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苏英敏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苏英敏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东良中学苏英敏课标、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学写读后感》是部编本《语文》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

读后感是对阅读感受的表达,是阅读价值产生的标志。

读后感写作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将引导学生认识读后感,并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种类和阅读量增多,阅读面扩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爱看书,求知欲逐步增强,对所看到的东西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会初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同时,也应该看到,有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在喜欢阅读的同学中,“囫囵吞枣”“蜻蜓点水”的现象还是不少的,或者就算读懂也只是在心里,并不善于表达出来。

告诉学生读写的重要性,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认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乃是本次习作训练的终点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例文,感悟语言,归纳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独到的见解,丰富自己的情感,并从中受到启迪,引领自己的人生方向。

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感悟、分析和归纳例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共鸣和震荡。

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录下来,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今天,我们进行写作训练《学写读后感》。

二、写作指导(一)自主探究1、认知读后感我们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读后感的含义,为下面分析、归纳和总结写法做准备。

2、读后感的写法技巧(1)读好原文,引述得当①“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读”是“感”的基础。

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是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②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因此,读后感中少不了引述。

读后感中的引述要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

(2)选准感点,力求深入①一个作品,可以读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议论成文。

②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话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3)联系实际,注意联想写读后感的重点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

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点,并自然地和自己尝试写作的读后感作比较,找出欠缺,使接下来在分析总结时思路更清晰,重点更明确。

(二)合作探究(读思维导图,析例文作品)请同学们结合要求阅读下面的思维导图和例作,归纳出例作的写作思路。

1、作文题目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

200字左右。

(1)思维导图(2)范文赏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是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它恬静、优美,令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片桃花源。

它可能是一个安静的所在,如黄昏时的公园,如日落时的海边;它可能是一本书,如带你进入哲学世界的《苏菲的世界》,如领你感到人格力量的《简·爱》;它也可能只是一段音乐,如知音共赏的《高山流水》,如带给你力量和鼓舞的《最初的梦想》。

生活中总有烦恼,总有压力,这时候我们可以来到我们精神的桃花源,那里纯洁得没有一丝污垢,带给我们最单纯、最宁静的幸福。

(3)总结写作思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出上面例文的写作思路。

并在例文中逐一标注出来。

教师板书:引→议→联→结。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每一段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点,从而归纳出写作过程。

(三)我来试一试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则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四)赏析习作根据时间,选三个同学的习作当堂朗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修改。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读后感的含义,并总结了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四、作业根据《课时练》P58写作实践(二)中的“思维导图”和“范文赏析”,写一篇关于某部名著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板书设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引→议→联→结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认真阅读,感受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帮助学生在阅读后正确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

这节课的整个过程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多阅读,多感悟,并分组讨论,探究总结,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达到了教学目标。

1、例文欣赏一(1)读《滥竽充数》有感(2)例文评析①这篇读后感开头是怎么写的?开头用少量的文字先概括了《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内容。

这是第一步“引”。

②故事梗概介绍完后,第二段又写了什么?针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见解,这就是读后感的第二步“议”。

“议”是对原文直接的、初步的论证。

③根据原文内容进行了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第三段又写了什么?作者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谈感受。

这是第三步“联”。

还可以联系原文,扣住原作的有关内容,克服只在开头提一下原文,以后就甩掉原文的毛病。

在语言表达上,要不时地把原文的词句“点缀”在论述中。

④最后总结全篇,看一看结尾有什么特点?结尾要归纳看法,点明主旨,总结全篇。

这是第四步“结”。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认真阅读例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每一段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点,从而归纳出写作过程。

2、例文欣赏二(1)《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例文评析①这篇读后感作者开头是怎样写的?简述故事:文章开头,简要叙述电影的故事梗概,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

这是第一步“引”。

②故事梗概介绍完后,第二部分又写了什么?引出观点:首先举出一些人的看法,继而用“可是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一句自然过渡到自己的看法上来。

这是第二步“议”。

③根据原文内容进行了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第三部分又写了什么?运用双重否定句、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接着举例论证,以影片中大女儿的经历从反面证明自己的观点。

又以觉悟后的吉塔刻苦训练而最终成功的例子,来证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这是第三步“联”。

④联系实际之后,结尾总结全篇,看一看结尾有什么特点?点明主旨: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主旨,自然收束全文。

这是第四步“结”。

【设计意图】在分析归纳第一篇例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例文,再次感悟和归纳写作方法,加深印象。

(三)读后感的一般写法从题目、正文两个方面学习。

1、题目。

读《……》有感;读《……》后想到的;读《……》的感想;读《……》后的感想;《……》读后感;有感于《……》。

2、正文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①引:直接或概括引述原文内容。

②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③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④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四)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1、适当引述。

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括,间接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

读完原文后,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需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点,并自然地和自己尝试写作的读后感作比较,找出欠缺,使接下来在分析总结时思路更清晰,重点更明确。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读后感的含义,并总结了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四、真题练兵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白天处理国事,晚上还经常阅读经史,和大臣谈论治国的道理,很晚才睡。

太子觉得父亲太辛苦,就对刘秀说:“您做这么多事情,不劳累吗?”刘秀回答道:“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当然就不觉得疲劳。

我虽然做了皇帝,却要更加小心谨慎,虚心求教,还要以史为鉴,不断反思,才能治理好天下啊。

”这就是“乐此不疲”这个典故的由来。

由于刘秀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光武中兴”。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只有喜欢一件事,从中找到乐趣,才能把它做好;成功之后,更要戒骄戒躁;借鉴、反思有助于把事情做得更好。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引→议→联→结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认真阅读,感受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帮助学生在阅读后正确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

这节课的整个过程我运用了多媒体,让学生多阅读,多感悟,并分组讨论,探究总结,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达到了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