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
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

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

如:
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

等等。

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
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

如:
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

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

相反,五味子、山楂、乌梅等可酸化尿液,使碱性的四环素族、红霉素排泌增加,疗效下降,而与酸性的抗生素合用则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加强。

4。

四环素族、异烟肼与含钙镁铝铁离子的石膏、海螵蛸、赤石脂、滑石等合用时,可产生螯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降低利用度。

5.抗生素、麻黄素、颠茄町、洋地黄、氨基比林、异烟肼、维生素B1、硫酸亚铁与五倍子、柯子、地榆、虎杖、大黄等合用,可与其中鞣质结合,失去活性,也难以吸收。

6。

血余炭、艾叶炭、棕榈炭、煅瓦楞有强大的吸附力,可减少抗生素在倡导的吸收,不宜合用。

三、拮抗作用
中西药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如:
1 甘草与双氢克尿塞均排钾,可加重低血钾症。

2 神曲、麦芽含多种消化酶,抗生素、磺胺药使其活性受抑制,减弱其消食健胃的功效。

3 麻黄不宜与胍乙啶、优降糖、异烟肼同用,因能使血压上升。

4 槐花、桑寄生生成的槲皮素可与多价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故不宜与碳酸钙、三矽酸镁、氢氧化铝同用。

5 甘草、鹿茸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能促进糖原异生,使血糖上升,与优降糖、甲磺丁脲同用可产生拮抗作用。

6 茵陈与氯霉素有拮抗作用,使其胆囊炎的疗效降低。

7 庆大霉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8 犀角、珍珠可使黄连素抗菌的疗效降低。

9 昆布、海藻可使异烟肼失去抗结核作用。

四、降低毒副作用
中西药联用时,首先,在临床上常有目的地加以选择,使其互相制约,以降低毒副作用。

如在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辨病治疗的基础上,取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之长。

即对病人做出诊断(辨病),然后进行辨证,在此基础上考虑选用药物。

例如,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肿瘤缩小,但出现毒副作用,呈燥热伤津的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即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益气养阴中药而取效。

又如,取中西药各自特性之长,以降低毒副作用5— Fu与环磷酰胺均为抗癌药,常产生胃肠道反应,可用白芨、海螵蛸粉配成制剂,不仅能止血消肿,还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止严重消化道反应。

其次,是掌握配伍禁忌及防止产生配伍禁忌的措施:既要充分发挥中医“君臣佐使”、“相反相使”等配伍组方理论的作用,又要以西医药学的药理及药物理化性质为基础,注意药物间协同、拮抗及分解、沉淀,变色,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特别是含有鞣质的重要,易与很多药物形成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

中西药联用后降低毒副作用的实例很多,各地均有报道,例如:
1 生地、女贞子、僵蚕、响铃草、甘草均能降低链霉素的耳毒性副作用。

2 小柴胡汤、人参汤可减轻丝裂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

3 十全大补汤可治疗利福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4 去甘草酸的甘草与呋喃旦啶合治肾盂肾炎,可使胃肠反应减轻,而杀菌作用不受影响。

这些用法均值得推广。

五、增加毒副作用
例如:
1 朱砂忌与三溴片、巴氏合剂同用,以免生成有刺激性的溴化汞,引起药源性肠炎。

2 苦杏仁与可待因合用宜谨慎,以免呼吸中枢过渡抑制而死亡。

3 四季青、黄药子可损害肝脏,与雷米封、四环素合用,毒性增加。

4 链霉素、新霉素硫酸盐在胃肠到分解产生少量硫酸,使雄黄之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5 药酒可以加速雷米封、利福平在肝脏中分解代谢,可导致肝脏坏死,也能使环丝氨酸、肼苯哒嗪、胍乙啶出现中枢毒性。

6 红霉素可抑制茶叶代谢,引起茶碱中毒。

7 复方丹参片加争光霉素可促进肿瘤转移。

总之,中西药联用后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而复杂,我们要重视运用有益的合并应用,又要防止配伍不当现象的发生。

使中西药联用做到有的放失,增加疗
效,防止毒副作用,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中西药联用的毒副反应
据报道,病人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毒副反应的约占入院病人总人数的50%以上。

这是个惊人的比率,确实不能掉以轻心。

所谓的毒副反应,均属于配伍禁忌之列,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形成难溶性物质,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例如,四环素族抗生素,雷米封与含铁、镁、铝、钙等多种二价以上金属离子的中成药同服,会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

含上述离子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下几十种,如:含钙的石膏、海螵蛸、石决明、龙骨、龙齿、牡蛎、蛤界壳、瓦楞子;含铝离子的明矾;含铁离子的自然铜;含铁镁铝离子的磁石、代赭石;含铁铝钙镁离子的赤石脂、钟乳石等组成的汤剂及橘红丸、追风丸、明目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丸、女金丹、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片、复方五味子片等等。

上述汤剂或中成药所含盐类大多是不溶或难溶的,但在胃液中强酸条件下,大多能以离子态进入胃液内,与四环素族或雷米封络合。

此外,槲皮素是多种中草药的生物活性物质。

据《中药大词典》以知含槲皮素的中草药达80种,而含槲皮素各种糖甙的数量更多,如含槲皮甙的有22种,芸香甙有78种,还有多种结构的糖甙,这些糖甙在体内吸收、代谢过程中可能分解产生甙元槲皮素。

槲皮素与钙镁铁铝铋离子形成赘合物而降低疗效。

因此,凡由柴胡、旋覆花、桑叶、槐花、槐角、山楂、侧柏叶等含槲皮素的常用中药组成的方剂或成药,都应该避免与碳酸钙、维丁胶性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碳酸铋之类的西药合用。

还有广泛存在与植物类中药中的鞣质,能与重金属离子、生物碱盐类和蛋白质生成不溶性沉淀,是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的灭活剂;也能使多种抗生素,维生素B1失去活性而影响其吸收利用。

因此,含有大黄、山茱萸、石榴皮、五倍子、诃子等的汤剂或中成药,与上述西药合用是不适合的。

2、产生有毒化合物
含朱砂(Hg++)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梅花点舌丹、人丹、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

以免产生有毒物的溴化汞或碘化汞等沉淀无,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原性肠炎。

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同服。

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可生成硫代砷酸盐使疗效下降。

这些中成药也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

因为这些西药在胃液中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信息资料来源《华人医学论坛》
收集整理者:药械科王美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