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讲义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1、时域特性
固定目标
相位差
2 1 02 0tr
回波信号频率
f2
1
2
d2
dt
0 2
f0
运动目标
R R0 vrt
常数 常数
发现目标的起始点
径向运动速度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1、时域特性 运动目标
2R tr
2(R0 vrt)
c
c
2 0[t 2(R0 vrt) ] 01 02 ]
fr1 fr 2
2 * fr1 * fr2 fr1 fr 2
采用参差重复频率对性能的提高 提高了盲速,改善了曲线的平坦度
四、盲速、盲相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2、盲相 盲相与盲速的区别
对消器的输出
y(t)
u '(t) u(t)
2Ur
sin
d Tr
2
sin
d
t
d Tr
2
0
引起盲速
z ej
z e j 2 f 'd / fr
H (z) 1 e j z1
f 'd
复数滤波器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 (AMIT: Adaptive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杂波频谱中心变化,滤波器的凹口应自适应地对准杂波中心
H (z) 1 e j z1
H (z) 1 w z1
1、盲速 采用参差重复频率
fr1
2 fr1
3 fr1
f
合成后的传递函数
多重复频率
Tr Tr T
fr2
Tr T Tr Tr T
2 fr2 f f
Tr T
H1(z)
H2(z)
…
HM(z)
1、盲速
采用参差重复频率对性能的提高
设等效盲速为
v
' r
0
等效多普勒频率为
f
' d
0
v'r0 为采用参差重复频率
c
c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多普勒信息提取方法
通常 如果
1
fd
1
fd
采用多个脉冲提取 fd 采用单个脉冲提取 fd
闪烁(蝴蝶效应)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盲速
Fd 0 1
fd fr Tr
Fd 检波器得到的频率
盲速:有运动目标,但不呈现“蝴蝶效应”
fd
2vr
nfr
1
vr nfr
nfr
2vr
1
vr 2 nfr
1、盲速 从对消器的角度分析
H () H max
fd nfr 盲速
盲速区
1 最大不模糊的速度: fd 2fr
2
vr m a
x
1
2
fr
Recalling
最大不模糊的距离: R max c
2 fr
c
v R r max max constant 8
vr max fr 4
三、动目标显示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组成
目的:抑制固定目标,提取运动目标信息 原理:利用运动目标和固定目标在频谱上可分离
系统构成:相干振荡器、相干检波器、对消器
分类: 中频全相参(干)动目标显示,(适于主振放大式发射机) 锁相相参动目标显示,(适于自激振荡式发射机,
如末级为磁控管)
1、基本原理框图
采用最小输出功率准则
P0 0 w
利用Cauchy-Reimann Eq.
wopt
- E{[x(t)x* (t Tr )] E{[x(t Tr )x* (t Tr )]
多级FIR型的AMTI
频谱补偿法滤除运动杂波
频谱搬移
四、盲速、盲相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1、盲速 盲速的原因
fd nfr
Fd 检波器得到的频率
一次对消器
u '(t)
u(t)
+
检波器
延迟Tr
- y(t)
u(t)
u(t) Ur cos(d t 0 ) u '(t) Ur cos[d (t Tr ) 0 ]
y(t) u '(t) u(t)
2Ur
sin
d Tr
2
sin
d
t
d Tr
2
0
幅度
正弦信号
dTr n 时, fd nfr , y(t) 0
3)正交双通道
s(t) e jit 1 u (t)e jit u* (t)e jit e jit 2
1 u(t) 1 u* (t)e2 jit
2
2
s(t) e jit s(t)[cos it j sin it] s(t) cos it js(t) sin it]
同相支路I
正交支路Q
Tr
2
H () H max
一次对消器的缺点: 凹口窄、上升时间长
2、消除固定目标回波
二次对消器
x(n)
Z-1
x(n 1)
-
+
Z-1
-
+ y(n)
传递函数
Y ()
H ()
1 e jTr
2
X ()
H ()
H max
sin
2
Tr
2
对消器对固定杂波的消除 一次对消
杂波
二次对消
分析: 二次对消较一次对消有所改善 通带内频响不均匀 属于有限脉冲响应(FIR)滤波器
c
回波信号频率 f2 f0 2vr f0 c
相位差 func(t)
fd
2vr c
f0
1、时域特性 径向速度的概念
vg
二维
o
vt
vg
三维
o
vt
目标静止
vr v sin
平台、目标都运动
vr vg sin vt sin
平台静止、目标运动
vr vt sin cos
90o
vt
s(t) cos(d t) j sin(d t) e jdt
由于发射信号有限长所引入的频谱展宽
二、动目标多普勒信息提取方法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
基准信号: U0
检波器: U0 Ur
1/ fd
运动目标
固定目标
相邻脉冲的相位差
dTr 0 2vrTr
c
相邻脉冲间的时延变化量
tr 2vrTr 2R
引起盲相
点盲相:相邻时刻的检波器的输出相等,从而使对消器的输出为零 连续盲相:若干重复周期连续出现丢失动目标回波
点盲相
投影
连续盲相
强杂波背景下
限幅作用使合成矢量近似为常数
合成矢量的端点 投影区
解决盲相的方法 1)改善相位检波器的特性
如:采用平衡相位检波器
2)中频对消
解决盲相的方法 3)正交双通道
由于是IIR型,有限脉冲干扰的影响
递归型滤波器的设计(二次对消) 非递归型
递归型
传递函数 两个零点
传递函数
两个零点 两个极点
递归型滤波器的设计(二次对消) 非递归型
递归型
多次相消梳状滤波器 零、极点的设计
3、消除运动杂波
一次对消
杂波
f 'd
二次对消
目标: 滤波器的凹口对准杂波中心
技术: 设计零点
2
第一盲速、第二盲速、……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频闪
目标的多普勒频移
提取的 多普勒 频移
Recall: Nyquist采样定理
(相位模糊的概念)
Fd fd
出现频闪的条件
fr 2 fd
频闪:相干检波器输出的脉冲包 络调制频率不等于回波信号的多 普勒频率
高速运动目标时容易出现频闪
2、相关脉冲多普勒雷达(续) 三个概念 闪烁 盲速 频闪 都是由于脉冲工作体制引入的
2
消除了固定目标,同时引入运动目标的盲速
2、消除固定目标回波
一次对消器的频域分析
x(n 1)
x(n)
Z-1
-
+ y(n)
y(n) x(n) x(n 1) H(z) 1 z1
传递函数
H () Y () 1 e jTr X ()
(1 cosTr ) j sin Tr
H ()
H max
sin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2、频域特性
PT (t)
幅度值 零点位置
sin( f ) f
t
21
12
f
PT (t) sin(0t 0 )
t
f0
f0
1
f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2、频域特性
时域脉冲串(无限延拓)
Tr
t
1 f0
Tr
谱线之间的间隔
f0
1
f0
f
一、动目标与固定目标信号的特点
下的盲速
可以看成是
fr1和 fr1的最小公 倍数
采用参差重复频率对性能的提高
fr1
2 fr1
fr2
Tr1 3
3 fr1
Tr 2
f
2
f
' d
0
3 fr1
2.5倍?
2 fr2 f f
fd0
fr1 fr2 2
fd0 5 fr1 4
3 fr2 fr1
2
12 k
5
2
fd0
Tr1 Tr 2
2
11
第六章 运动目标检测
MTI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 MTD (Moving Target De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