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教育专题讲座(20XX年10月)党风廉政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这项工作,自治区党委、市委和文化局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深入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牢筑反腐防腐的思想防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基础性作用。
今天,根据文化局的安排,我就党风廉政教育这一课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交流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从政为官,要讲究官德,二是抛弃杂念,要注重修心。
三是面对诱惑,要学会拒绝,四是干事创业,要克服侥幸。
一、从政为官,要讲究官德我们每一个人参加工作后,既走上了一条从政为官之路。
尽管岗位不同,职位有别,但都面临着终身受考验的现实,在这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中,既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又能看出一个人的“官德”。
所谓官德,就是为官者的从政道德,是个人政治信仰、道德品行、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的综合反映,贯穿于领导、管理、服务、协调过程中。
它不仅是检验干部党性的“标尺”、政治素质的“试金石”、党风政风的“风向标”,而且也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
历朝历代统治集团都十分重视为官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突出以德修身,为政以德。
《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几千年来的朝代更替、政权兴衰,在潜移默化中形 1成了“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的官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大德之行必有大治”,历史的规律表明,吏治则国治,官德好坏与政权兴衰密切相连,官德彰则政权稳,官德丧则政权失。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官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邓小平同志要求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江泽民同志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明确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强调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历经90年,共产党人倡导的官德,核心就是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衡量的标准就是“为民、务实、清廉”。
良好的官德正民风、得民心、聚民力、顺民意。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民赋予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是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党成立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既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靠浩若繁星的具有良好人品官德的优秀党员干部。
新时期焦裕禄式的优秀干部孔繁森两进西藏,视名利安危淡如水、置民族团结重如山;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巴山红叶”王瑛柔肩担道义、铁 2腕治贪腐,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等等。
他们心系百姓、清正廉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大的人格魅力、无穷的鼓舞作用,诠释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夯实了执政根基,形成了同心同德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与此相比,也程度不同的暴露出一些在官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动摇。
理想信念是决定从政者官德的首要条件。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章》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但个别党员干部政治信仰迷失,心灵无处安顿,精神无所寄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在“个人利益”面前被忘在了九霄云外,遇到问题不信马列信迷信,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是权利观、政绩观、利益观扭曲。
权利观、政绩观、利益观是官德的直接表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古代士大夫都有如此胸襟,作为共产党人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政绩观、利益观,践行宗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
但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却不是这样,有的权利观不正,视公权为私器,以权谋私;有的政绩观出现偏差,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透支发展空间;有的利益观扭曲,个人利益至上,为民服务的意识越来越淡,干事创业的热情越来越低,贪图享乐,甚至自甘堕落。
三是考核监督不力。
考核监督是官德的重要保障。
官德不仅要靠自觉,也要靠制度约束;不仅要靠自律,更要靠有效监督。
现实中,对于党员干部的考核存在“唯政绩论”的片面现象,只重能力,不重 3德行;只重政绩,不重政德;只看工作表现,不看生活作风和思想情趣。
另外,还缺乏系统、完善的考核体系和细化、量化的考核标准,以及刚性的考核措施,致使少数失德、无德的官员投机钻营,从中获利。
官德不彰,民风难淳、事业受阻。
对党员干部来说,官德不是个人的小节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政权的兴衰存亡。
必须始终不渝地抓好官德建设。
抓好官德建设有很多措施,比如:经常性的教育,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的管理措施等等,但就从政为官者自身来讲,我认为只要严守为官做人的底线,就能培养出自己的高尚品德。
所谓严守为官做人的底线,我理解就是党纪红线和廉洁自律防线。
这条底线既是一条警戒线,又是一道分水岭。
不能搞变通,不能“闯红灯”。
一旦突破了这条底线,就会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一样,必然会带来生活上的腐化、道德上的堕落、法律上的失范。
首先要严守党纪红线。
