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生物专题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生物专题总复习知识点

专题一科学探究一、本专题的主要考点:1、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2、考查探究实验中的控制变量与对照实验.3、考查探究实验的数据处理.4、考查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二、知识梳理:(一)、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

2.作出假设: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问题作出可能的假设。

3.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科学地设计实验,选出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4.实施计划:严格执行探究方案,对实验现象仔细观察、记录。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实验通常采取多个个体参与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

5.得出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若假设不正确,需重新提出假设进行新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6.表达与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初中生物学解答探究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多个参与原则(或实验重复多次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三、考点梳理:1.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探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实验变量:两组对照实验中一般只能设计一个变量. 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到两个对照装置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

3.变量的设计是对照实验的关键: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假设,要具有可对比性,除了变量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相同。

4.对照实验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一般要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实验结果(或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区别实验组:通常是接受你所设计的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

6.做结论: 结论要符合实验目的; 结论里一定要含有变量;结论要符合实验结果.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一、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1、1665年,英国虎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

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

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

二、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1、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10×272个。

2、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通过生长形态结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细胞分化。

(人体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3、正常的细胞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这就保证遗传物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稳定性。

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变。

4、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观察。

三、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1、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2、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繁殖器官。

5、动物体组织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67、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系统主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8、从外形上看,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

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胸腔有心脏、肺等器官,腹腔有胃、肠、肝脏等器官。

臀9、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中特点:(1)身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2)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等。

草履虫1)形态:像倒转的草鞋底。

2)结构: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

3)生命活动:运动:纤毛摆动营养:食物细菌、单细胞藻类,在食物泡中消化吸收。

排泄:伸缩泡、表膜呼吸:表膜生殖:细胞分裂10、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草履虫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它和变形虫容易培养、繁殖快,是研究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的好材料。

草履虫能消耗水中的有机质,吞掉细菌。

有净化污水的作用②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生产面包、馒头和酿酒,也可制药。

专题三生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一.根尖的结构1.根冠:细胞排列不规则,具有保护作用。

2.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具有分生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3.伸长区:细胞迅速生长,体积增大,是根生长最快的部分。

此部分能够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

注:根能够不断长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的分裂和伸长区的伸长。

4.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大量的根毛,增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二.根吸收水分的条件根毛细胞溶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根吸收水分。

三.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植物一生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很多,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有: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含钾的无机盐,被称为植物生长“三要素”。

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营养物质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2.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摄入人体的糖类最终被分解为基本的葡萄糖。

而葡萄糖为人体的各种活动提供能量,3.脂肪:脂肪也是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

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在体内储存起来,主要储存于皮下、肠系膜等处。

4.维生素:(1)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者往往出现暗视觉障碍。

皮肤粗糙。

(2)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

所以缺乏者,儿童宜患佝偻症,成人缺乏者得骨软化症。

(3)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维生素B1的来源是:糙米、鱼、瘦肉。

(4)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者会出现坏血病。

5.无机盐:在体内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但其作用十分重要。

缺钙的人患佝偻病(成年患骨软化症),再如: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缺铁会造成缺铁专题四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一)组成及功能1.血液: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的种类及功能: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在人体内,血红蛋白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与氧结合,在组织处毛细血管内与氧分离。

血型与输血:A B AB O,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2.血管:动脉:管壁厚,弹性大,血流快。

静脉:管壁薄,弹性小,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慢毛细血管: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管壁最薄,管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在体表测得脉搏的血管为动脉血管(桡动脉),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血压。

3.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腔,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

心室与动脉相通,交界处有动脉瓣。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流动的方向。

左心室------- 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二)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起点)------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终点)(此处进行物质交换)血液经体循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起点)-------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终点)(此处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经肺循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循环的功能:把氧气和养料运输给组织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等废物运输到相应的器官排出。

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是叶片上的气孔。

(二)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片的温度。

2 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3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专题五植物体内物质的转化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1、叶片的结构:①表皮;②叶肉;③叶脉表皮上的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保卫细胞内含有少量的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使得叶片呈绿色)。

叶脉内有运输水分、无机盐的导管和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具有运输和支持作用; 2、光合作用: ②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③场所:叶绿体; ④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⑤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⑥条件:光、叶绿体⑦实质:物质变化是把简单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能量变化是把光能吸收并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⑧意义: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为工业提供原料; 为动物的人提供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为人和动、植物的呼吸提供氧气,调节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3、呼吸作用:指在细胞内进行的,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如葡萄糖)氧化分解,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注意:(1)能量的去向有两个: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ATP 中;(2)ATP 是一种高能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澄清的石灰水的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遇到二氧化碳时就会生成白色沉淀;4②、利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来储藏粮食的措施:(1)把粮食晒干后储藏;(2)选择通风、干燥的仓房;(3)低温储藏;③、新疆地区瓜果特别香甜的原因:新疆地区夏天白昼长,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夜间短,气温低,呼吸作用不强,有利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积累;④、大气中碳——氧平衡的反应式:① 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叶绿体① 公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燃烧等 光合作用专题六生物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的组成:二、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