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当代大学生对拜金主义的影响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调查我校在校大学生对拜金主义的理解以及拜金现象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恋爱观的影响,分析产生原因,研究解决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调查我校在校大学生对拜金主义的理解以及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拜金主义现象的具体体现。
调查方式:随机问卷调查,问卷共提出了20个问题(见附件),在学校生活区随机选择学生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的形式。
全校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7份,回收率97%。
调查时间:2014年6月22日---2014年6月25日调查结果:(1)、在此次的调查问卷中,有70%的人认为金钱是评价其他东西的首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其余的人认为拜金主义等同于金钱万能观,由此可见,即使是大学生,许多人对于拜金主义的理解不统一,概念模糊。
(2)、拜金主义在校园是个高频词,大约94%的人在学校有听说过或见到过大学校园里面有拜金主义的现象,这些拜金现象体现在女生找对象要找“高帅富”,顾名思义,就是要找一个长得高、长得帅又有家庭背景的男朋友,这些女生要是物色到这样的一个人,她们就将感情作为换取优越生活的筹码,把钱当做了衡量幸福的重要标准,由此影射出当代大学生的拜金主义现象非常普遍且严重。
有80%的人认为大学生中的拜金主义是外表追求时尚、服装追求品牌,彼此间互相攀比。
40%的人认为交友首先要看对方身上是否有利可图,其次才是感情。
15%的人认为就业时注重就业的物质待遇,有利于国家社会物质文明进步。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 53%的同学认为西方的以个人本位为核心价值的思想潜移默化之中助长自私观念的扩展,催生拜金主义。
还有30%的人认为家长以钱权为人生目标的榜样,冲击和改变青少年的心理,由此可见,家长的教育、传媒的指引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3)、我们针对拜金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做了详细的调查,我们调查的结果如下:其中大约78%的人都认为拜金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只有22%的人认为拜金主义对当代大学生不会产生坏的影响。
大部分的人认为拜金主义对于大学生所产生的危害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点,拜金主义会使大学生道德沦落,一味追求金钱,为了得到金钱不择手段;第二点,拜金主义会导致社会秩序和风气的破坏。
当今社会是物质横流的社会,人们对金钱麻木的追求,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特别是对于即将进入现实社会的大学生,拜金主义的思想也影响着他们。
从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来看,拜金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学习仅仅是为了得到奖学金;在职业选择上更看重的是薪水及地位;人际交往越来越庸俗;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一切的理想在金钱利益面前都一钱不值。
(4)、幸福与金钱是否有关,有的人说,一旦你有了面包,爱情也会随之而来。
面包和爱情之间存在着联系吗?当你必须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的时候,你又会有何选择呢?幸福和金钱自己有直接关系吗?我们小组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78%的人认为幸福与金钱是有一定关系的,只有有了经济基础,我们才可能拥有幸福;12%的人认为幸福与金钱没有直接关系,没有钱也同样可以幸福,幸福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10%的人认为幸福与金钱有直接关系,有钱有老婆,没钱没地位,有钱才有幸福感。
通过调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与幸福之间是一种间接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们认为幸福的三要素是希望、追求、爱。
幸福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也是一种我们生活的心态。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用真心来体会、感受我们的幸福。
幸福与不幸福的定义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人们对事情的理解。
虽然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只有物质的生活并不是就等于幸福的生活。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并驾齐驱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曾经在交友节目中一个女嘉宾的交友宣言是“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天天哭着享受物质生活,那她这样的生活是幸福的吗?答案显然不是。
一个人连精神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呢。
(5)、在我们这次对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个人品质及性格在大家的择偶标准中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受教育程度和相貌。
台湾综艺一姐小S 曾发过一个这样的微博,她说:“挑男人没别的,就是要疼你,任他再有钱,再有才华,再帅,口才再好,智慧再高,能力再强,孝顺感动天,大爱助众生,不疼你,一点屁用都没有。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广大女性的认同。
其实择偶最看重的一点就是要爱惜对方。
(6)、对于是否应该遏制拜金主义这一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60%的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遏制拜金主义是有必要,24%的人认为遏制拜金主义很有必要,还有1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遏制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很常见的,大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就是拜金主义的一种表现。
通常大学生攀比一般比的是名牌手机、相机、衣服,包包、化妆品,这些攀比现象会导致我们的日常消费增加以及消费观的扭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拜金主义有必要遏制。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7)、此外,74%的当代大学生生活费用是父母给的,26%的学生的生活费部分是父母给的,部分是自己兼职得到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生活费都是我们父母辛苦赚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分配生活费,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远离拜金主义。
总结:从分析结果可知:(1)、我校大部分学生在对价值判断和认识上大多数是物质主义者,评价工作,事物的价值都可以变现价值估量,认为金钱万能。
漠视道德、婚姻、友谊和健康等金钱以外的人生价值。
在现实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若无利可得可能不愿奉献爱心,这种人格的退化在当代大学生中屡见不鲜,更多的是在意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想明日该何去何从。
(2)、拜金主义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有利于自我发展,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至于奉献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社会大部分的毕业生不会“冒这个险”。
大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严重,把在高层次的公司做白领拿高薪过高档次的都市生活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标准。
一些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大学生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求出人头地,谋金钱地位,认为自己毕业后一定要活动在社会的上层。
(3)、大学生中存在较严重的攀比效应、虚荣心理,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心理与价值观的取向。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爆发者以高消费为荣,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受到了冲击。
部分大学生为追求高消费千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甚至走上堕落的犯罪。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刻不容缓。
(4)、我校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认为幸福、择偶标准是与金钱画等号,谈恋爱要找家里有背景的,家里有钱的等等,只有小部分认为幸福与不幸福的结果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个体的理解。
(5)、我校许多同学的消费是处于两个端点,家庭收入高的同学在物质方面的生活就更丰富,电脑、手机、旅游等等,而贫困同学却仍在为每月的伙食费发愁,使得大学校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生活状况。
更糟糕的是,一些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追求高消费,欺瞒父母,编造各种理由让父母给自己钱。
根据对问卷的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所体现的我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现存问题,为抵御拜金主义不良风气的传播,本小组现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一、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宣传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的理念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基本规范和标尺,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保障。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并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展开。
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因素,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更新教育传播方式,以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大学校园环境校内宣传、理论课教学、校内新闻报刊、文艺汇演等方面应坚决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树立先进典型及示范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校内网站主页新闻及官方微博互动要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育活动;校方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侵害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三、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手段注重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环节。
教师教授课程时应当多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理解与思考教授内容的相关问题。
其次,应多的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播放、实践课程体验等一切可以应用的方式方法,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化枯燥为兴趣,化不解为理解,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传播“正能量”,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期达到学生能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的影响。
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也可以说是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是其突出特性,此种文化与学校师生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各时代,各校都各有其特色。
校园文化通过学校的校风校貌,反映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熏陶培养学校广大师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崇高的审美标准。
学校文化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每所学校都应该具备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是的第一品牌。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基础。
校园文化需要通过创建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重要目的和教育成果,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要达到积极的效果,就要将学校文化活动做到明朗、健康、有特色、符合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广大师生在活动中收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
品德教育的大课堂应该弥漫整个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