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高层建筑设计论文城市空间研究论文

超高层建筑设计论文城市空间研究论文

浅析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各种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建筑行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开发利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也推动了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化发展。

超高层建筑规模巨大、壮观宏伟,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愈加的惹人注目,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标志性建筑构型,它已经不仅仅只具有居住价值、商业价值,同时也兼具美学价值,与周围的环境能够融为一体。

本文就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做了相应论述。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城市空间
前言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着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随之带来的城市的居住问题己经成为人口压力的主要矛盾,为了缓解人口的突然膨胀,大量的超高层建筑被插入城市中,占用了城市规划的主要精力,然而超高层建筑依然剥夺了大量居民享受自然光、自然通风的权利。

超高层建筑对小区和街道的气候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然而社会的进步带来的应该是方便群众的便利,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让群众逆来顺受,改变自己原有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环境产生不适。

合理地处理建筑与城市环境、群众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令超高层建筑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正在逐步探索中。

1关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
1.1超高层建筑主体的设计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壮大,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即为体积硕大、构型奇妙、工程难度,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和经济水平,所以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建筑的高度、施工的难度、结构要求、功能要求等导致了超高层建筑不能很好地进行外观上的设计,有的建筑甚至会使结构形式裸露。

但是,能够很好表现整个超高层建筑构型的就是塔楼,它是整个超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能够很好体现整个建筑的造型,所以塔楼的设计对于整个超高层建筑的外观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鲜明特点,形成了一个区域的代表、一个地方的标志,这其实也是超高层建筑得以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世界性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用地问题也成为一个越来越紧张的状态,超高层建筑不断发展,很多设计师决定另辟蹊径,加入创新元素,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建筑的概念被更多的提起,比如气候大师杨经文就采用了“生物气候大楼”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了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这一引人瞩目的建筑,其中引入了大量的植物,既有利于调节气候,还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很好地将建筑与自然相结合,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设计生态节能型建筑已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超高层建筑的最上层部分—顶楼,其主要起到了强调整个建筑设计感以及个性化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1.2巧妙利用广场
超高层建筑的体积非常巨大,有些建筑设计又只追求华丽的外表,因此常常会造成一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导致人心理上的压力。

在建筑设计时,设计师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对建筑采取后退处理的方法;另一种就是巧妙利用广场的设计,广场可以对空间的挤压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广场作为一个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已成为一个城市的节点,一个人文活动中心。

广场还可以成为一个应急避难场所,使建筑形象更加突出,与建筑合为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

1.3运用处理方法
对于建筑的底层部分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更加美化、人性化以及便利化。

人们经常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方式来丰富其建筑设计空间;与此同时,底层架空可以很好地利用空间,将建筑、广场、道路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空间,分散人流,缓解拥挤,为公众提供方便。

而入口缩进的方法可以很好地丰富空间层次感,有效利用占地面积,缓解入口矛盾,并且容易设计出新颖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城市规划设计
2.1避免超高层建筑密集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密集度问题,虽然从城市办公方面来说是更加方便有利,但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了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严重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超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
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超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超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2超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一般来说,超高层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发达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而超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因此,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超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2.3超超高层建筑的数量
超超高层建筑大多是作为一个城市的代表性以及标志性建筑物,并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但是其经济性能、实用性能并不高,所以如果仅仅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一两座超超高层建筑就可以了。

2.4超高层建筑的密集度
超高层建筑虽然可以很好的减少占地面积,对于企业的办公行政管理等方面都有益处,但是超高层建筑的密集也就意味着人群的密集、交通工具的密集,也意味着空间、交通的拥挤。

此外,其造成的一些污染危害也是很严重的,比如光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超高层建筑密集,限制其密集度。

3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性
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时,应保留足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

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主要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更好的
环境,特别是压力巨大的上班族,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愉悦身心。

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既要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更要做到美观、个性、实用。

目前,现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逐渐向生态、简约的趋势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及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保护逐渐被企业所重视,建筑师在对于超高层建筑的主体设计时开始走向“环保型”“生态型”的设计,这也是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生态型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在现有的条件下虽然在成木和造价上都很高,但是这种成熟的设想必将成为将来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性上也必将形成一致的趋势,除了生态型的设计理念,简约型设计也将逐渐流行起来,去掉那些繁兀复杂的细节,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时尚、个性,这种设计更能给人一定的舒适。

按群体设计的住宅形式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如下:
3.1年轻群体
当下,超高层建筑设计主要针对的人群就是年轻群体,这本身与年轻人追求的时尚、高端以及个性等没有关系,这种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感对于年轻人群来说更加受欢迎。

3.2老年住宅
现在,在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时,应特别要考虑到老年群体。

在主体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应注入更多的方便性和实用性。

在针对老年人
这一特殊群体上应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与老年人活动的城市空间相协调,相统一,实现人、建筑、理念的统一、和谐发展。

4结语
目前,超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建筑形式和风格也不断地变化着,我国超高层建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超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

建筑的目的已不再是居住或与人的基本生活活动相关的功能,而是以贸易和管理等的纯商业化形式存在,作为城市主体的人类,成为这些巨楼的附庸,这些巨楼对城市人群的排挤——吸附作用,使城市迅速向外扩大,这也是当下人们现阶段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永凡.浅谈城市空间与建筑的关系[J].山西建筑,2007(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