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制品业行业研究报告第一创业证券企业融资部黄毅东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廉人力成本,众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各类产品所需的相关原材料、零部件等配套采购逐步实现“本土化”,从而推动我国金属制品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外资进入所带来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成熟技术以及对产品质量的高效管控,促使金属制品业内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从手工作坊到现代企业的蜕变,诸如汽车工业、家电行业、通讯行业等制造服务行业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中锻件及粉末冶金制造品主要适用行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通信、汽车、港口、家电、机床、交通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覆盖面几乎涵盖了整个机械工业中所涉及的各个产业链。
(一)行业概况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锻件及粉末冶金制造业属于金属制品业的下属子行业,是市场化竞争行业,管理体制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律管理,行业内各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
(1)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是: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2)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铸造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全国铸造企业、地方社团组织及与铸造业务有关的企业、研究设计院所、大专院校等自愿结成的全国唯一经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国家一级铸造行业组织(社团法人),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
中国铸造协会的宗旨是,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维护铸造行业的共同利益,反映会员诉求,通过为政府、会员、企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协助政府完善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加速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铸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现代铸造产业集群建设,为把中国建设成为铸造强国做出贡献。
中国铸造协会具有调查研究、政策建议、组织协调、信息引导、咨询服务、维护权益、行业自律及教育培训等职能。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是由齿轮、紧固件、链传动、弹簧、粉末冶金、传动联结件等6个行业的生产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及与本行业密切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是经民政部核准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法人。
协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代表和维护全行业的共同利益及会员的合法权益;代表上述六个行业与政府沟通;致力于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的振兴与发展。
2、行业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为推动锻件及粉末冶金制造业的发展,国务院及有关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锻件及粉末冶金制造业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将在较长时期内对锻件及粉末冶金制造业发展带来促进作用:(1)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行业主要涉及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
(2)行业政策关。
(二)行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廉人力成本,众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设厂,产品所需的相关原材料、零部件等配套采购逐步实现“本土化”,从而推动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外资进入所带来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成熟技术以及对产品质量的高效管控,促使国内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从手工作坊到现代企业的蜕变,诸如汽车工业、家电行业、通讯行业等制造服务行业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中锻件及粉末冶金制造品主要适用行业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通信、汽车、港口、家电、机床、交通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覆盖面几乎涵盖了整个机械工业中所涉及的各个产业链。
1. 铸造机械行业铸造技术是获得机械产品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铸造机械工业重要的基础工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铸造技术行业的一大特色是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铸造技术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国内铸造机械行业产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5年国内包括灰件、球墨件和合金件在内的铸件产量达4,560万吨,从2010年到2015年年均产量增幅为4.44%;数据来源:WIND资讯2015 年1-10月行业全年营业收入达830.82亿元,利润总额50.06亿元,行业收入增长由快速增长期逐步转入平稳增长期。
