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14001: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培训讲义

ISO14001: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培训讲义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01-
ISO14001标准产生背景与目的
2
IS0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 引用指南、术语和定义
3
IS014001:2015标准要求
2

IS014001:2015标准产生 背景与目的
3
0引言
0.1产生背景(1.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平衡。 2.严峻的环境形势)
环境管理体系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
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 案(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以下7方面成功的途径):
6
0引言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续)
---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性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和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
既要满足当代需求而又不要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尤 为重要的是实现环境与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可持 续发展的这“三大支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
环境
社会
经济
4
0引言
0.1产生背景(1.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平衡。 2.严峻的环境形势)
随着立法的日趋严格,以及环境污染、资源低效利用、 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 失等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 责任的期望也进一步增强。---严峻的环境形势!
---“可以(may)”表示允许;
---“可能(can)”表示可能性或能力。 标记“备注”的信息旨在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文件。第三章使用的 “词条注解”提供关于增补术语信息的附加信息,用于补充术语有关 的资料,其中可能包含了与术语使用相关的规定。 第三章中的术语和定义按照概念上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在文件最 12 后附有依字母顺序的索引表。
8
0引言
0.4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模式
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以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即PDCA理念为 基础。PDCA模式提供了可用于组织实现持续改进的循环递进过程,它
可用于环境管理体系,也可用于其他的要素。PDCA可简述如下:
--策划(P):建立所需的环境目标和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环境方针 相一致的结果;
上述情况是使得组织出于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
做出贡献的目的,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以系统的方法 开展环境管理活动。
5
0引言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2大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用于保护环境和响应环境状 况变化的框架,以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需求间的平衡。标 准规定了能够使组织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 的要求。
13

IS014001:2015 环境管理 体系范围、引用指南、术 语及定义
14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并适用 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 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 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能够整体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 但是,只有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了组织的环境管
--实施(D):实施所策划的过程;
--检查(C):依据环境方针,包括方针承诺、环境目标和运行准则 对过程实施监测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改进(A):采取行动,持续改进。
图1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是任何整合入PDCA模式的,它可帮助 新的和既有标准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 9
0引言
0.4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模式
、交付、消费和处置等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
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
务和运营收益;(如节能减排、规避合规义务风险)
---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7
0引言
0.3成功因素(2方面)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 能的承诺(5.1领导作用与承诺)。组织可以通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 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增强那些有益的特别是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环 境影响,将环境管理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与其他 业务优先事项相一致,并将环境管理方法整合到组织整体的管理体系 中,这样可使最高管理者能够有效应对风险和机会。本标准成功实施 的证据可使利益相关方确信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正在发挥作用。
内、外部问题 组织所处的环境(4) P 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策划(6)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输入
P
改进(10)
领导作用 (5)
P
支持和运 行(7、8)
环境管理体 系持续改进 的循环过程
A
绩效评价 (9)
D
C 1.提升环境绩效 2.履行合规义务 3.实现环境目标 输出
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PDCA与本标准框架间的关系 10
0引言
0.5本标准内容(推行本标准4大作用) 本标准包括了评价符合性所需的要求。任何有愿望的 组织均可能通过以下方式证实与本标准的符合: a)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或 b)寻求组织的相关方(例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 确认:或 C)寻求组织的外部机构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
0引言
理解要点:(2大要点)
1.本标准的要求需要从系统或整体角度考虑,不要脱离其他条款而 孤立解读特定语句或条款。 2.变更的管理是保持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组织能够持续实现其环 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标准诸多要求均提出对变更 的管理,包括: ---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见4.4)(如新工艺追加,如抛光) ---环境因素(见6.1.2)(如:新机台抛光机的追加) ---内部信息交流(见7.4.2)(如员工、外部供方或合规义务变更) ---运行控制(见8.1)(如:产品、过程、设备的变更) ---内部审核方案(见9.2.2)(如:抛光工序的追加) ---管理评审(见9.3)
11
0引言
0.5本标准内容(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附录A提供了解释性信息以防止对本标准要求的误读。附录B显示 了本标准先行版本与以往版本之间完整的技术对照。有关环境管理体 系的实施指南包含在GB/T24004—2015中。
本标准中使用以下词语:
---“应(shall)”表示要求; ---“宜(should)”表示推荐性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