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专题练(附答案及解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座小镇三面环山,一面正对松花江,由于山高水低....,过境洪水和山上的来水都通过这里的九道沟泄入江中。
②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③有时候,很多人低头看着自己索然无味的生活现状,会突然想有一次旅行,希望旅行中有班荆道故....的欣喜。
④中国品牌彩电技压群芳....,在2016年稳扎稳打,以836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对手韩国,跃居世界第一。
⑤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⑥我国各级俱乐部,乃至国字号球队、中国足协,在如何对待留洋问题上,一直是首鼠两端....,处于犹豫之中。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⑤⑥D.②④⑥答案 A解析①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此处望文生义。
②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望文生义。
③班荆道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使用正确。
④技压群芳:比赛中技高一筹,超越众女子。
此处搭配不当。
⑤高山仰止:比喻对有品位有气质有道德的人的敬仰之情。
使用正确。
⑥首鼠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经过推荐、初选和终选,科技部于近日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研究成果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与你我的生活休戚相关....。
②丽江古城景色秀美,风光旖旎,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往观光旅游,但多年来游客投诉却居高不下....,近日再度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限期整改。
③红地毯上星光黯淡,缺少大牌明星撑场面,入围影片质量平平,第67届柏林电影节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过去了,乏善可陈....,几乎没有激起什么波澜。
④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考,是彷徨犹豫还是心猿意马....?是忧个人出路忧家庭生活还是忧战备忧战斗力?这检验着每一名官兵的忠诚度。
⑤陶渊明,生活在那个世外桃源般的山野里,有春兰秋菊....相伴,有青山绿水为邻,每日吟风抚琴,对酒长歌,让那尘杂俗世中的人们好生羡慕。
⑥冯友兰教授说他在北大当学生时,第一次到办公室去见蔡元培校长,一进去就感到蔡校长有种光风霁月....的气象,而且满屋子都是这样一种气象。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答案 B解析①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不能用来形容“研究成果和生活”,对象错误。
②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
主要用于形容价格、股票等。
一般是希望其向下发展。
符合语境。
③乏善可陈:意为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含不太满意之意。
符合语境。
④心猿意马: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句子并不是要强调心绪不宁。
不合语境。
⑤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这里误以为兰花和菊花,望文生义。
⑥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
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抗战期间,炮火连天,满目疮痍中,中国集体内迁的大学依旧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教育史话,呈现了家国大爱的人间情怀。
②作为一名军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应时时想着“执干戈以卫社稷”,要永远谨记:虎气血性是军人的图腾,文恬武嬉....是胜利的克星。
③他在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尤其是对今年的能源经济形势所做的分析,使媒体记者一目了然....,佩服得五体投地。
④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因寄寓着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⑤设置“第三卫生间”,是为了解决女儿协助年迈不便的老父、儿子协助步履蹒跚的母亲、爸爸协助年幼胆小的女儿等难以启齿....的如厕问题。
⑥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推出的可穿戴设备,为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果戴上一副眼镜,就可以从现实世界进入惟妙惟肖....的虚拟世界。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答案 D解析①弦歌不辍:表达保持教化育人的精神,也泛指读书或教学活动没有间断。
使用正确。
②文恬武嬉:形容天下太平无事;形容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
使用正确。
③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分析”不能是一目了然。
④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使用正确。
⑤难以启齿:指难以说出事情的真相。
“如厕”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不合语境。
⑥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不能用以形容虚拟的世界。
用错对象。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么一套文献丛刊,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专家同仁们多多指导帮助。
②在此次专项巡查行动中,有关部门发现有5家企业存在皮里阳秋....现象,表面答应不再向违章建筑提供土方,并签署了协议保证书,但暗中依然照做不改。
③有些具有历史声望的传统媒体,观念陈旧老套,机构尾大不掉....,从而,难以应对网络媒体的各种挑战,在消颓不前中失去了竞争力。
④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⑤对于领导来说,俯下身子,认真听取接纳下属的意见,有时可能从善如登....,比较困难,但只有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具活力。
⑥在信仰丧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一傅众咻....,青年人怎么可能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呢?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⑤⑥答案 C解析①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
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符合语境整体意思。
②皮里阳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
此处理解有误,和“表面答应”“暗中依然照做不改”的语意不符,应改为“阳奉阴违”。
③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
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
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成语符合具体语境。
④沧海遗珠:指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
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在此句中指画作,使用对象有误。
⑤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不是指“接纳别人意见比较困难”的意思。
成语理解有误。
⑥一傅众咻:一个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形容环境对人影响极大。
成语符合语句所表达的社会环境对青年人影响的意思。
5.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复兴华夏文化,__①__文化复古,__②__文化更新;__③__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__④__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__⑤__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__⑥__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
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答案 B解析①②空和③④空所在语句都是并列关系。
根据上下文文意,填入关联词后构成的复句,前一句要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要肯定另一种意思,据此可排除A、C、D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民生改善的认识正在从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提升为美化环境、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等更高更多的获得感。
B.教育部推出《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是为了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成为儿童阅读的合格守门人为目的,让他们从众多的图书中找到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
C.近年来,该市注重农民工返乡创业引领,通过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扶持、贷款低息或免息等措施,激励农民工返乡人才大显身手。
D.中西部地区基层条件较为艰苦,为增强这些地区基层单位的吸引力,激励更多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中西部地区建设,国家将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机制。
答案 D解析A.搭配不当,“更高……获得感”不搭配。
B.句式杂糅,“为了以……为目的”糅合两种句式,“为了”“以……为目的”保留一个。
C.不合逻辑,“贷款低息或免息”属于“经济上扶持”,二者不能并列。
7.下列各句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B.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C.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答案 C解析A.询问长者的年龄,用“多大了”不合适,应问“高寿”。
B.就正,指请求指导纠正。
常用作谦辞。
“就正于读者”不合适。
D.“笑纳”用于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
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
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并不一定不会为教育而发愁③社会关切后顾无忧,素质教育并不一定就会取得圆满成功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认真思考语句之间的关系。
“超级学校”只是人们“为教育而发愁”的一个方面的原因,没有“超级学校”,人们还可能因其他原因而为教育发愁。
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体现在多方面,而语段中的“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等社会关切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不是素质教育取得圆满成功的充分条件。