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常见的力现象的分析,能说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用这一规律来解释相
关的现象。
(3)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学会用科学归纳法简单描述出所观察的力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得出力的初步
概念。
(2)通过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
见力的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喜爱物理、乐于实验、勇于探索身边物理
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会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简单的力现象。
【教学难点】
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体验中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会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壱、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力的现象、生活感悟导入新课
二、明确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明确学习任务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生自学101 页---103 页,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一:小组合作与展示
1. 利用手中的器材展示一个物体受力的情况
2. 在日常生活中实例,
小组做实验,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
学生捏气球、压气球。
小结:
归纳实验分析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定义
(设计意图:由生活实例,归纳力的定义,训练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学生展示
讲解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通过学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受力现象中,学生能找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析课本中的例子)
活动二:用手拍桌子,谈感受
用手拍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实验,感受到手的疼。
探讨为什么痛,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教师分析手与桌子的关系
学生归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回扣课本的准确描述科学的严谨性
投放问题,学生列举生活实例,物理回归社会
活动三:利用手中器材当力中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发生那些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通过物体的变化,明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学生展示
教师引导总结
活动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梳理本节所学知识,创建知识思维导图)
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五、当堂达标学生认真完成
六、主题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完成情况
七、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题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点
六、主题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