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交响音乐赏析》讲义罗晓海编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第一章怎样欣赏交响音乐◆课时安排:3学时一、交响音乐发展概述:交响乐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symphony”,意思是“一起响”。
在16世纪时,这个名词指采用和弦性质的多声部器乐;17世纪,交响乐泛指各类刚从声乐独立出来的单乐章器乐、歌剧序曲、间奏曲等;此后经历了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现代等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与变革;古典时期的海顿创立了独立的交响曲体裁,成为交响乐中最庞大的一种器乐体裁。
交响乐的概念广义而言指协奏曲、组曲、歌剧和舞剧音乐、交响诗、交响音画、交响曲等各种体裁;狭义仅指交响曲。
二、鉴赏方法:1.了解音乐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作用;2.了解作者性格、时代背景和创作思想特征;3.了解音乐的本体形态及音乐美的内在性特征、情感性特征、秩序性特征和三度创造特性。
三、艺术价值:交响音乐是音乐王国的统帅,它是作曲家们取精用宏、以独特而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最高层次的音乐美,具有引人入胜魅力的高雅音乐。
它是辉煌的壁画、壮丽的史诗、威武的戏剧、宏博的小说,对于开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人的价值取向,塑造人的完美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多鉴赏交响音乐,非音乐专业学生要打消虚无(所谓“没有音乐细胞”)的顾虑、或满足于纯感性、官能欣赏的浅显态度,努力培养自己的内心感受和“音乐的耳朵”,并以兼及感性和理性 , 即含有品鉴、判断和品评的鉴赏的审美态度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教学录像学习:《走进交响乐》1.交响音乐导航—让你的心感动;2.交响音乐载体—乐队与乐器;3.永恒的旋律—交响音乐主题。
第二章巴洛克时期交响音乐◆课时安排:2学时一、巴洛克时期(1600-1750)音乐特点: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形状怪异的珍珠”。
后用来指那些形式自由,重于表现的艺术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音乐指1600年歌剧诞生到1750年J.S 巴赫去世,这段时期的音乐有一种宏阔的气度,是以感情强烈而求新求变、内涵丰富而结构富于理性为主要审美特征的。
因此,追求气势宏伟而富于动力性、丰富多样而热情如火的音乐美成了这一时期音乐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师为J.S.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第。
二、作曲家及其作品鉴赏:(一) J.S.巴赫(1685-1750):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勃兰登堡协奏曲》选段;2.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3. 《 d小调提琴二重协奏曲》。
(二)亨德尔(1685-1759):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选段;2. 清唱剧《弥赛亚》选段。
(三)维瓦尔第(1678-1741):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全曲—《春》《夏》《秋》《冬》。
第三章古典主义时期交响音乐◆课时安排:5学时一、古典主义时期(约1750-1827)音乐特点:古典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为典范而模仿”。
古典主义则意为完美、优秀或经典的意思,原指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
在音乐上有多种涵义,如艺术价值高的、内容严肃的等等。
但常见用法是与浪漫主义对置,特指海顿、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体现的美学原则和审美特征,即维也纳古典乐派美学原则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除了继承原来的复调音乐外,还确立了主调音乐的写法地位,形成一系列的音乐体裁与曲式规范(如歌剧、协奏曲、奏鸣曲、室内乐、交响曲)。
他们的这一审美趣味与重大成就对于后来的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和现代的音乐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典主义音乐特点为:题材重大、推崇理性、气势宏伟、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以主调和声风格为主。
发展了器乐动力性语言,并广泛用于各种体裁,作曲家既有传统理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二、作曲家及其作品鉴赏:(一)海顿(1732-1809):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交响曲《惊愕》(G大调)第二乐章;2.交响曲《告别》(#f小调)第四乐章;3. 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二)莫扎特(1756-1791):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2. 《第21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3.《第40交响曲》(g小调)第一乐章;4.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三)贝多芬(1770-1827):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第三交响曲<英雄>》(bE大调)第一乐章;2.《第五交响曲<命运>》(c小调)全曲;3. 《第六交响曲(<田园>)》(F大调)第一、四、五乐章;4. 《第九交响曲(<合唱>)》(d 小调)第四、五乐章;5.《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6.《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奏鸣曲> 》第一乐章。
第四章早期浪漫主义时期交响音乐◆课时安排:5学时一、早期浪漫主义(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音乐特点: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也包括传奇和小说等。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兴起最早见于18世纪的文学,将个人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方面,作曲家们强烈表现自己癖好,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因素。
这点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但并非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也并非说古典主义作曲家的创作从不反映个人情感。
