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书
□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发改委认 □郑州市工程技术中心(发改 □省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
郑州市桐柏南路
周建章
电 话 037156611295
wenzhong-0@
手机
500 45
销售收入
净利润
税收
职工总数 中高级技术
人员数
资产总额
58
31
固定资产
科研经费占 销售收入的
比重
%
%
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员配置情况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建设“中心”的目的和意义,行业发展对“中心”建设的需求情况
一、建设“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1、本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也是煤矿事故多发国;据权威 部门统计,全国煤矿 ( 包括国有重点煤矿、国营煤矿、乡镇煤矿、个体煤矿等 ) 年死亡 人数占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仅次于交通运输事故,列第二位, 因此必须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给予充分和高度重视。对煤矿救护自身来讲,提高抗灾 水平和能力,提高救灾效果,历来是业务范围之内经常研究的课题。 通常情况下在矿井灾难发生之后,往往将原有的通信电话线和各种管路损坏,通 信系统瘫痪将导致被困人员与地面救援人员无法联系,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营救,这也 是矿井救援工作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常用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因为传递信息使用 的电磁波无法穿透底层,不能在井下使用。“ D”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领域,它不 同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方法(包括各种频率和波长),也不同于光纤通 信,激光通信等。实践证明国内外频发的种种矿难,在上述通信设备损坏后,很难实 施有效的通信和救援,本技术采用土质和水的导电性能、岩石等固体的传声功能,将 矿难人员的求救信号,经传感器电子放大电路放大后,进行编码,倍频,脉冲,功效 等电路处理后,实现地面与地下的信息联络。由全方位“ D”波发射器导入地下,以 “ D”波形式传输给地上接收器,完成“ D”波求救信号的发射,信号由全方位“ D” 波接收器接收后,经高增益放大,滤波,降噪,编码,检波,功效等处理后,即完成 求救信号的接收,即可迅速营救。本系统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填补国内甚至国 际地波通讯的空白。 2、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煤矿生产正走着一条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的经 济增长道路,安全问题特别突出,经常发生矿难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 日称:近年我国平均每 7.4 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2003 年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 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 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 美国的 2.2%,南非的 8.1%。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 100 倍,南非的 30 倍,据统计, 2001-2004 年 10 月共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 188 起。 2002 年至 2011 年这 10 年中,中国矿难死亡人数高达 41064 人, 2001 年 10 月 7 日阿富汗战争开战到 2010 年 2 月 19 日,这 8 年半中在阿富汗美军死亡人数整 1000
附件 1:
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申请书
中心名称: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章)
推荐(主管)部门:中原区科技局(签章) 填报时间: 2012 年 03 月 14 日
一、依托单位简况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编制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企业情况
地址 联 系人 电子信箱 注册资本(万
元) 技术人员数
指标(万元) 年度
( 2008 )年 ( 2009 )年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企业 2、科研院所 3、高等学校 □郑州市科技自主创新工程企业 □国家级研发中心
□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 定) □郑州市企业技术中心 委认定) □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 业
4、其他 □郑州市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计划企业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姓 名 年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历
职称 /职务
魏军生
43
本科
高级工程师
朱一儒
63
大专
高级工程师
崔光照
55
博士
教授
甘勇
47
武少峰
48
杨玉和
38
郑新华
37
博士 大专 大专 硕士
教授 工程师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现从事专业
信息工程 计算机技术
许俊杰
26
古昭新
56
白进卿
58
本科 大专 大专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
人,矿难人数是在阿富汗美军 8 年中死亡人数的 41 倍。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矿难带 来的伤亡已远远高出战争带来的伤害。其中很多的伤亡都是因为井上井下中断联系, 没有及时的通信而带来的后果。
目前,由于我国矿井救援设备比较落后 , 救援技术发展比较缓慢 , 致使救援指挥通 信不畅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任务的指挥决策。在矿井救援工作中 , 指挥调度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救援效果 , 许多事故发生后出现救援工作开展不及时或进展不顺 利的现象 , 错过了最佳救灾时机。
建设“郑州市矿山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 D”波通信系统应用于矿 难救援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救援过程中通信系统瘫痪导致被困人员与地面救援人员 无法联系、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营救的局面。因此,建设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于我国 矿难救援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进步意义。
3、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成立“郑州市矿难救援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研发工程转化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需要。本 中心的组建可以有效地提升矿难救援的效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 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目标是成为行业重大科 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基地,成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集散地、扩散源和 转化的平台,积极对行业提供服务,发挥对行业的技术辐射、转移和扩散作用,发挥 骨干带动和示范效应,形成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带动本行业和领域技术水平 提升。 采用信息化、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传统的矿难救援系统进行技术提升,提高救 援效率及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国矿业开采行业技术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难 题,也是关键问题。围绕这些难题,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研发矿难救援技术,开发
“ D”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通信领域,它不同于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方 法(包括各种频率和波长),也不同于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因为以上种种通信 方法,在矿难发生后原有的通讯条件已经破坏,导致各种通讯方式无法实现地下与地 面的信息联络 。实践证明国内外频发的种种矿难,在上述通信设备损坏后,很难实 施有效的通信和救援,本系统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