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晨昏线问题晨昏线是光照图中点线面三要素之一,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一、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在晨昏线上任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判断下一时刻进入昼还是夜,进入昼,则为晨线;进入夜,则为昏线。

如图:弧DAE 为昼夜半球分界线,其中AE 为晨线;DA 为昏线。

二、晨昏线的特点1、是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且永远平分赤道的大圆2、与经线有两种关系(1)重合:每年春、秋分日时,且晨昏线过极点(2)相交: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在〔0~23 º26´〕之间,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极点的太阳高度,和开始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二至日时,夹角最大为23 º26´。

3、和纬线有三种关系(1)太阳直射赤道时,和纬线互相垂直、平分 (2)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时,如右图①纬线a 和晨昏线相交,夜弧BAC 说明昼长夜短,如图中为北极点,则B 为日落点,C 为日出点, ②纬线b 和晨昏线相切,A 为切点之一(另一切点在刚显出极夜的纬线圈上),刚出现极昼。

纬度和直射点(F )的纬度互余,极昼极夜范围为切点和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

此时太阳高度为0 º,地方时为0:00;正午太阳高度(A 1)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例图中为46 º52´),地方时为12:00。

③纬线c 和晨昏线相离,出现极昼,其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 4、与地方时的关系(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NE )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ND )的地方时为18点; (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NF )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NA )地方时为24(0)点。

5、以15度/小时自东向西运动6、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如图中的ABCDE )7、晨昏线上的信息变化:如图NNN二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A· ·B(1)二分日时,晨昏线上的日出、日落时间处处相等(2)夏至日时,晨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出地方时从0到12点,昏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落地方时从0到12点;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短(3)冬至日时,晨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出地方时从12到0点,昏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落地方时从12到0点,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长三、晨昏线的应用根据上述一、二两点,即可判断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相关问题一、地方时(一)定义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二)规则1、东比西早(东经度的地方时始终比西经度地方时早)2、经度相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三)地方时的计算(见《导与练》13页)1、公式:2、使用条件:a.加减号的运用:b.经度差的计算:3、方法步骤:4、地方时公式换算经度:思路:两地地方时时差=两地经度差注意:判断两地的东西二、时区与区时(一)时区划分(见《导与练》13页):划分原因、过程略1、划分结果:共24个时区,分别是0时区、东、西1—11区,东西12区2、规律:a.全球14个时区,每个时区15个经度范围b.每个时区有一条中央经线:其度数=时区序号X15度;时区序号=经度数/15 商化整数(小数4舍5入)c.每个时区的经度范围:中央经线度数加减7.5度(二)区时1、规则A.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的统一用时即区时。

如东八区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120度的地方时B.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早2、区时计算A.公式:某地区时=已知时区区时+/-- 两地时区序号差值B.使用条件:a.加减号的运用:所求地时区在已知地时区东侧,用加号;西侧,用减号b.时区序号差值计算:均为东或者西时区,直接相减;一东一西,用加号C.区时与地方时的相互换算规则:每个时区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东经32度的地方时为12点,求东经32度的区时三、日界线相关计算(一)两条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东、西12区的界限,固定不变);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点所在的经线(随自转而移动)。

(二)两条日界线的由来略(三)日界线两侧日期的差异180度经线:以东为旧的一天(昨天),以西为新的一天(今天);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以东为新的一天(今天),以西为旧的一天(昨天)。

(四)两个日期范围的描述新的一天: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往东到180度经线或者180度经线往西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旧的一天: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往西到180度经线或者180度经线往东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

特殊情况:当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为180度经线时,全球处于同一天(五)计算只要找到地方时为0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或者180度经线的地方时即可四、行程问题见《导与练》13页,注意理解,加减号的运用五、时间计算需注意的问题月份大小所涉及的天数、平年闰年(2月份天数);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美国东部时间(大西洋时间):西五区区时美国西部时间(太平洋时间):西八区区时 .............................地球自转偏向力一、定义与特点定义见教材特点:力的方向始终与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其运动方向。