严守党的纪律体现的是官德,是人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允中守直、激浊扬清、谨慎从事,常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良好的品行、先进的表率。
其次要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贪如水,不遏则滔天。
很多党员干部滑向罪恶的 4深渊,无不是从“贪”字开始。
“山林再大,也经不住野火的焚烧”;江海再深,也灌不满一个有漏洞的酒壶”。
要明白“知足者富,知止者久”的道理,保持重事业、淡名利的健康心态,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享受所惑,自觉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以实绩求进步、以品行树威信、以作为得地位。
严守党纪红线,筑牢廉洁自律防线,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党员干部如果都能获得这样一种智慧,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相信我们的官德建设就一定能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
二、抛弃杂念,要注重修心不久前,我从报纸上读到一则消息。
山西省太原市水务局原局长都洁因涉嫌贪污罪、受贿罪被太原万柏林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从博士、教授、局长到囚犯,一个学富五车的博士局长,缘何没有通过“廉政考试”,任职不满3年就沦为阶下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她自恃“比别人读的书多,又是局里‘一把手’,把组织上对她的信任当成可以凌驾一切的特权,我行我素不受约束”。
读完这则报道,感触颇多,体会很深,我认为,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不光要有学识,更要注重“修心”。
修心,是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魅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不注重修心,良心就会失衡,道路可能滑坡,文化势必变异。
怎样“修心”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首先要“尽心”。
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肩上的重任,时刻牢记人民的重托,努力学习政策理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正确领会党的方 5针政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经济、法律以及现代科技文化知识,适应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努力学习领导艺术,尽心尽力把党的政策贯彻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个人的能力发挥好,让组织放心、让群众开心、让自己安心。
其次要“静心”。
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心无旁骛干工作,聚精会神干事业,静心思考,精心谋划,把所从事的职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结合起来,把工作岗位看做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机遇,当做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仕途中的进退留转,把权力当做维护群众利益的工具,把升降去留交给组织,把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生活的信心留给自己。
最后要“定心”。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舒适和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诱惑。
面对诱惑,党员干部要“定心”。
一是把心定在感恩上。
要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谢群众的信任,感谢组织为自己提供了工作平台。
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才会竭尽全力去工作,才会用好手中的权力、自觉维护党的威信。
二是把心定在常思贪欲之害上。
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纪国法、人民利益,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最终沦为阶下囚,甚至走上“断头台”,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三是把心定在严格自律上。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独、慎微、慎友,以良好的形象作执政为民的表率、廉洁自律的标兵。
6只有做到尽心、静心、定心,我想,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就会多一分人生感悟,多一分宠辱不惊,就会静下身心,集中精力,干出一番精彩的事业。
三、面对诱惑,要学会拒绝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着许多诱惑,比如:烟酒、金钱、美色等等不一而论,面对这些诱惑怎么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拒绝。
拒绝,就是不认同、不答应、不接受、不盲从、不担当。
拒绝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扬弃、掂量,甚至是抵制或批判。
同时,也在表明自己不盲从、不认同的鲜明态度,能使自己清醒地观照自身,冷静分析,理智对待。
这个或短或长的过程,能彰显自己的个性,摆脱无形的束缚,获得心灵的自由,并使我们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坚持独立的自我,才能不陷于任人摆布的尴尬境地。
如果你第一次没有拒绝,第二次会更不容易拒绝。
如果你第二次还想拒绝,最好在第一次就坚决拒绝,不要拖泥带水,切忌优柔寡断。
不拒绝诱惑,便很难拒绝灾祸。
假设心是门槛,诱惑是前脚,灾祸就是后脚。
需知现实生活中,只有后懊悔,没有前懊悔。
当你后懊悔时,已是不起作用的“马后炮”。
英国人莫尔曾说:“人这一生最艰难的就是选择。
”我们所做出的拒绝,其实就是一种选择。
拒绝如同选择一样,是我们的一种权利。
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人们常以为,7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
殊不知,它更是一种否定性的主动选择。
令人担忧的是,有的人不懂得拒绝是自己的权利,很少去行使这个权利。
所谓“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应是我们永远保持的态度,该说“不”时就说“不”。
学会拒绝,是一种意志和信心的体现。
学会拒绝,是一种诚挚和沉稳的表现。
拒绝不等同于六亲不认、无情无义,也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
在特定条件下,拒绝是人格与个性完美的结合。
它既是人的个性的一种体现,又是人格精神锻造下所产生的一种意志力量。
不懂得拒绝,会使自己麻烦不断,甚至会使自己陷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