渴望完成学业,他希望她真心爱他,给他带来青春的气息作为一个情妇,亦舒笔下的喜宝是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一个善良的情妇形象第一,喜宝一直遵守陪伴勖存姿至死的承诺.即使后来勖存姿允许年轻貌美已略有财富的喜宝可以离开他去追求自己的个人幸福,但喜宝拒绝了.喜宝拒绝的原因有两个:一者是喜宝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已失望,二者是喜宝心地善良,甘愿为已膝下无人的勖存姿送终.喜宝最后的陪伴已和权势无关了,而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爱的承诺的具体表现.第二,喜宝极力维护勖家的安定与祥和.照常理,做为一个情妇应是唯恐天下不乱.分崩离析的勖家对喜宝应有利而无一害.但当勖家二公子聪恕与女婿宋家明先后向喜宝表示爱意时,甚至家明愿意放弃一切和她私奔时,面对英才俊杰真挚的爱意,善良的喜宝执意拒绝了.第三,后来被喜宝拒绝的聪恕因毫无生活目标而精神极度空虚及其性格极度懦弱而一度神经失常;曾经一度排斥过喜宝的勖家大小姐聪憩遭丈夫离弃,并身患晚期乳腺癌.心地善良的喜宝冒着被勖存姿误会的危险都一一陪伴着这两个与自己无关的人,并陪他们度过他们人生最困难的阶段.善良的喜宝还应承聪憩的遗言,照顾她的三个幼女.一个极具复杂性格的情妇形象我个人认为<<喜宝>>是亦舒最好的作品,喜宝也是亦舒笔下人物性格最丰满最复杂的艺术形象.其复杂性表现于:1.历尽人生沧桑的喜宝心地善良,关爱他人,处处为别人着想.但是她并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母亲,甚至上帝.面对已皈依基徒教的宋家明,她坚决地说:我为什麽要相信上帝,我甚至看不到他的存在.2.一生缺少关爱的喜宝渴望爱情(连做梦都想着有个男人给自己寄一封封的情书),但她拒绝了多个青年男子的爱情,也许喜宝觉得他们对她只是一时迷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是真心的,是诚心付出.对此喜宝并不后悔.历经风雨的喜宝已不相信男女爱情,害怕现实中的男女之情.一生渴望家庭温暖的喜宝极其害怕过平淡的普通家庭生活.像她与勖存姿这种无性爱的相依为命的感情,与其称为爱情还不如称为亲情.3.喜宝是一个极具自尊与极具自卑的矛盾体.出身贫微的喜宝为了完成大学学业甘作情妇,一心渴望通过优秀的学历可以出人头地,可以借此改变自己多舛的命运.但当喜宝亲眼看到勖存姿因为嫉妒而杀死她的德国朋友时,喜宝意识到学历并不能为自己的命运改变什麽,她放弃了前途似锦的学业,已没有信念支撑的喜宝甘于堕落,终日自卑地沉迷于酒精的麻醉中.最后又是年老多病的勖存姿与分崩离析的勖家,是他们的需要激发了喜宝的尊严与责任感.总而言之,喜宝是一个崭新的新时代都市女性形象,她的身上具有独特的时代与复杂性.在喜宝这个人物形象上可以管窥到亦舒极高的文学功底与其终极人文关怀.我个人认为香港女作家亦舒已超越了众多言情小说作家,而进入严肃的女性作家行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