数据来源:WIND资讯2. 锻造及粉末冶金行业,粉末冶金是冶金和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开发创新相结合,中国粉末冶金产业和技术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是中国机械零部件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2015年1-10月行业营业收入3283.45亿元,同比增长2.99%,尤其汽车行业、机械制造、金属行业、航空航天、仪器仪表、五金工具、工程机械、电子家电及高科技产业等迅速发展,为粉末冶金行业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具体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WIND资讯国外的重型装备设备生产向国内进行产业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汽车制造业还是装备制造业,“近净成形技术”的挤压铸造和粉末冶金都是替代进口的关键组件加工工艺和关键材料技术,尤其是汽车工业、高速列车和航空工业等新兴产业。
粉末冶金材料是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由于“近净成形技术”的环保节能特性,它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行业发展前景1、行业分析(1)高材耗高能耗高污染,是中国作为铸件大国升级为铸件强国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国铸件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包括灰件、球墨件和合金件在内的铸件产量达4,560万吨,从2010年到2015年年均产量增幅为4.44%,位居全球首位。
据统计,中国铸造业消耗的能源占机械制造业总能耗的25-30%。
中国铸造生产的平均能耗是工业发达国家的1.5-2倍,三废(粉尘、废气、废砂)排放量是工业发达国家的10倍。
中国制造业材料利用率明显低于国外先进水平,以机械工业的钢材利用率为例:我国钢材利用率约为60%,而俄罗斯和美国分别为75%和80%。
由此可见,国内金属材料相关产业节材节能减排水平亟待提升。
解决该问题,既是挑战,又是铸件行业的巨大机遇。
(2)近净成形技术是传统成形工艺的升级替代技术。
近净成形技术通过创新成形工艺和材料配方,实现外部尺寸无切削余量或接近无余量、内部质量无缺陷或接近无缺陷的金属零件成形,可有效地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并提高成品率。
该技术工艺以材料—零件一体化制造为核心,与传统金属成形工艺相比,可实现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化、生产过程短流程化、材料制备和零件形成一体化、生产工艺绿色化等新要求,具有工艺流程短、能耗低、材料利用率高、环境负荷低等特点,是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新技术与工艺。
粉末冶金利用粉末压制和烧结过程工艺,集材料制备与零件成形于一体,减少铸件熔炼过程中的废渣、烟尘、废砂排放并降低总能耗,可使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是一种使零件精密化、微型化的先进制造技术。
近年来,粉末冶金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温压、流动温压、模壁润滑、高速压制、放电等离子烧结等新技术不断涌现,面向高致密、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和绿色制造的短流程粉末成形技术体系已不断出现。
挤压铸造技术,又称“液态模锻”,是使熔融态金属或合金,直接注入敞口模具中,随后闭合模具,接着施以高压,使得液态金属在高压下凝固,最后获得致密铸件的方法。
该技术兼有铸造和锻造工艺的优点。
使用挤压铸造技术替代传统重力铸造技术,可减轻或消除合金材料在重力铸造下的缩孔、缩松等缺陷,提高其综合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满足市场的需求。
2、市场分析按照升级替代传统铸件的趋势,在4600万吨生产规模中替代1-5%的水平,就可创造180-900亿元市场规模。
主要细分市场包括:粉末冶金材料超过100亿元,其中汽车粉末冶金材料规模为30-40亿元;汽车轻量化铝铸件材料约340亿元。
此外,高铁、航空等领域的铝铸件需求也不容忽视。
(1)粉末冶金零件在节能降耗领域的潜在市场机会。
粉末冶金零件应用领域广泛,可大量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工具、办公设备、电子等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汽车领域方面,发达国家粉末冶金零件总产量的70%用于汽车工业,国外轿车中使用的粉末冶金典型零件已达到130种以上,而国内实际应用的粉末冶金汽车零件只有20-30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内提供零件的质量、性能、精度较差。
国内高档的粉末冶金成形技术及装备研发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粉末冶金汽车零件的生产发展。
目前每部欧洲汽车中约有8.3kg的粉末冶金件,每部美国汽车中约有19.5kg的粉末冶金件,每部日本汽车中约有7.6kg的粉末冶金件,而当前国内粉末冶金件使用量最高的桑塔纳轿车仅达到3.4kg。
如我国每辆汽车用粉末冶金零件提高至5kg,以汽车年产量2000万辆计算,则汽车工业的粉末冶金零件需求将达10万吨,预计产值为30-40亿元。
(2)挤压铸造技术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潜在机遇。
挤压铸造技术可大幅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满足节能、汽车等交通工具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可使铝、镁等轻金属替代原有的钢铁材料。
该技术可应用于生产铝合金零件,如汽车轮毂、转向节、万向节、发动机连杆、压缩机活塞、制动器缸体、离合器缸体等零配件组件。
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是2015年降至6.9升/百公里,到2020年降至5.0升/百公里。
根据实际测试,整车重量每减轻100公斤,油耗可下降0.1升/百公里,因此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会通过减轻车身重量,来达到经济省油的目的。
目前全球原铝消耗为5500万吨,其中12-15%应用在汽车上。
汽车用铝主要为铝镁合金,分为压铸件、挤压件和压延件三种,压铸件主要用于发动机、轮毂、传动系统等部件,挤压件主要用于座驾、行李架、门梁等,而压延件是生产车身用铝板等。
预计2015年全球乘用汽车铝材消耗量将占全球铝材消耗量的25%,从目前的660-825万吨水平提升至3000万吨,在目前基础上翻四倍。
压铸铝件的使用量占汽车用铝量约为10%,按该比例测算,压铸件需求量达300万吨,全球市场规模估计为600-1200亿元人民币。
按照规模化生产的两款车型用量进行测算:一是纯电动车特斯拉,采用铝合金作为车身框架,车身重量为2100千克,铝材使用占比为17%,大约为360千克;二是新款福特F-150,采用全铝车身结构,每辆车铝材使用量480千克。
以此折算每车平均使用铝材420千克。
按国内汽车年产量2000万辆计算,潜在铝材市场规模为840万吨,市场规模约为3360亿元,其中压铸件规模为84万吨,最大市场规模约为3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