二、结果: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规律:沿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北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纬度越高,偏转越厉害。

三、偏向影响的领域(一)河流(水流):港口建设、河流弯曲方向、河床侵蚀程度(二)气流:风向、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旋、反气旋(三)洋流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与应用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见《导与练》16页)(一)昼夜长短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图解与文字)略(二)昼夜长短的季节(时间)变化规律(图解与文字)略重要结论:A.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B.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越向该半球高纬,昼越长,且有极昼C.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D.各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不一致,纬度越高,昼长或者夜长的变化幅度越大(三)极昼极夜讨论1、南北极圈与极点之间,可能出现极昼极夜;2、极圈线上有极昼极夜各1天,极点有极昼极夜各约半年,北极点极昼天数比南极点多3、出现极昼极夜的起止时间与持续时间的估算思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即可估算例如:北纬70度的极昼持续天数是多少?二、昼夜长短的计算(一)根据昼弧与夜弧计算(最基本)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度;夜场=24—昼长(二)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日出时间为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间为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12—日出时间)X2;昼长=(日落时间—12)X2;夜长=日出时间X2=(24—日落时间)X2以上公式可得出结论:a.日出时间早于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则昼长夜短;b.日出时间晚于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则昼短夜长;c.赤道永远6点日出,18点日落;d.春秋分日,全球均6点日出,18点日落(三)根据“同纬等长及对称”原则进行判断1、同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间相同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等长对称分布,即北纬X度的昼长=南纬X度的夜长;3、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纬度地区夏至日昼长=冬至日夜长(四)根据教材21页的图B得出北纬20、40、60度的昼长,进而进行估算北纬20、40、60度的昼长分别为:13时13分,14时51分,18时29分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应用见《导与练》17页,内容略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应用一、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不同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中是具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具体如下图所示:(一)赤道(昼夜等长)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b;6点日出,18日落,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º—Φ直射点。

(二)昼长夜短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a;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地方时为12点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三)昼短夜长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c;6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地方时为12点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四)恰好出现极昼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d;昼长24小时;0点日出,24点日落,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高度最大,其大小为直射点纬度数的两倍。

(五)已经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e;太阳终日不落;0点时太阳高度最小,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高度最大。

最小太阳高度与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数的两倍。

(六)出现极昼的极点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为f;太阳高度终日不变,其大小为直射点的纬度数。

注意:判读该图时,时间是地方时还是区时(北京时间)A二、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太阳高度等值线图1 图2 图3(一)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某一时刻,全球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状分布递减,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把太阳高度相等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太阳高度等值线。

为了表示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状况(昼半球),常常用太阳高度等值线来表示(二)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特征(图3)1、昼半球上,太阳高度等值线以直射点为圆心,呈同心圆分布,太阳高度从圆心向四周递减;0度太阳高度等值线为晨昏线一般左侧为晨线,右侧为昏线。

2、过圆心的横线为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过圆心的竖线的大部分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

3、若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图2),则A,B不为极点,但A,B在同个经线圈,A,B的纬度值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互余;该经线圈的大部分(如图2中的NOB经线)为12点,对应的均为正午太阳高度值,另一部分(图2中的NA)为0点出现极昼现象4、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图3),A,B为极点,AOB为一条完整的经线,则该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该经线上所对应的太阳高度值为正午太阳高度值。

(三)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判读图1 图2 图31、晨昏线的确定。

A未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

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

在这种图上,太阳直射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

有数字标注的图上,则应视具体数值而定: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数值为0°,则为晨昏线(晨线和昏线区分方法同前)(如图2);二是图中最外侧的圆圈不是0°,也就不是晨昏线。

这是一种局部的等太阳高度线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部分(如图3)。

2、极点位置的确定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

当太阳直射北纬δ度时,北极点在与最北点距离为δ度的内侧位置(即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此时图上没有南极点。

太阳直射δ°S时,南极点位于距最南点δ度的内侧位置,图上没有北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