只是风格不同,这两种风格曾经还共存了一段时间。
如古典派的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晚年作品都已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风格,是他们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浪漫主义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是人类艺术史的一大“宝库”。
早期浪漫主义乐派代表人物有:舒伯特、伯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威尔第等。
二、作曲家及其作品鉴赏:(一)舒伯特(1797-1828):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第一乐章;2. 管弦乐曲《军队进行曲》。
(二)门德尔松(1809-1847):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意大利交响曲》(A大调)第四乐章;2. 《芬格尔的岩穴》序曲(D大调)。
(三)舒曼(1810-1856):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第三交响曲<莱茵>》(bE大调)第一乐章;2.《第五十四钢琴协奏曲》(a小调)第一乐章。
(四)肖邦(1810-1849):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钢琴曲《#c小调幻想即兴曲》;2.钢琴曲《E大调(离别)练习曲》;3.钢琴曲《bD大调夜曲》;4.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
(五)伯辽兹(1803-1869):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幻想交响曲》第一、二、四、五乐章。
(六)韦伯(1786-1826):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自由射手》序曲;2. 《自由射手》之《猎人合唱进行曲》。
(七)罗西尼(1792-1868):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2. 《塞尔维亚理发师》之咏叹调《快给本城最忙的杂役让路》;3.《威廉·退尔》序曲。
(八)威尔第(1813-1901):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茶花女》选段之《饮酒歌》;2. 《游吟诗人》选段之《铁砧合唱》;3.《那不果》选段《希伯萊奴隶合唱》;4. 《弄臣》选段之《女人善变》。
第五章中期浪漫主义时期交响音乐◆课时安排:5学时一、中期浪漫主义(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音乐特点:19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乐派的鼎盛时期,产生了各种新的体裁,如:李斯特开创了交响诗;瓦格纳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的表现力,把歌剧变成庞大的戏剧化的交响曲;约翰·施特劳斯将圆舞曲这一体裁发挥到艺术的顶峰等。
可谓五彩缤纷、光彩夺目。
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瓦格纳、弗兰克、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布鲁克纳、约翰·施特劳斯等。
二、作曲家及其作品鉴赏:(一)李斯特(1811-1886):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管弦乐《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2. 交响诗《前奏曲》。
(二)瓦格纳(1813-1883):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歌剧《罗恩格林》序曲;2. 歌剧《罗恩格林》选段之—两首婚礼进行曲。
(三)勃拉姆斯(1833-1897):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管弦乐《第五号匈牙利舞曲》;2.《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
(四)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2.《雷鸣电闪波尔卡》舞曲;3.《春之声》圆舞曲;4. 4.《皇帝圆舞曲》;5.《埃及男爵序曲》;6.《火车圆舞曲》;7.《打铁法兰西波尔卡》。
(五)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拉德斯基进行曲》。
(六)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第一乐章;2.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一乐章;3.《1812序曲》;4.《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5.舞剧《天鹅湖》组曲选段。
(七)乔治·比才(1838-1875):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 歌剧《卡门》序曲与选段。
第六章后期浪漫主义时期交响音乐◆课时安排:1学时一、后期浪漫主义(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音乐特点:后期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有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埃尔加、沃恩·威廉斯等。
他们谱写了后期浪漫主音乐文化的尾声,同时也为新时期的现代音乐出现作了准备。
西方出现了各种现代主义音乐流派, 影响最大的是德彪西的印象主义,斯特拉文斯基、兴德米特的新古典主义,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的表现主义等,给世界交响音乐创作造成纷繁复杂的局面。
二、作曲家及其作品鉴赏:(一)马勒(1860-1911):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交响曲《大地之歌》第一乐章。
(二)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生平与艺术成就简介;代表作品赏析;1.《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七章民族乐派交响音乐◆课时安排:4学时一、民族乐派(19世纪中叶)音乐特点:民族乐派是浪漫主义乐派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的许多音乐家虽然深受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影响,但他们实际上更重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创作,因而此间产生了一大批表现本民族的国民性格、愿望和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
正是他们,建立和发展了这一相对独立的音乐派别——民族乐派。
这一乐派并不属于某一时间范围,而是由于这一乐派具有共同的美学准则,而在音乐史上划归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