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一、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②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③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其宗旨是为国家服务
④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之所以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因为()
A.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监督权是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C.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3.“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
A.依法行政 B.科学立法 C.执法必严 D.公正司法
4.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力②我国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④规范公共权力行使,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改革正当时,良法应运生。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由此,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掀开新的篇章。
备受期待的监察法从蓝图走进现实。
这体现了()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6.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认为:对被告人许红兵等16人涉黑一案作出的一审判决,定罪准确,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2018年5月29日,该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此判决体现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有()
①与法同行②科学立法③严格执法④公正司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下列符合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于2018年3月20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
②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某村委会向每户村民收取100元村容建设费
③小月在上学路上因怕迟到而闯红灯
④某市执法机关依法查封了因生产假葡萄酒被“焦点访谈”节目曝光的假酒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
从中你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②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全票通过,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有利于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④英雄烈士保护法给某些“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的行为,
划下了不可逾越的法律警戒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棚户区改造“强制拆除”百姓的房屋;工商部门暴力打压“小摊小贩”,给人民群众的感觉是“任性”、“把法律置于脑后”。
这些现象()
①是普遍存在的,无可厚非②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是法治社会的“毒瘤”③没
有做到依法行政,是行政权力的滥用④是权力“任性”的体现,必然有害于法治中国的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随着互联网发展,广大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相关政府部门将定向解答、限时回复解决。
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表达权、参与权
③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④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政府带头严格执法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B.政府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C.各级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D.公民权利必须无条件服从公共权力
12.“法律是听我说的,我是代表执法的,我就是法,随时刑拘你……”派出所所长张某这样说。
这一言论()
①错误的,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②正确的,因为法律具有强制性
③错误的,执法机关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④错误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2018年,我国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673.8万件,同比上升8.2%;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2.9万件;审理劳动争议案件47.5万件。
这表明()
①我国切实保障公民的民主权益②我国的社会治安环境还有待改善
③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逐步提高④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D.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5.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在坚持厉行法治的过程中应该()
①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②培育法治精神、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③加强立法,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④少享受权利,多履行义务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二、问答题
16.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请回答: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核心及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17.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我国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简要谈谈你对“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的理解。
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材料二: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德治和法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
(1)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厉行法治,请从不同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2)作为中学生,在实施“法治和德治”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第2课时答案
一、选择题
二、问答题
16、(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7、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8、①全体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每个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④国家: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