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单元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
68------7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以及运用推理解决简单
问题这三个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中,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是以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得到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同时让学生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及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的方法。
在第二部分中,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他是让学生从观察实物转为观察立体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位置分别对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体现了学生对于三视图知识的初步渗透。
在第三部分中,重要是要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充分的,能够简单的推理解决部分简单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来观察物体,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一个简单的物体、几何体的形状,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难点:辨认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推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观察物体1…………………………………1课时
观察物体2…………………………………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68页例1
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四名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熊猫玩具来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在结合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形状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
并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能辨别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是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的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具、教具:手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初步感知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听听下面这个故事,你们想象一下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故事导入: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他的小孙女欢欢、喜喜和外孙子乐乐去动物园看大象。
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跑去。
东东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说:“奶奶,奶奶,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奶奶,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
笑笑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婆,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
“哎呦呦”李奶奶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难道有三只大象?”
教师:真的有三只大象吗?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大象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是同一只大象,只是他们所观察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就有所不同了,想要看到物体的全貌或者整体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实际观察,积累经验。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玩具,大家看看是什么?
(出示手鼓,并将手鼓摆放在学生桌子的正中间。
)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摆一摆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
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
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
)
(3)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
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走到本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你们现在看到的数学书的画面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数学书的那一面?
教师提出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
教师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数学书的画面也不一样了。
三、情景模拟,发展空间观念。
1、读懂情景图,理解位置关系。
教师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青同学们想一想,分别站在4名同学的位置观察熊猫,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2、情景模拟,明确位置关系。
教师:青同学们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对照情景图,看你们站的对不对?
教师:看看小明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如果你是小红,小芳或者小亮,又该站在什么位置?青同学们自己站一站,看一看。
3、正确判断。
教师:根据情景图,想想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在说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4、游戏巩固。
教师:下面,老师任意出上面图中的一张照片,请你们判断是谁看到的,然后快速的站到那一边去。
四、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六、畅谈收获,总结。
教师: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那些收获呢?下来说给你的同桌以及伙伴们。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位置后
左右
前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个知识目标,学生基本完成,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
的形状可能不同,能够辨别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全面,正确的去观察物体以及方法,但是在教学方面,这一部分,我没有着重讲,这是我的失误。
在情感方面,使对于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的看待事物的意识,这一方面,我一带而过,可以说向学生传输的太少或者可以直接说没有。
在教学重难点方面,教学重点,学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对于教学难点,有个别学生还是很模糊,不能够很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